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逛Re-ment盒玩預購時看到一盒很有趣的東西"
故鄉納稅回禮",我心裡想這是什麼鬼?納稅還有美食贈禮也太好康了吧,抱持好奇的心我去google一下,原來這是日本近10年來獨有的制度。
跟臺灣一樣,日本也分中央稅跟地方稅,分別繳納給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而眾所皆知日本偏鄉的人口流失與老年化相當嚴重,這也導致地方行政單位缺乏財政收入,有些地區透過合併行政區精簡組織後,依然收入不足走上破產一途。
為了幫助鄉村的行政單位解決財政問題與縮小收入的城鄉差距,日本多位政治家採納2006年〈日本經濟新聞〉一篇社論的意見,於2008年修改地方稅法提出"故鄉稅"的措施,那些離鄉背井去都市工作、生活的人,原本需要繳納的地方稅中撥出部分稅收給偏鄉,救濟地方父老、振興偏鄉財務狀況。而鄉村也承襲日本傳統的回禮文化,需透過"納稅回禮"的禮品回贈納稅人,也算是一種銷售物品的手段。
故鄉稅回禮的東西五花八門,除了行銷地方的蔬菜水果稻米等農產品、魚蝦海鮮、雞豬和牛等畜牧產品,還有陶瓷、布料衣物等工藝品,以及住宿券、溫泉票等招待票券,甚至有為外地青年考慮的居家除雪、清理等服務,代為照顧尚留在鄉村的長輩。
法規中並沒有規定繳納的故鄉稅要指定交給哪個地方政府,也就是說納稅人可以自行決定要繳給哪個鄉村,這也就導致地方政府無不絞盡腦汁,透過包裝與行銷故鄉稅回禮來吸引納稅人前來繳納故鄉稅。
從實施以來故鄉稅的收入有增無減,約有2千億日幣的收入,贈送回禮的過程製造非常大的商機,活絡商品交易,為偏鄉農特產品和觀光業找到新的出路,也造就新的工作機會和地方收入,算是一種成功的內循環吧。
理想上這是一個很良善的做法,但日本政府在實施過程也遇過不少問題,像是:
1.初期並沒有對回禮的價值作規範,有些地方政府似乎是為了擴大市佔率大玩補貼行銷,回禮的商品金額甚至高過稅收本身。後來日本政府有規定回禮的金額不得超過故鄉稅的3成。
2.初期並沒有對回禮的商品本身做限制,這導致地方政府拿全國通用的商品(全國性的票券、特價券)來回禮,失去振興地方的初衷。日本政壇上有限縮到"在地產品"的共識,但具體的法律修改目前好像尚無定案。
3.部分缺乏行銷資源,又比較沒有特色的地區在競爭下只能淪為輸家,看的到吃不到,卻也無力競爭。
4.最嚴重的問題是對於本來拿到100%地方稅稅收的都市地區相當不公平,這等於是斷人財路(殺人父母),造成都市行政區的收入流失。儘管都市地區非常不滿,但對於拿到收入的廣大偏鄉來說又是救命稻草,中央政府也不敢貿然取消,只能盡量找出折衷方案來完善這個制度。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制度,除了在平衡都市地區政府收入需要思考配套機制外,應該沒有太明顯的缺點。我想臺灣也很適合這個制度,逼迫地方觀光單位在行銷觀光資源與特產時需要多費點心思跟其他地區競爭,應該能造就良性競爭&做好差異化。尤其是在國際疫情衝擊而流失國際旅客時,更應該想辦法擴大內需市場活絡經濟流通,和趁著市場低潮時重新制定觀光行銷方針,改善體質、打好基礎,在未來大環境回溫後才可以跳得更高。
可以看到有:
北海道海鮮禮盒
山形的桃子、水梨、葡萄(酒)等農產品
靜岡海鮮干物
新瀉出產的醬油、米、蛋
石川的蔬菜
福岡的鍋物
兵庫知名的黑毛和牛
千葉的牛奶、乳酪、起司、香腸等畜牧產品
阿話說我買Re-ment盒玩多半以餐點與甜點類居多,這盒應該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