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創作內容

22 GP

[達人專欄] 【臺劇】傾聽他們的聲音:《誰是被害者》推薦

作者:LanTern│2020-05-15 02:30:27│巴幣:44│人氣:3451





  


  2019年4月,《我們與惡的距離》開播,同年9月,14項金鐘提名,橫掃6項大獎。

  我相信只要看過《與惡》的觀眾都一定能夠理解,這部臺劇能有如此顯赫的戰績絕非僥倖。

  《與惡》的劇組花了十個小時,向世界證明臺灣也有能力拍出精彩的作品、向世界證明,臺灣創作依然閃耀。

  放眼2010年代沈寂起碼十年的臺劇圈,在最後關頭端出如此水準的作品,真的可以說是一劑強心針。

  一劑對劇迷、對影視從業者皆有力的強心針。


  但包含我在內,許多人也會憂心這麼強大的作品只不過是曇花一現、擔心這部傑作後繼無人、擔心臺劇又要再沈寂十年。

  事實證明,多慮了。

  這份偉業的接班人就在這裡。



  改編自天地無限的小說〈第四名被害者〉,由梁舒婷、徐瑞良編劇,莊絢維、陳冠仲導演,張孝全、徐瑋甯、王識賢主演,於Netflix平臺首播。


  《誰是被害者》。






  如果要給《誰是被害者》進行分類,大概會歸類在懸疑刑偵劇,調性上嚴謹而帶點驚悚,內容則涵蓋鑑識、刑事、媒體、醫療等多種面向,在專業領域的考究和演繹上相當出彩。

  故事舞臺發生在虛構城市「平霖市」,警方的天才鑑識人員方毅任在接觸到一起連環殺人案後,意外找到了失聯多年女兒的行蹤。因為擔心女兒可能涉案,因此一邊干擾案件調查、一邊追查女兒行蹤。

