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當年初次聽到臺灣歌仔戲頭牌的明華園看板人物孫翠鳳的政治傾向時我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傷心、難過與失望;
在那個我的心從小學國慶日、蔣公誕辰前會全校步行遊行的年代
過渡到粗淺認識「白色恐怖」的時候。
當下的想法是:如果妳不要表態,潛在粉絲應該還能多個幾%吧?
到後來,有段時期非常著迷於「相聲瓦舍」,
主要是有陣子「復興廣播」不時會放送一些
馮翊綱、宋少卿他們表演的橋段;
等到有「經濟能力」時自己也買了幾套他們的作品,
現在還在我的箱底。
而當我開始從「相聲瓦舍」的演出橋段慢慢發覺到
他們的「槍口」老是習慣指著某個方向時我也停止了收藏。
當我的心智比較能夠坦然接受『藝術是藝術,政治歸政治。』
(雖然個人覺得當事人與團體可能也不這麼認為,)
這樣心境轉變時應該是接觸到公視後的某一個時間點。
會這樣有感而發是因為前幾天某網友對「公視的政治傾向」
頗有微詞,老實說個人有不太一樣的看法:
在民進黨執政的這幾年公視在春節時都還蠻常播映
「相聲瓦舍」他們家的作品的,
如果公視的立場跟當初我的心一樣不中立
或說無法坦然處之的話,
我想應該是容不下「相聲瓦舍」這樣的
「批判我黨」的作品的。
當然,如果你要想成「陰謀論」:
小綠綠藉由這方式表達(裝)自己很客觀、中立,
那我得說:「永遠保持懷疑」是很好的一件事,
尤其是在面對政客時。
「理性」上我當然清楚:不只臺灣,
在國際上很多藝術家都會將自己的「政治論述」
揉雜進自己的作品裡,
只是在「感性」上我仍得慢慢學會接受;
關於這樣的表演形式。
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如果她們說的是真話、指出事實,
那我想「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思想」
也沒什麼不對;當然,觀眾買不買單則是另一個議題。
也許我們潛在的恐懼是:當「藝術團體」成為如某些國家的
「藝工大隊」,被政府用來剷除異己、淪為政黨發聲工具?
而這也許又是該輪到「公民自覺」出場的時刻:
只要我們有把握能判別眼睛所看到的到底是「事實」,
抑或者只是出於一種「目的性」的抹黑;
「永遠保持懷疑」、「持續觀察」,
也許就是讓我們繼續保持當個「理智/理性公民」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