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個人也算是偏創作者本位那一邊的,論消費程度大概是角色vs創作者約30%vs70%的狀態,從入坑時候追著sasakure.UK跟treow這兩位開始到現在,對角色的喜愛之情,是隨著喜歡的創作者數量成長的,也就是說對我而言,VOCALOID差不多是一個符碼化的存在,象徵的是整個創作者、粉絲與官方(角色)的群體,沒辦法將部份的要素化約出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你不能把咖喱的馬鈴薯、紅蘿蔔、雞肉跟辛香料單獨抽離,我喜歡的是咖喱,不是裡面單獨的材料。
所以曾經有人跟我很鄭重的說「你不能擺脫VOCALOID就是軟體的這個事實」,企圖想告訴我「這是很殘酷的現實」以反駁我對角色的喜愛時,我只能報以一個關愛的笑容,因為這差不多跟廢話沒有兩樣,只是整個環境的其中一個選擇肢而已,就像我在PTT曾經說過的「這個圈子包容性很強,但也有其殘酷的一面,而就像一般的音樂圈一樣,該有的indie vs pop之爭也從來沒有少過,對我個人而言,這種衝突本身就是一種養分,所以不管怎樣發展,我就是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不喜歡的東西出現就無視、喜歡的東西就掏錢,我希望這個圈子長久下去,但我也隨時做好『世事終究不能如我所料』的準備?!?/div>
Re: [問卦] 有沒有初音上了日本史課本的八卦
大環境裡本來就存在著不重視角色、純粹以工具論之的路線,當L'azur中的咪苦飆出那人類所不能及的高音時,我會一邊讚嘆角色「果然咪苦就是要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才有趣」、跟同時讚嘆作者「發想的勝利」,要留意的是這邊的「工具」是針對作品本身,例如去角色化、純歌唱、當作如PHOTOSHOP一樣的生產力工具,或是像Haniwa「「VOCALOID」の脆弱性。」一樣只發氣音的實驗性,不是衍生意義上的工具,例如利用他人或是跳板之類的。
至於什麼行為算是跳板?我覺得最基本的是宣傳跟行為的本質有沒有錯開,拿腸炎計畫(凎)來說就是,當你在主打同人轉商業的「奇蹟」時,我們看到的是過多的商業資源挹注跟隨之而來的網路亂象,同樣的例子還可以參考之前引起爭議的「100天後就會死的鱷魚」,利用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平臺特性,以人為的方式斧鑿出本該是偶發的事件。更有甚者是去脈絡化,把VOCALOID當成黑歷史之類,也就是過河拆橋。當然這部份還有很多細微的操作,基本上還是要case by case討論就是。
也就是說,一般的轉換跑道是在我的接受範圍內的,而這也可以當作我擴展接觸範圍的契機,但核心領域還是會以VOCALOID為主,其他領域就比較不會這麼優先,不管是消費程度或是鑽研的深淺,倒不是太過情緒性的理由,單純只是個人可以分配的時間與資源有限而已。
順便再放一篇舊文
VOCALOID雜談
還有這篇
從東大「ボーカロイド音楽論」講義談「Haniwa」
我覺得這多少講述了部份我對創作者從VOCALOID轉進真人VOCAL的看法,也就是「當人類與Vocaloid之間的差距越來越近,是否Vocaloid這個分類還有其必要?」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有交流的價值。
「對人類而言,Vocaloid這個物件的性質是一種很矛盾的存在,她必須有指令才能行動、缺乏自我的意志,然而在這個領域之下,只要有著與Vocaloid類似的波形,所有既存的音樂類型被賦予了新的分類,在這層意義下,Vocaloid無疑又是自由的、不受約束、而且兼容並蓄的」
人不要停止迷惘啊,這樣才會持續思考,得到答案的瞬間差不多就等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