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有一堆人完全不知道"宅"是什麼?
就四處去亂說別人! (例:班上的同學!!!!!) (ˋ0ˊ)/
所以在此發一篇有關"宅"的內容: (以下皆是從網路四處收集來的資料)
有分兩部分
上面是較簡單的(少)
下面是較詳細的(多)
↓↓↓↓↓
御宅族(おたく英文:Otaku)名詞發明人為日本社會評論家中森明夫,日文的意思是指「你的家」,當時日本動漫畫迷之間以御宅來互相稱呼,例如:說「請展示你"御宅"的收藏」。
但由於宅這個字會讓人聯想到家,然而在臺灣媒體的刻意炒作下,把「米蟲」、「喇塌」、「懶惰」這類的人混為一談,導致錯誤資訊的以訛傳訛,造成各新聞、綜藝節目在消遣此詞,身為傳達資訊的媒體人的不良示範。
所以御宅族更切確的說法是指專精收集動漫畫、電玩遊戲資訊的愛好者。除此之外,近來被日本趨向於某專業領域有深厚發展的人,例如:鐵路御宅、旅行御宅、藝人御宅....等等。
日本知名動畫公司GAINAX創始人岡田斗司夫,曾赴美國出席演講並告訴人們:「御宅族對各領域有專業知識、讀解作品中每個符號的技巧,並擁有努力、進取、展現自我的精神,他們是推動日本動漫業界及全球商機的重要動力。」
嗯~!
這是最簡單明了的
想知道更詳細的請往下拉~ (維基百科的)
↓↓↓↓↓
語源:
一般相信是名社會評論分析者中森明夫,在1983年中期於漫畫月刊《漫畫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初次正式的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族群?!袱郡挂辉~的本意是「貴府上」,在日文中另可當第二人稱指示詞,正巧1982年於日本開始放映的動畫《超時空要塞》(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稱呼對方,故推斷此族群的人乃為受其影響,並開始使用這個辭彙互相稱呼,後來才被以「おたく」作為其族群全體的代稱。
GAINAX創始人之一,自稱「Otaking」(御宅王)的岡田斗司夫對御宅族的定義為:「在這個被稱為「映像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為了適應這個映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類型人種?!箵Q言之,就是對映像的感受性極端進化的人種;然而,這是岡田為御宅族美化而下的個人詮釋,與一般大眾取向媒體宣傳的概念不同。
轉用:
日文中的「おたく」(御宅)一詞除了指稱動漫畫與遊戲的愛好者以外,也可用在其他方面的狂熱者,如:「軍事おたく」(軍事御宅)、「鉄道おたく」(鐵路御宅)。簡單的來說,只要對於某種領域有異於常人的熱衷及知識(尤其是較特殊的領域),就可以稱作おたく。但一般來說,還是以動畫、漫畫、遊戲的狂熱愛好者為主要的稱呼對象。
日本主要常寫作片假名的「オタク」,或帶有嘲諷或自嘲性質的非正式的書寫型式「ヲタク」(??s短為「ヲタ」,多在網路上見到,因為オタク一詞被一部分日本人視為差別用語),而因為族群的增大,使得網路上對於此詞彙的使用量不斷增大,現今,也可見到對於此詞的各種轉品跟轉用法。
一般的狂熱者也有另外的名詞マニア(mania)這種講法比較不會引人反感。
華文世界中,「御宅族」這種代稱目前已經很少在平常的使用中見到。一般來說,日本海外較常直接用羅馬拼音的「otaku」來稱呼(尤其是拉丁字母使用地區)。臺港中三地的網路討論社群以及社會輿論有許多運用「宅」字自創的詞彙語用法,如:「阿宅」、「宅人」、「宅男(女)」、「宅物」,景氣低迷時更有所謂的「宅經濟」。
對御宅族的評價:
由於對於次文化產物過度熱衷,易被社會大眾視為不事生產的一群。此外,收集某些次文化產品,如槍枝或色情內容品等等,可能會因此被視為潛在罪犯。如日本曾經發生過的有名案件「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又稱宮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的犯人宮崎勤,因為從家中起出大量的幼女色情動畫錄影帶的畫面被媒體大幅報導,使OTAKU母群體的聲譽被社會所質疑。加以因為過分熱衷特定領域,其中不少人對於人際關係與社交能力相對於一般人而言較為不善及不活躍,故日本社會對於這族群的觀感普遍來說並不是很好。其中亦有多種體材的作品描寫日本對御宅族的岐視和誤解。受到各種媒體的影響,日本國外對OTAKU一詞的理解亦偏向於較為負面。即使並非負面,亦只是視為並不能脫離小孩子興趣的動漫迷。
