等等、等等,我是不是忽然搞懂了些什麼?
當我看完下列標題,在我洗澡的時候。
殺敵如割草!知名電玩遊戲改編真人電影
《真?三國無雙》確定 4 月 29 日在臺上映
(GNN 記者 Sam 報導) 2021-04-08 15:46:47
先說結論:「好像」(幾乎[不是姊夫]可以肯定)只要你市場夠大、資金夠多,
要怎麼買IP、怎麼搞好像都可以耶:因為,怎看都會回本;
反觀臺灣,「電影是不能亂拍的?!挂驗槟阋粋€不小心就會像澎恰恰一樣
負債、壓力山大,因為在美日韓(現在也許還要加上「中國」)商業大片
的擠壓下,相對的臺灣早就喪失「中影」幾十年前那種每年幾百、
幾千部電影產量的榮景(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中影」、「臺灣新浪潮電影」、「侯孝賢」、「吳念真」),我們市場小、沒有「輕易失敗」的權利,
如果套用到臺灣電玩、漫畫產業一切似乎也說得通:失去了嘗試的勇氣之後
代理更好賺,然而相對地,我們也失去了「自製」、「發表創意」的能力
與管道。
以前我老覺得(或許現在依然是)美國是「日本IP毀滅者」,如今這個大位
顯然有被中國逼宮、後來超車的可能,在這樣的態勢下我們還能把「產量」
和「對未來自製電影素質的提升的期待」劃上等號嗎?
「拍一百部or一萬部爛電影」是否就意味著「你「有機率」拍出一部
傳世經典」?
「資金不足」、「技術力不夠」有時好像是通通可以成為「拍出爛電影」、「爛戲劇」的藉口,那姑且逆向思考一下:如果一開始你(電影製作人)的方向
就不對(含括劇本、選角等),但是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拍片的人」依然能
給你賺到錢,那麼是否也意味著這個市場上所謂的「爛電影」只會越來越多?
猶如任天堂「紅白機」(FC)、SEGA的「MD」時代,許多阿薩噗路、
不相干的「資本家」都闖進來分食「電玩市場」這塊大餅,然而最後能像
「任天堂」這樣「花牌起家卻能持續創新、創造經典」的遊戲公司又有幾家?
會不會到最後「創造經典」依舊是那幾家「對自己產品有所堅持」的廠商,
而創造「免洗」、「爛電影」的終究只是一些基於利益考量、想進來分食
這塊大餅的「投機者」,我們卻誤把這群人當成了「產業救星」?
從《惡靈古堡》、《七龍珠:全新進化》再到《花木蘭》、《魔物獵人》,
影史究竟會對這一系列留下怎樣的評價?
最近聽說《ONE PIECE》(《航海王》/《海賊王》)也在拍「真人劇集」
(該劇於2020年1月30日5時開始拍攝;引述自「維基百科」)
看來「影視」也跟「電玩」一樣開始衰退、玩不出什麼新把戲,
保守起見更熱衷於「炒冷飯」(重製/重啟)、買版權IP了,
究竟這一波「IP熱」會如何發展與影響電影生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