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套件是長谷川(HASEGAWA) WATER LINE 系列 NO.029。
製作中途照。
是海上自衛隊第一種搭載神盾戰鬥系統的飛彈驅逐艦,
本艦是三號艦 DDG-175 妙高 (みょうこう)。
金剛級的艦隊防空性能大幅超越前一代旗風級飛彈驅逐艦
(はたかぜ型ミサイル護衛艦),
順帶一提戰後海上自衛隊把驅逐艦和巡防艦都統稱為護衛艦,因此飛彈驅逐艦就稱為飛彈護衛艦。
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設計金剛級時仍採用傳統開放式鐵塔桅桿,會造成雷達反射截面積放大,金剛級算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造艦思想之轉換過渡期,
在匿蹤艦體設計思想並沒有像歐洲各國海軍那麼成熟。
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為前29+後61配置,總共90管。
目前可發射SM-2MR(RIM-66)艦對空飛彈、
SM-3(RIM-161)艦射反彈道飛彈、
垂直發射型反潛火箭(RUM-139 VLA)。
金剛級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是前期規格,每個區塊都會有
裝填吊臂,每個吊臂占用3個發射管空間,因此前面32管減
為29管,後面64管減為61管,總共90管。
靠近艦尾戰鬥通路兩舷各裝備一具
68式324mm三連裝短魚雷發射管。
金剛級設計參考美國海軍阿里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略做修改。
最大差異在四面AN/SPY-1D相陣位雷達採同一水平面配置。
如果沒有直升機航空母艦,四艘金剛級就會擔任艦隊旗艦任務,因此艦橋上層結構物加高,使得前方兩面雷達位置提高。
不同於海上自衛隊愛宕級和美國海軍阿里伯克級飛彈驅逐艦一樣採前低後高的配置方式。
主砲採用義大利奧托梅萊拉127mm單裝速射砲,
並搭配日本國產81式射擊指揮裝置2型(FCS-2-21G)。
日本海上自衛隊有個奇妙習慣,會把改7.9m內火艇的纜繩
綁在艦外,形成先進神盾艦外面掛著一條白色纜繩之情況。
艦側懸掛改7.9m內火艇的地方有做些微生鏽舊化。
艦橋前方裝備一具Mk.15 20mm方陣快砲,
和四具Mk.137六連裝干擾絲與烈焰彈發射器。
艦體中段裝備美製艦射型魚叉飛彈四連裝發射器。
不過金剛級在服役之後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在於標準排水量達到7250噸卻依循美國海軍早期飛彈驅逐艦沒有設置直升機庫,只能進行加油掛彈和簡易整備。
第二煙囪結構物後段上方也裝備一具Mk.15 20mm方陣快砲。
船艦正面,簡潔外型看起來十分洗鍊。
球形艦艏裝備OQS-102 艦首聲納。
艦尾右側為拖曳式4型魚雷誘餌投放口。
左側是OQR-2拖曳式聲納投放口。
從上方俯瞰。
前面有提到明明設定是DDG-175妙高,但卻用DDG-177愛宕拍攝,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可能是金剛級四艘都不能配合拍攝,才找愛宕級來拍攝。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拍攝當時金剛級的機密等級比愛宕級還要高。因為金剛級比愛宕級還要早升級成可以發射SM-3之規格。
這次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會喜歡,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