相對地,日本有一段時期不少歌星不介意承認自己為御宅族,例如SMAP等團體亦會出席御宅向的節目,還使用了大量的鋼彈名言和術語。在2007年國際漫畫奬的典禮中,日本的外務大臣亦用廣東話說出「其實外務大臣都係動漫迷嚟架」(其實外務大臣都是動漫迷)。
2004年轟動日本的網路故事《電車男》塑造了一個日本社會中認為的宅男形象:不重外表、沒女性緣、不敢與女性交談、對電腦在行、對次文化在行、會收集各式各樣的模型。隨著故事拍成真人電影版、電影劇及畫成漫畫輸出世界各地,「電車男」的形象便變成普遍的御宅族或宅男形象。
目前的日本,此方面的情勢開始產生轉變,由於日本乃為資本主義掛帥的國家,「經濟價值」就成為了一切的總指標。日本著名的社會經濟研究團「野村綜合研究所(野村総合研究所)」,於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書」,提出了這個市場有著兩兆三千億日圓的規模,但因為被認為當初的研究方向並不夠廣,而實際上的市場規模可能更大。加以義大利主辦的「威尼斯雙年展第9回國際建築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日本館的出展項目便是以「御宅族 空間=人格=都市」為主題,某些動漫畫中創生的符號與角色也被一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名牌採用,使其價值開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2008年6月於秋葉原發生的屠殺案讓御宅族和社會的溝通問題浮出水面,香港報紙《明報》認為日本社會排擠御宅族社群導致御宅族和社會更加脫節、更加難融入社會有關。與此同時,此次事件實際上著眼點不應該放在屠殺者是否御宅族,而更應該放在日本的工作機會減少,大部份人只能以不穩定的臨時工維生。此案中兇手主要是因為工作不穩定而對社會失望,和他是否御宅族的關系實際上無關。
日本媒體認為兇手是御宅族的證據只有他在畢業冊上畫的一位男性遊戲角色,而且畫的數目只有一張,證據是否足夠存有疑問。香港媒體更在沒有任何額外證據之下,單憑案中兇手是在秋葉原犯案便直指他是御宅族 ,可見社會大眾對御宅族的成見。
在臺灣"宅男"一詞的流行:
在臺灣因誤解字面意思以及媒體炒作,只要具備經常足不出戶、流連網路、穿著不修邊幅、不擅言詞、缺乏對異性的魅力等形象,便會被社會大眾套上「宅男」一詞來形容,也被誤用於自嘲。實際上,較符合上述特性者為隱蔽青年。
2007年開始,許多媒體新聞也開始使用宅男一詞。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聞寫道「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中天綜合臺的全民大悶鍋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大學錄取率高,畢業失業率也高,一堆宅男懶斃了,我們下一代該怎麼辦」來當作主體;同年,2007年8月2日聯合晚報三版標題也以「你家有沒有宅男」為標題,將宅男視為病態。此外,臺灣中視吳宗憲主持的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也曾將ACG迷視為隱蔽青年。
宅男一詞已經開始被廣闊過濫並錯誤地使用,並逐漸邁向消費此名詞所帶來的利益。
以上就是有關"宅"的資料
嗯~
沒有說弄得很完整
因為"宅"還可以扯到很多東西
例:[腐]跟[宅]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今天就先到這
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