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掛一輩子,與他人和解還是自己?
家庭倫理劇,在臺灣是一個看到膩的鄉土劇題材,從婆媳不和、爭家產、外遇,尤其是小三正宮大戰更是必有的戲碼,而誇張故事有時候反而反映了臺灣一代代的縮影,有時候退去了收視色彩,可以看見誇大的八卦故事下會是怎樣的面容?
臺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大女兒阿青是國際舞者,二女兒阿瑜在臺北當醫生,小女兒佳佳接手自己的餐廳。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年全球電影碰上疫情造成重災,但臺灣是唯獨大家還能登上影院欣賞作品的。伴隨著這點臺灣電影今年在自家的票房不俗,如加上BL行銷模式的同志電影《刻在你底的名字》獲得近億票房、恐怖片《女鬼橋》、《馗降:粽邪2》也開出不錯的成績。
但也有些讓人可惜的電影,例如後勁不足的《消失的情人節》,有待加強的《逃出立法院》,其中登上國際媒體的電影《虎尾》更是因為對臺灣民情的不瞭解,營造出一個讓臺灣觀眾完全無法投入的思鄉情懷,而什麼是跳出臺灣新浪潮的新時代臺灣電影,依舊是臺灣影人摸索的道路。
以臺灣女性為主的電影《孤味》原型為導演2017拍攝的同名電影短片,當時短片聚焦於林秀英與小三面對丈夫去世時見面時在靈堂中一位妻女的心境,而到2020年長片《孤味》則延伸了更多兩代與兩個女人之間的成長歷程。
不管是外放的大女兒、有條有理的二女兒、或是有自我獨特性格的小女兒,都反映出林秀英跟丈夫之間兩人的性格與處世關係的隱喻,也使電影探討的故事從三人遊變成了一整個家彼此之間的心結和排解各異的方式,讓整部電影填加許多醍醐味。
如何與自己和解和放下那些執著去原諒他人也饒過自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我們可以看見這家的女人有時母女姊妹針鋒相對、但轉眼間她們卻又可以從那些好聽與不好聽的話找到彼此對於自己的情感,這是這部電影有趣且讓人深刻的地方。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找到放下與接受的方式也都不一樣。如同明明嘴上怨嘆丈夫拋妻棄子的林秀英在知道過世的丈夫有了另外的相好後,仍然在意偷偷的打聽,把自己知道的事藏著不說的大姊,為了家庭和諧也不想讓自己有虧欠感,都可以看見這部影片對每個人物的細膩描繪。
什麼是家人,誰對誰的感情能夠怎麼衡量?如同《誰先愛上他的》電影中所有的情節,誰先愛上他的?或是誰比較愛他、外遇小三的愛怎麼會勝過自己;這個陪在自己身邊的人到底愛自己有多少?
《孤味》以另一種內斂的方事去呈現一個世代中延伸到下一代的故事的延續和影響,例如當醫生的二姊擔憂自己的丈夫和對女兒的管教,與自己母親家的人那種複雜的心裡,還有夾雜在母親和父親之後相處女友之間的小妹也兩面為難,就像喪禮上夾雜於道教與佛教法會一樣那兩種情緒相撞的心境。
《孤味》電影中因為背景在臺南,有多數的臺語臺詞,還有一開始出現的臺灣魚市場和家庭擺設,當這部家庭倫理劇一出場就有著非常道地的臺灣味且不失尷尬,並且在情感悲與喜的拿捏度也得當。
但要提的一點是在電影中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其實有很多錯誤的地方,而這也使得一些當地人在觀影時有小小出戲的狀況,並且在一些片段中對整個劇情可有可無,但因為剪輯的方式巧妙的帶過這些零碎的片段戲,可以說這次剪輯節奏使這部鄉土劇變得出彩不少。
放下了不代表不在乎,有些事情並不是被原諒了而是時間再過人要繼續走,有時候就是沒有個幸運的人生,總有遺憾與不如意,也沒有完美的結束。
文章原址:
利用LikeCoin點讚贊助讓創作者繼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