  同時,精明幹練又急功好利的女記者徐海茵在追蹤連環殺人案件報導時,意外查出受害者的共通點,進而發現這起連環殺人,並不單純。

  天才鑑識官和精英女記者為了各自的目標聯手追逐這宗連環殺人案,並隨著兩人越來越深入,也逐步掀開這起案件下驚人的真相。



  如果說《與惡》是在角色刻畫、情感描寫和思辨空間這三個領域達成臺灣過去未所能及的成就,那《被害者》的極致之處就是劇情的設計和反轉。

  和去年的「前輩」那種鉅細靡遺刻畫情感與轉變的角色塑造不同,《誰是被害者》將絕大多數的篇幅都用來衝刺故事。

  三位主角、五起殺人案、七名被害者,各個元素間緊密連接,環環相扣,主線清晰緊湊,伏筆暗線又相互交織,最終形成一齣劇情一氣呵成、跌宕起伏的痛快傑作。


  不可否認的是,這故事本身還是有些許盲點。不論是站在觀眾還是評論的角度都能看出來,有某些在這樣如規格的劇本中相當突兀的橋段。

  但這也不過是吹毛求疵罷了,完全無礙《誰是被害者》成為臺灣懸疑刑偵劇的高峰。

  甚至是臺灣劇情類影視作品的高峰。







  我看完全片後做的第一件就是搜尋兩位編劇的資料,驚訝的發現兩位主創都相當年輕。

  徐瑞良編劇曾受邀到美國參加福斯的編劇培訓,而梁舒婷則是這部懸疑劇情向劇本得以成就的最大推手。

  坦白說,以這部作品的厚度和深度,很難想像主創竟然不滿四十歲。

  畢竟,呂蒔媛女士是以那種從業經驗和人生閱歷寫出衝擊心靈的《與惡》,我一開始是真的以為這部片的編劇也是在業界打滾多年的老手。

  但換個角度想,這部作品不少點子確實相當新潮,不論是犯案動機、犯案手法,這些創意的發想,恐怕確實更貼近年輕人目光也說不定。


  這部片最為出彩之處,自然是其百轉千回的轉折。

  透過反轉和對於線索的不斷解讀,從開頭到結尾,故事丟出的爆點都沒有停止過。

  大多數作品通常會在事件衝突之間做一個明顯段落,給觀眾稍微喘息的空間,但《誰是被害者》不是,而是在衝突中埋下伏筆、再次引發另一個衝突。

  《與惡》是靠著大量的留白給觀眾思考的空間,進而以發大得嚇人的情感回饋;而《被害者》則是靠大量的劇情衝突轟炸腦神經。

  當然,在一開始會有資訊太過密集、太過龐大的問題,不過在在習慣這部片的步調之後,這種排山倒海而來的劇情爆點和大量新訊息是非常痛快的,爽度滿分。

  以劇情片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絕對是近期數一數二的兇猛。


  另一方面,打第一起案件開始,我們就可以知道劇組拍這片是真的是沒在客氣的,一臉就是不管分級制度的火力全開。

  從犯罪現場到各個角色背後的動機,都隱約透出一絲獵奇感,不只是視覺上的獵奇,也包含心理上的獵奇。

  我在看的當下真的不只一次擔心:這播出來真的好嗎?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

  但仔細一想,可能也只有這種帶有這樣獵奇美感的情節才能這麼深切的傳遞出這部作品想表達的核心價值和理念吧。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我必須說,效果絕佳。


  當然,如我剛才所說,這部作品的劇情在我心中還未臻完美。

  最主要的一點是,幕後黑手交代得太過草率,直到最後幾集才登場,前段幾乎沒有鋪陳也沒有伏筆,同時動機相當模糊,比起其他配角而言,對她產生的共鳴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少。

  對一部以探討人性為主軸的作品來說,這個全劇最重要的角色竟然是一個觀眾無法理解、無法產生同理心的純粹病態惡役,坦白說這帶出來的衝擊其實是有所折扣的。

  這點算是我在全劇後期一個小小的扣分之處,瑕不掩瑜,但顯可惜。

  然而回頭來看,就連《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核心劇情上也在後半段呈現斷崖式下墜了,《被害者》大抵上都還保持全員智商在線、劇情緊湊的基調,已經算是相當厲害了。

  以劇情水準而論,《誰是被害者》是極為優秀的作品。儘管最後處裡稍顯粗糙,但也絕對稱得上接近滿分,對於喜歡懸疑刑偵劇情類連續劇的觀眾來說,這齣頂尖的臺劇毫無疑問是一大福音。


  不管怎麼說,兩位編劇年紀輕輕就能靠著縝密的安排和大量的田野調查創作出如此兼具厚度和深度的作品,無論如何我都一定得給他們一個respect。

  精采絕倫,了不起,佩服。





  
  除了劇本之外,這部片另一大亮點就是他們的製作團隊,美術和攝影無一不是頂級的規格。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速公路系統交流道的俯瞰景,明明只是作為趕路的轉場畫面,可是不論日景還是夜景都美得嚇死人,臺灣到底哪裡有那麼漂亮的高速公路?

  再來就是引起了廣泛討論的各種屍體慘狀了。這算是比較物理層面的獵奇,雖然大概是為了博人眼球,所以只有一開始兩具屍體比較可怕,後面明顯降低了這種成份,不過我想因為那兩具屍體而睡不著覺的觀眾應該大有人在。


