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會對不同年代的騎士盔甲做快速的重點介紹,在讀過之後應該就能夠在看到一套盔甲之後辨識出大約的年代。然後如果有我沒放圖片的東西,代表整理這些東西已經快把我搞瘋了,所以我懶得再找圖片,請自己把那個單字複製丟Google。
還有,因為我沒看過其他人怎麼翻中文的,所以我的敘述可能會有很奇怪的地方,敬祈見諒。
11世紀
覆蓋軀幹最重要的盔甲是鎖子甲(mail)。這些鎖子甲被稱作hauberk,確切而言是一件由鉚接金屬環互聯作成的上衣,長度會覆蓋到大腿,下擺中央會有頗寬的分岔,方便騎士騎馬;袖子則是會覆蓋大約四分之三的手臂。
保護頭部的防護則有mail coif(直譯為鎖子頭巾,我懶得找正式中文,以下所有英文詞語同理)。這些東西在西元前400年左右就存在了,在這個時期則是已經成為鎖子甲的一部份,兩者相連。在mail coif外還會再戴上一個nasal helm(直譯為鼻盔),外型是個圓潤的錐,正面突出用來保護鼻樑的一條金屬板(所以會叫鼻盔)。
例子:
12世紀
本世紀早期的騎士依然使用鎖子甲保護軀幹,但是袖子覆蓋了整個手臂只露出手掌,而且一定會在手腕收束接近使用者的實際手腕,不會有晃來晃去的大袖口。
頭盔方面,最早的封閉式頭盔出現了,這些頭盔由金屬板構成,包覆整個面部和頭的兩側與後方,提供比nasal helm更優秀的防護,穿在mail coif外側。
對騎士而言,因為防護力更優秀的頭盔出現,nasal helm從這時候開始漸漸的退流行,到世紀末幾乎沒有人使用。不過這並不代表不會有騎士配戴,因為這些鼻盔還是可以提供很大的視野,相較封閉式頭盔相當窄細的視野可以讓使用者更好的感知環境。
雖然nasal helm在這時代開始退流行,不過nasal helm在這時候發展出了一些非常規錐型的形狀,像是圓頂、向前彎曲的尖頂等形狀。
本世紀中期,腿部防具終於出現,稱為mail chausses,顧名思義由鎖子甲構成,只保護整隻腳的前半部,後方是空的。
這時候也發展出了surcoat,是穿在鎖子甲外側的罩衫,用來作為身分展示,以及保護鎖子甲不被環境因素影響。十字軍也使用surcoat,並優先使用白色布料(對抗陽光帶來的熱),後期則會因所屬部隊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顏色。
本世紀晚期出現保護手掌的鎖子甲,有兩種版本:像mail coif一樣與鎖子甲本身相連,或是分離式的鎖子甲手套,後者比較常見。
12世紀末期到13世紀初期短暫存在過一種頭盔,稱作cervelliere,這些頭盔的本體是個圓頂頭盔,許多有緣,穿在mail coif的外側或內側,或是不戴mail coif直接戴cervelliere。
較前的人戴的是一個封閉式頭盔,可以看到袖長到達了手腕,腳上可以看到只有保護前半部、綁上的chausses;後方的人戴的是圓頂的nasal helm,並且在外面穿上了surcoat。
13世紀
事情要開始變得更有趣複雜了。這個年代有很多的實驗性防具,不過鎖子甲依然是主要防具。
頭盔方面,在13世紀初期出現了great helm,並且在13世紀中期發展定型,是從12世紀的封閉式頭盔演化出的。特色是圓桶狀、平頂設計(就是在十字軍迷因裡會看到的樣式)。到了13世紀晚期,great helm又發生了一次型態的改變,出現了圓頂/拱頂樣式,稱作sugarloaf。傳統的圓桶型和新的sugarloaf並存了一段時間。
這時候的great helm是單獨使用的頭盔,穿在mail coif外側,這點到了14世紀的時候會改變。
本世紀中期開始,許多改變盔甲的嘗試出現,像是與鎖子甲分離的單獨mail coif、小塊板甲,以及板甲手鎧(和未來的不同,這些是將板甲鉚在皮革/布手套上製成),只覆蓋手掌。
晚期時,腿部的防具也出現改變。Chausses在這時候發展成了包住全部下半身的形式,和原本只有保護前半部不同,防護更周全。這時候也出現了保護小腿脛骨前方的金屬板甲,是所謂的greave的前身。
