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這是古文觀止收錄的第一篇文章,鄭伯指的是鄭莊公,克是指攻克,段是指莊公的弟弟共叔段與,于是在,鄢是地名,今日的河南鄭陵縣。 本文選自左傳,在古文觀止中從左傳選出來的文章共34篇,佔了整部書的六分之一,代表吳楚材先生可能很注重左傳。
左傳的作者是左丘明,魯國太史。而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盡的歷史著作。
因為原文都很長,我會放一個原文的網址,還有一個中國大陸的老師在
YouTube 講解的影片,基本上講得還可以,但是他有些讀音的部分是跟我們不太一樣,如果要看他的影片,建議去借或買一本古文觀止配著看。
————————————
文章大略:
鄭武公
(姓姬,名掘突)到申國這個地方娶了姜氏,生下了莊公跟共叔段,生莊公時難產,腳先頭後,讓她嚇到了,所以幫他取名叫做寤生。
姜氏憎惡他,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太子;屢次請求武公,武公都不答應。
到了莊公即位後,姜氏替共叔段請封制邑,莊公因為制邑是險要的地方,並沒有答應她,於是姜氏又替共叔段請封京地,莊公就把京這個地方封給他。
從此鄭國人,都叫共叔段為京城太叔。
中間一段時間,有兩位大臣都來勸諫莊公,要處理共叔段的事情,然而莊公只跟他們說,共叔段自然會因為他的行為遭到禍害的。
當共叔段將要召集軍隊準備攻打鄭國,而姜氏也會替他開城門,作為內應。
莊公暗中探聽他進攻的日子,便說:「現在可以興師問罪了。」就派子封統率兵車200輛,攻打京這個地方。
京城的人民,都反叛共叔段。當太叔逃到鄢地,莊公再打到鄢地。在魯隱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太叔便逃到共地去了。
春秋這本書上寫:「鄭伯克段于鄢。」因為共叔段沒有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稱弟。倒像是兩國國君,所以說是「克」。
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失教的意思,姑息弟弟的惡行;說這是莊公本來的意圖。並不說共叔段出奔,因欲表明莊公志在殺弟,所以不能明言,是表示強臣難制之意。
後來莊公就把姜氏安置到城潁,並發誓說:「不到黃泉,不願再和你相見!」
可是不久莊公卻懊悔起來了。當時潁考叔做潁谷地方的官員,聽了這件事,藉貢獻之名,來見莊公。
莊公賜他食物,他卻把肉放在一旁不吃。莊公問他緣故,他答說:「小人家中有個母親,我孝敬的食物她都吃過了,可是沒嘗過君主的食物,請允許我帶回獻給母親吃。」
莊公說:「你有母親可孝敬,但我卻沒有啊!」
潁考叔道:「您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莊公便把緣故告訴他;並表示他反悔的情形。
於是潁考叔幫助了莊公跟姜氏這對母子和好如初了。
最後一段,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ㄧˋ)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這個君子是左傳結尾常用的評語,上面的意思是潁考叔是真正的孝子,愛自己的親,推及到莊公身上。詩經有句話,孝子的孝心是無窮盡的;能把自己的善行,感動別人,推及同輩。
而這句話大概就是指潁考叔這樣的情形吧!
以後的模式大概就是這樣,如果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
最後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看完這篇文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裡面三個主要的人物個性都很鮮明,例如鄭莊公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姜氏則是偏愛自己的小兒子,然後很任性,而共叔段這個人野心勃勃,年少驕縱,沒什麼實力,只能說他是被寵壞的孩子。
而潁考叔這個人也很不簡單,能夠讓這對母子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