  最後是我個人最激賞的、這部片對於專業領域的詮釋。

  記者是很多影視作品都會討論的職業,因此相對來說對於這個行業也比較熟悉。但(臺灣的)刑案警察和鑑識官大概就不是那麼多人理解的範圍了。

  這部片透過大量的訪談和專業人士協助,將案件現場、鑑識官、法醫、以及偵訊室的細節完整重現出來。

  雖然我個人沒有這些方面的經驗啦,但以我淺薄的見識來看說服力還是相當足夠,我相信劇組也是極盡所能地要求還原。


  這又是《被害者》的一大貢獻。

  雖然刑偵類劇情在國外早就屢見不鮮,但臺灣這樣的作品終究還是相對少,能夠一窺這些職業在臺灣的樣貌,多少可以算是一種宣傳吧,當然也大大推了這類型的創作一把。

  同樣的,給這部作品的後製團隊一個respect。






  接下來,進入這齣劇不可不提、甚至可以說最大功臣的亮點吧。

  演員。


  《誰是被害者》的演員陣容相當豪華,張孝全、許偉甯、王識賢,三大主役都是赫赫有名的一線實力派。

  王識賢從鄉土劇轉戰電影,相信包含我在內很多人都是看他的戲長大的,戰績顯赫自不用說;影帝張孝全有多會演,有關注臺灣作品的大家應該都知道;許偉甯在電影《目擊者》出演過同類型的女記者,我自己也非常期待她這次的演出。

  我知道他們三人都很會演。

  可是我沒想到那麼會演啊幹。






  趙成寬 王識賢飾


  《誰是被害者》中,警察線的主要角色,也是全劇唯一一個認真查案的角色,劇情前半段負責擔當主角勁敵的大魔王定位。

  儘管大半劇情都被方毅任蒙在鼓底耍得團團轉,本質上卻是推動劇情前進重要推手之一。

  作風雷厲風行又認真,待人處事的方式相當機掰,但這些元素並不會讓人討厭,甚至可以說相當討喜,說他是我全劇最喜歡的角色也不為過。

  性格設定上固執甚至有些死板,但不會有大多數懸疑劇本那種警察都是白癡的感覺,反而給了「警察」這個角色相當正面的刻畫,整體定位安排得非常好。

  王識賢那一身從鄉土劇練成的江湖味將這個象徵著警察的角色推到了另一個層次,如果沒有他那流利的臺語氣口和放蕩不羈的熟男韻味,這個角色一定會失色很多。


  比較大的缺點是雖然趙承寬戲份充足,但卻始終沒有真正切入案件核心。

  方毅任和徐海茵都有某種推動著他們追查真相的理由,唯獨趙承寬沒有,描寫上相對單薄了點,這點以三主角的篇幅來說算是稍微有點可惜。

  很明顯劇本初期是有打算挖掘這個角色的,有用些許篇幅帶出他的家庭狀況,但不知道為什麼後半段卻沒有再提到了(拿來給第二季鋪路?),這使得趙成寬這個角色留了一個明顯的缺口沒有填滿。


  再者是全劇結尾,他對於方毅任態度的180度大轉變,描寫得實在太少了。當然觀眾很輕易就能想像他對方毅任由黑轉粉的理由,但這兩人一路上針鋒相對下來,這裡的轉變實在不適合完全留白。

  如果趙承寬的定位是配角,那他的角色描寫絕對是接近滿分,但問題是今天將他的戲份一下子拉到主角等級,對比另外兩位塑造精彩、弧線完美的主角就相形失色了一點。



  阿不過沒差,王識賢這個髮型太帥了,滿分。聽他用臺語嗆人太爽了,滿分。扮警察那種明快果決又堅強的英姿簡直無敵,滿分。

  鄉土師奶殺手不是喊假的,真的有夠帥,而且是越老越帥,扯到不行。

  反正王識賢演的,先滿分再說。






  徐海茵 許瑋甯飾

  欸幹,許瑋甯是不越來越漂亮了啊?神仙?


  之前在《目擊者》裡看過她演出的女記者,就連性格也有幾分相似,同質性實在太高了點,這回前幾集還真的替她捏了把冷汗。

  不過連續劇的規模終究不是電影能比的,她很快就將徐海茵這個角色挖掘到當年Maggie無法企及的深度。

  其實在最初,我以為劇情會圍繞方毅任和趙成寬展開,改變和成長也會由這兩人來負責,想不到最後真正有所成長的竟然是徐海茵。

  即使在故事前半,她的定位還是「嗜血女記者」的時候,她也在應對蘇可蕓媽媽、游誠皓妹妹這兩人時展現出她的人性,除了高超的交際手腕以外,也展現了這個角色內心某塊隱約存在的脆弱。