這個世紀初也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也就是coat of plate,是非常早期將板甲納入主體防護的嘗試,概念是在穿在鎖子甲外側的surcoat內側鉚上大量小塊的金屬板,讓surcoat在戰鬥中起到實際的防護作用。這概念是成功的,並在本世紀下半葉發展出了brigandine,或稱coat of plate。
板甲與鎖子甲相比,防護力優越許多,因為鎖子甲只是保護人員不受利刃所傷,並沒辦法擋下劈砍或刺擊的力量的傳導,而堅硬的板甲可以利用圓渾的外型將這些攻擊偏折,自身也會吸收些能量,所以讓板甲可以很好的對抗這些攻擊。當然,板甲並不是完全讓使用者無敵,鈍器攻擊是可以讓板甲受損或直接震撼盔甲的穿戴者(不過鎖子甲也沒辦法擋下這些攻擊就是了)。
13世紀早期的騎士,除了chausses發展成了全周防護外和上個世紀差不多,其頭盔還是屬於封閉式頭盔,而不是great helm。
另一名,其頭盔還是屬於封閉式頭盔,而不是great helm。
差不多。
本世紀中期的騎士,已經使用了真正的great helm。
一名本世紀的條頓騎士,外面的surcoat已經不是單純的surcoat,而是coat of plate。
本世紀晚期的十字軍,注意膝蓋上已經出現了板甲。
另一名本世紀晚期的十字軍。
14世紀
從本世紀開始,大多數的東西都開始變短了,像是hauberk變成了haubergeon,surcoat也變短了。Brigandine在本世紀末開始變得更普及,在沒有金屬板甲的地方會加穿鎖子甲保護。
這個世紀,在盔甲上使用的金屬板數量不斷的穩定增加。在13世紀末與14世紀初的時候,開始出現了保護肩膀上方的spaulder、保護手肘的couter與保護膝蓋的poleyn,也就是對關節的重點防護,不過其他部位大多依然保持為鎖子甲。
到了本世紀中期的時候,對四肢的大面積保護才穩定出現,如上面提到過的greave(還是只保護脛骨)、保護手腕到手肘之間的vambrace。到了本世紀晚期,板甲才正式成為騎士盔甲中的最重要組成成分,出現了保護四肢全方面的板甲。
當然,這些盔甲會有風格的不同(以地區畫分),像是義大利騎士在這時候並不會穿戴保護肩膀的spaulder,而維持只用鎖子甲保護肩膀;英格蘭騎士多半會固定使用spaulder,不過只要看到有大面積的板甲保護著四肢,但是軀幹上依然穿著鎖子甲(和surcoat,不過surcoat不是必要元素)就可以確定時間已經到了14世紀。
在本世紀晚期,當時的製造技術終於讓由單獨一塊大金屬板構成的breastplate成為了可能。這些breastplate只有從脖子下完整覆蓋到肋骨下緣,不包含背後,外型渾圓並且在腰部收束(非常的窄,可以稱做蜂腰的外觀,是可以與15世紀板甲做區分的特徵之一)。到了本世紀末的時候成為了cuirass,雖然一樣是胸甲,但不只保護胸前,也將防護延伸到了身體側邊;在cuirass(和breastplate)下方會有層疊的金屬圈懸掛,用來作為保護腰部和臀部的盔甲,稱做faulds。
早期的breastplate與faulds雖然已經是由大塊金屬板構成,不像早期的coat of plate一樣需要靠布料支撐,但還是有大量在表面鉚上布料的案例,這是因為大塊板甲在概念的脈絡上依然是由surcoat與coat of plate衍生出的,已經算是文化流行的一部份,後來到15世紀才徹底拋棄已經喪失作用的布料。
頭部防護方面,great helm依然在繼續被使用,另外在本世紀初期則有了新的較小的頭盔,叫做bassinet。Bassinet最早出現是作為穿在great helm內部的、與其搭配的頭盔,外觀是貼近頭型並保護了除了面部之外整顆頭的頭盔,偶爾會出現一層可以掀開的鉸接面罩。到了本世紀中期,帶面罩的bassinet成為了可以獨自穿戴的頭盔,地位和great helm相同。
