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探討交通建設這一塊已經停擺太久了,安穩現況換來的不會是安逸,因為你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交通的受害者。
——為什麼需要人行道?
出門散步,走柏油路邊、騎樓、綠色標線人行道。沒有實體人行道保護,走個路可能隨時被車撞,再者,路邊、騎樓、綠色標線人行道上,常有違停汽機車、雜物盆栽招牌餐桌椅,標線人行道甚至在正中央插電線桿路燈,只想好好走路卻像在走障礙賽,你說累不累。
——為什麼時常發生轉彎車撞行人?
臺灣的行人穿越道,少有行人庇護島,沒有庇護島,駕駛轉彎會慣性切西瓜,以最短距離進入車道。臺灣的行人穿越道會對齊路緣轉角,車輛轉彎容易產生死角,再加上,轉彎車沒有空間等待行人走完馬路,後方車流又施加壓力給轉彎車,駕駛容易緊張,往往會直接選擇不讓行人,加速通過。
怎麼解?利用中央分隔島做行人庇護島,行人穿越道遠離路口至少一個車身距離。
——為什麼容易塞車?道路拓寬真的可以緩解塞車問題?
公共運輸分佈的廣度與密度不夠,步行環境差,普遍民眾選擇騎開車通勤,愈少人搭乘公車,班次就會減少甚至停駛,長久下來私家車只會愈來愈多,路拓的再寬還是無法解決塞車問題,惡性循環。
——機車族靠右騎好安全?
看看臺灣道路右側的生態環境,滿街違停、併排違停、轉角違停、計程車招攬客人、公車停靠、右轉汽車跟靠右的直行機車產生死亡交叉,完全是達文西篩選器,一個閃神就出事,騎個機車有沒有必要這麼累?
再來,兩段式左轉、禁行機車,是保護機車,還是歧視機車?與其像個恐龍家長什麼都禁止,不如好好教機車騎士學習正確的左轉靠左、車流時速高於30公里不得鑽車縫。
這裡還會探討號誌、標線、道路、行車觀念、等許多與交通息息相關的人事物,也會分享正確行車觀念的文章,歡迎各位一起來討論。
改變臺灣交通環境,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