  故事中段,在莊秉榮一案中意識到自己鑄下大錯,至此,這個角色的蛻變終於完成。


  單看追案的動機就好,方毅任絕大多數是為了找到女兒而行動、趙成寬也是基於自己身為警察的責任。

  只有徐海茵是純粹為了「救人」而行動,非常單純的理由,但卻足夠美麗。


  雖然許偉甯的演出主要還是一直強調徐海茵強勢又冷硬的一面,但配合劇本,我們偶爾也能窺見她堅硬外殼之中柔軟的那一部份。

  我認為這是徐海茵這個角色最成功的地方,多虧劇本對於這個角色的塑造,以及許偉甯恰到好處的精湛演技。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帶些獵奇味道的晦暗劇本中,徐海茵算是劇中罕見的光明。

  儘管她嗜血、和警察私下買通勾結、有時候還有些不近人情的殘忍,可是在絕大多數的時間,她都是唯一正向的角色。

  安慰受害者家屬、鼓勵方毅任,甚至明白身為記者、身為媒體的底限。

  坦白說,這個角色放在這部作品裡有點太完美了,現實是不會那麼理想化的。


  她是成長最明顯的角色,據說原著是以徐海茵這個角色為主角,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

  弧線飽滿、刻畫扎實、戲份充足、智商全程在線,單以角色塑造來說,她是這部片中最棒的角色沒有之一。

  少數的缺點,大概是結尾她和幕後黑手的對談說教意味太濃了點吧。不過這齣戲核心上已經有點危險了,最後說個教拉回來也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不管怎麼說,一部作品或多或少都要傳遞一些正向的價值觀,是吧?
  
  
  正如《與惡》的劇情精彩程度不及《被害者》一樣,《被害者》對於角色的刻畫也遠不若《與惡》來得扣動人心,這部戲的強項終究不在此。

  但是徐海茵這角色是個例外,她和少數幾名受害者的內心轉折真的寫得很細膩。

  如果你曾有過對世界絕望的想法,試著看看徐海茵的一路走來吧,也許你會有所改觀。



  許瑋甯真的好正喔,好可怕。






  方毅任 張孝全飾


  徐海茵和趙成寬其實是靠著足夠出色的劇本,和演員強大的表現才能成就的角色,兩者功勞大概一半一半吧。

  但方毅任並非如此,他的成功完全是張孝全一個人的功勞。

  那個可怕的演技到底是怎麼回事?  


  方毅任是警方的天才鑑識官,因為亞斯伯格癥的緣故,在專業領域上無人能及,但人際能力卻基本等於零,不善於應對他人,也不善於應對自己。

  也許對大部分人來說,亞斯伯格是一種只聞其名的精神障礙,因此不太能理解他們生活和困境。

  我本身算是有一點經驗,我大學就有一個亞斯伯格癥的同學,我跟他待在同一間教室上了四年的課,因此對於這樣的心理狀態並不是完全陌生。

  張孝全在這部戲裡的演出,就跟我那位同學展現出來的特質幾乎一模一樣。


  其他別的不提,光是演技就已經讓我對方毅任和張孝全五體投地。

  我不曉得他究竟做了哪些考察和揣摩才能夠進入那種狀態,但他在《被害者》的演出真的無與倫比。


  我想除了這部作品本身想探討的核心議題以外,最主要的元素大概就是亞斯伯格癥。

  他們確實跟一般人不一樣,很不一樣。我認為他們不應該生活在普通的環境,畢竟他們從根本上來說就不是普通人。

  而如果我們能給予他們正確的環境、正確的對待方式、正確的發展空間,他們就能發揮出我們無法比擬的才華,正如方毅任一樣。


  我想徐海茵和方毅任的相處模式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參照的範本。

  徐海茵會為方毅任指明正確的路,也會適時拉住他,不排斥、也不過份同情,而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上的同舟共濟。