在本世紀晚期,great helm依然被使用著,但是並不是如13世紀一樣獨立穿戴,裡面會搭上一個secret helm、cervelliere或無面罩bassinet。因為內側會有內盔,所以雖然名字一樣,14世紀的great helm實際上比13世紀的great helm還大上一號。
扮演14世紀早期騎士的歷史重演者,手上的頭盔是一頂sugarloaf。
14世紀早期的義大利騎士,可以看到他在戴上great helm之前已經先戴了頂bassinet。
14世紀中期的騎士,可以看到手臂外側和兩腳前方已經被板甲保護,另外圖中標記5的是coat of plate的內側板甲排列。
一名條頓騎士,身上穿了一件coat of plate。
14世紀晚期的三個義大利人,其中左與右是騎士,右邊的人穿著brigandine,左邊著板甲。
15世紀
這是變體最多的時期。在1420年代,出現了第一個已知的包覆全身的板甲實例,也就是包含四肢、cuirass、backplate和fauld的盔甲(但腋下還是沒有板甲的存在);brigandine從過去的從背後打開穿脫演變定型成了從前方打開穿脫(像是我們普通的外套),更容易穿脫,另外內襯的金屬板尺寸縮小、數量增加。
在盔甲下方穿的厚棉衫有時候會在側腹到腋下的區域加上鎖子甲,用來提供早期全套板甲沒有覆蓋到的區域的防護,在義大利之外的地區取代了在板甲下穿上整件hauberk的習慣(絕大多數義大利騎士依然會在板甲下方穿上整件hauberk,有例外但是不多)。
這時代的手部護具出現了新的形式。在14世紀時使用、五指分離的gauntlet依然持續的被使用著,不過也出現了五指不分離的版本,防護比五指分離的更好,但是相對也限制了使用者的手指運動,互有優劣。
在本世紀出現了兩種風格的盔甲,也就是起源於北義大利的米蘭式,以及南日耳曼地區的哥德式。這兩種盔甲的防護能力並不會相差多少,主要是藝術風格不同,哥德式盔甲上會有大量的裝飾紋,而米蘭式盔甲是渾圓平滑的;哥德式的spaulder比較小,米蘭式的則較大,常常兩肩上的spaulder大小也不同(左肩上的會大於右肩上的,因為左肩受到攻擊的機會更高,而右肩的做小則比較不阻礙慣用手的活動)。
頭盔出現了更多樣是,像是本世紀中期起源於北義大利的sallet,外型上最大的特徵是在頭盔後方的一個長尾,剩下有非常多的變體,像是可掀式面罩和固定式面罩的差異。Sallet在出現之後流行於整個歐洲,最終成為日耳曼地區的常見頭盔,不過風格會不同(如哥德式一樣的裝飾性)。在日耳曼地區,sallet基本上一定會與保護脖子的bevor一起穿戴。
Great helm還是存在於15世紀,但是演進成了所謂的frog mouth,只會被騎兵或騎槍競技中使用,可以與胸甲固定在一起,讓使用者可以始終朝向正前方。
另外還有一種頭盔,稱為armet,這種頭盔的活動部位比較多,包含面罩和兩側臉頰的cheekplate,貼合頭型的同時也方便穿脫。
義大利人也回顧了古希臘人的頭盔,並製造了類似古頭盔的barbute,防護較差,但是視野與呼吸都更好。
15世紀有一件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對軀幹的多層防護。在cuirass下面本來已經有了faulds,但是另外在cuirass的外側加上一層由單個板甲構成的plackart,覆蓋了cuirass與faulds交接的位置(有時候取代了faulds,有時候與faulds一起出現)。隨著時間演進,plackart會漸漸變大,最後成為了覆蓋了一半cuirass大小的第二層防護。
哥德式,頭盔是sallet。
米蘭式,頭盔是armet,gauntlet不分指,可以看到spaulder兩肩大小不同。
我知道我漏了很多圖,但是我真的累了,如果有自己找不到的,或是google了還是不知道plackart、faulder、cuirass差異、還是類似的問題,都可以在下面留言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