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餘創作者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就是成為獨立製作者。
根據wiki,獨立製作的定義是:
不受唯利是圖的財團、股東、製作人等商業化的影響,由專業或業餘的創作者(或是不惡意操控創作者的投資者)自行集資、製作、發行,作品自由獨立的民營產業。
這個定義其實有點模糊就是,因為做得好的話,很難不變成營利組織。有些特殊例子甚至賺得比那些商業化作品還多,所以唯利是圖四個字我個人覺得如果真的不要賺錢那乾脆都免費算了就沒有營利問題。
我個人覺得,獨立製作的定義應該改成這樣會比較好:
不將營利放在第一順位,不受任何價值觀限制自己創作自由,獨立自主的創作者們自行集資、製作、發行,作品獨樹一格的民營產業。
這樣的話就沒有所謂的獨立製作者不該賺大錢的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要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沒錯但能夠在守住自己原則底線後正正當當賺大錢的話,我想不管誰都能想要這樣賺才對。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感於最近的波特王事件,以及最近中國一連串利用資本打壓全球性言論自由的舉動讓我有感而發。
的確在企業財團以營利為第一優先原則的前提下,我們很難去改變那些企業財團自我審查的舉動。即使透過抵制與網路輿論的批判,也無法改變那些高層唯利是圖的想法。
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的不單純是一間公司或幾間公司的問題,有時候它甚至是一個業界甚至產業鏈的共識。就因為牽扯到的太多,才會形成這種氛圍。
獨立製作就沒這問題,獨立製作的包袱少,沒甚麼利益糾葛,也不需要對股東對員工負責,獨立製作要負責的就只有創作者或創作團隊自己。真正要守護的核心價值,就是創作自由。
所以獨立製作這條路在幾年前,就被我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之一。身為一個接受多元文化與思想的御宅族,我並不希望自己的創作品需要在某些標準的審查下受到限制。
尤其是我本人又是個沒甚麼正確道德觀的人,走商業化的路子會很痛苦。我始終希望自己是為了興趣跟喜歡才去創作,而非為了利益而逼自己寫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
大致研究了一下獨立製作,發現目前的獨立製作裡面我接觸最多的反而不是文字相關,而是漫畫插畫相關的。對於獨立文字創作的領域我接觸還是太少,所以開這專欄收集資料做一些研究與調查。
不過在這邊還是稍微講一下我已經知道的本土獨立創作的東西,當作資料留存,有問題的畫可以在留言回應,因為我也不確定自己的認定是否正確。
首先是關於獨立漫畫插畫作品的部分,我接觸到的大多是臺灣的繪師或同人畫家,當然也不是說他們都沒在接商業委託或者在某些公司企業裡工作。
對,像這個模糊的點就在這,沒人說你不可以兼職。如果你時間夠多,效率夠好,多兼幾份工作顧及理想與現實也很正常的。
這些人幾乎都會在同人展出沒,不過風格不夠宅的就比較少,還是有就比較少。另一個舞臺就是社群網站,很多都是在臉書有經營自己的粉專或帳號。
當然作品怎麼賣,怎麼營利這個我是不清楚,但我是有認識一些對這方面很熟的,之後要是有想要往那邊發展,應該能請教看看。
可以舉幾個例子,像三色坊跟咖哩東就是了,其他還有一些繪師如王歐郎,Loiza,Clo BA(我只是說臉書上我比較熟的),臉書要追蹤他們其實不難。
雖然大多時候我都是在看圖就是,默默潛水。
遊戲的話,我接觸最成功的應該是希娜科技,不是希萌,希萌是做高捷娘的,也算是獨立製作沒錯。希娜是做遊戲的,但現在也很難說它算獨立製作了。
雷亞還不知道算不算,至少在Deemo時期還是有人認為它是。
Team sigono,走高品質小品獨立製作,但有段日子沒好好關心過。它們算是蠻會講故事的一個獨立製作團隊。
有病製作,有病系列就是個邪教,不解釋。
獨立動畫,只認識一小撮人。
獨立音樂,抱歉幾乎完全沒接觸,是有聽過一些歌,老王樂隊算嗎?
獨立電影,真的完全沒接觸了。
獨立文字創作,雖然我在文字創作領域浸淫多年,但都是閉門造車,基本上沒在認識朋友的。
網小圈嚴格來說也不算在獨立製作,很吃出版社的。
在同人展是看過幾家,不過都沒甚麼名氣的感覺…有啦,海穹文化不知道算不算?
海穹文化的海穹英雌傳只聞其名,沒實際看過,但聽說是很臺灣味的奇幻小說。
大概就這些整理個大概,總之現在要開始慢慢鑽研了,收集到資料整理後再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