  以方毅任在警局裡受到的對待作為對比,就能看出他和徐海茵的相處狀況有多好。

  但那很難,非常難。

  只要曾經接觸過亞斯伯格癥狀就大概能知道,站在一般人的角度要用平等而且適當的方式去對待他們,真的很難,我也辦不到。

  這也許就是大眾對於這種病徵陌生和懼怕導致的結果吧。

  從這個角度來想,方毅任可以說是透過戲劇的方式,強迫我們去認識亞斯伯格癥。當卸下無知和提防之後,或多或少會有幫助吧,也許。


  雖然他們不是一般人,但他們也會走過跟一般人一樣的人生。

  方毅任有一個女兒,而想當然爾,他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

  他不曉得怎麼應對女兒,所以選擇遠遠退開,因為他認為這樣對她會比較好。

  非常非常單純的理由,因為他是父親。


  很悲哀、很淒涼、莫可奈何。

  正如方毅任所說的。


  「我以為我成立一個家庭,我以為我結婚,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

  「我以為我離開,事情會變得更好,我不知道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很努力、我很努力,我希望可以讓她快樂,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讓別人快樂!」


  這是方毅任、也許是所有跟他相似的人,又沉又重又錐心的自白。


  對於徐海茵和趙承寬來說,這個故事也許是他們拯救其他人的旅程,但對方毅任而言,這是他拯救自己的旅程。

  唯有拯救女兒,他不知道該怎麼宣洩的內心才能好過一點。


  說老實話,這部片劇情多麼多麼出色、探討的議題如何如何有深度,這些都是多的。

  光是張孝全的演出,就值得我對這部作品義無反顧。

  非常、非常的了不起。



  《誰是被害者》終究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不一樣。

  《我們與惡的距離》那一臉就是拍來要得獎的片子,所有環節都臻至完美,橫掃金鐘一點也不奇怪。

  但《誰是被害者》某些地方說實在太前衛了點,我不確定會不會受到評審青睞、或者說,我不確定這片適不適合得獎。


  但我講真的,拜託給張孝全一座影帝吧,他真的值得。







  接下來,來聊一聊我一直避而不談的這部片的「核心」。

  理所當然是有雷的,但應該沒差吧,你都讀到這裡了。




  這部片有兩大主軸,其一是「不會社會接受者」,其二是「自殺」。


  我曾經遇過兩個親自跟我說想要自殺的人。

  如果是由別人轉述,例如新聞媒體上看到,其實多少會覺得有點不真實,「阿人生有什麼難關過不去的,何必要自殺,笑死」大概這樣事不關己的一笑置之。

  但當對方親口說出來,那種真切的感覺和道聽塗說完全不是同一個擋次。

  至少我自己本身會某種感同身受,「啊,他們一定是遇上某種我們難以想像的難關,才會這麼想的吧。」

  從那一瞬間起,自殺就誠了一種選擇。

  要說是逃避也好,要說是面對也好,也可能兩者兼備,總之就是一種選擇。


  劇情中的受害者因為受到了社會的壓迫、因為不被社會所包容,從而有了這樣的想法。

  不論他們是從容赴死,或是臨終前反悔,這種想法都或多或少根植在他們心裡。


  仔細想想,那個「苗」其實沒有對錯,在這個時代,「自殺不孝」這類道德綁架的說詞作用也有限,畢竟是一種選擇。

  決定權在當事人手上。

  而我們這些旁觀者能做的也只有一件事,「試著讓他們相信,世界上仍有希望」。

  這大概是這部片子花了八小時的時間要告訴我們的唯一道理吧。


  我始終不覺得這是一齣給自殺者看的作品,而是給我們這些旁觀者看的作品,讓我們知道,我們能夠給予別人希望,而不是踐踏其他人的生存空間。

  老實說,我覺得這部片核心實在太獵奇了。一個不小心弄成自殺推廣片也不奇怪,幕後黑手的演技和臺詞的確有那種份量。

  但另一方面,這部片也透過徐海茵和結局,試著告訴我們一些正面而充滿希望的道理。

  也許正是因為這部作品的基調這麼陰暗,他們想要訴說的東西才會更加明亮吧。

  大概。





  《誰是被害者》是一部規格完全不輸去年王者《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作品。

  故事情節非常的精彩,各種伏筆暗線交織,劇情不斷反轉,是近期劇情類作品難得一見的佳作。

  同時演員陣容非常強,三名主役演出精彩無比,其餘配角們也有不俗的演出,整體水準高得嚇人。

  單單從我不斷將他拿來和《與惡》比較就知道,只有王者才能夠做這部片的對手。


  去年四月後我就開始將臺劇添加到我的片單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補。

  佳作不少,但老實說真的沒有一部能企及《與惡》那個巔峰水準,直到這個月《誰是被害者》出現。

  它延續了去年《與惡》的兇猛火力,強,真的強。



  有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獲成功、《誰是被害者》引發話題後,我們對臺劇的信心興許可以再拉高一些吧。

  同樣的,這樣以社會寫實為主要題材的作品也能夠強迫我們正視那些過去一直忽視的東西,也許這就是創作的力量。

  即使只是漣漪也罷,至少在各種層面,這些作品都正在一點點改變世界。


  只要接下來有人能夠陸續的接上,將這份佳績傳遞下去,一定能夠讓臺灣影視和創作的生態更加飽滿與強大。















  後記


  許瑋甯真的好正喔,瓜張。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重讀了去年寫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心得。

  我還記得我去年寫完的時候還挺滿意的。

  可是為什麼現在看卻覺得好像什麼重點都沒講到。

  我也許應該大概有可能會再寫一篇,吧。

  倒是《目擊者》的心得毫不意外的青澀丟臉,當年這種文章我居然敢發出去,真可愛。


  我之前一直抱怨網飛爸爸出品的作品佳作不少、神作沒有,這部看完我還以為終於要封神了。

  結果一查發現網飛只是首播平臺,沒有出資沒有製作,可憐哪網飛爸爸,繼續蹲吧。




  延伸閱讀:


  鋼琴coser戰場太精彩,害我到現在才寫完,我要嚴厲譴責她們讓我上班遲到。


  FB
  Blog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478273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誰是被害者|臺劇|Netflix|國片|許瑋甯|張孝全

留言共 5 篇留言

超然擊敗人
全劇看畢以後,各演員及劇本絕對是近年佳作,期待有下一季

提外話:https://youtu.be/IxreW_DnVq0
第一次認真看張孝全是在林奕華的舞臺劇上

05-15 03:13

LanTern
相當出色,聽說會拍新故事的電影版05-15 16:14
LanTern
因為有朋友出演的關係,我也看過幾場舞臺劇,那個衝擊力和隔著螢幕看完全部一樣,張孝全這種等級的影帝演舞臺劇光是想像就覺得刺激05-15 16:15
殺神浪客小馬哥
張孝全超齡演出40歲以上的父親角色真的很厲害,仿美劇的都市夜景攝影美得讓人懷疑每天生活的臺北市現實也有這麼漂亮嗎?另外,配合宣傳,我都在用餐的時候收看本劇,好看又下飯?

05-15 07:29

LanTern
...胃口不錯嘛,給你一個respect05-15 16:16
炎星
最近好多人寫<誰是被害者>的影評,改天要不要寫個<想見你>XDD

05-15 09:40

LanTern
我有聽說這部片,不過還沒看XD05-15 16:16
炎星
喔對了,順便敲碗同類型的法醫女王影評XDD

05-15 09:41

LanTern
喔喔這部可以喔
當初衝著玄米律師的歌跳進去,石原聰美簡直正到沒朋友05-15 16:17
壺壺圍成
其實我看到後半段最驚訝的是紫微也有來演 我的初戀...

05-15 10:16

LanTern
林心如 呼...05-15 16:1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2喜歡★ga839429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雜文】自由象限活動《當... 後一篇:[達人專欄] 【漫談】於...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