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的原作遊戲,對我而言可以說是影響最為深遠的ACG作品,也是帶領我進入這個世界的敲門磚,卻也因此快20年了還是沒辦法提筆寫下心得。但受到京阿尼噩耗的衝擊後,終於令我還是覺得很想寫些什麼,雖然知道自己可能還是寫不好,大概很難完整描述當年所受到的感動。
而京阿尼的TV版「AIR」,可說是開創H-Game改編動畫黃金時代的跨時代作品,雖然受限於作品型態,前半段部分橋段仍有過於倉促與紊亂等令人詬病之處,但嚴格來說原作只有三條分歧路線,故改編部分仍算四平八穩,而且在監督石原立野及攝影中上龍太巧奪天工與極盡優美的構圖技巧包裝下,將極具創意又令人感慨萬千的悲歡離合情節劇情帶入更高深的意境中,而成為一部堪稱藝術品的經典之作。
深刻描述親子關係矛盾的微言大義
「AIR」的最大題旨,是闡述親人之間那種血濃於水,卻也因此難以化開的矛盾。透過一對不知道怎麼為人母女,慣於隱藏自己心思的親子,描寫一段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遺憾故事,但遺憾之餘,也重新讓人審視所謂的「家庭」究竟意義何在。
這個構圖巧妙利用房間的分隔呈現出兩人的隔閡。
觀鈴與晴子兩人最複雜的情愫,在於她們不明白自己渴望親情的程度有多深。觀鈴雖然想要獲得溫暖,但又把「一個人努力」當作最高原則,為了不想造成別人的困擾,反而不知何時應該向他人坦露脆弱而故作堅強,無形中在與他人之間形塑了一種與其翼人血脈相符的孤高感。再加上她又是非常有決心的人,例如為了接近往人就豪不顧面子豁出去了,這種固執又使她與晴子的心結難以化解。
本作大量使用光影效果呈現炎炎夏日中的寂寥感,烘托出觀鈴的孤獨。
至於晴子的情況就更為複雜,一個看不到未來該何去何從,日復一日過著風花雪月無意義生活,慢慢步入中年的輕熟女,突然又被硬塞了一個拖油瓶,害得她本來就已多舛的人生,又更難尋找方向了。但由於她對她妹妹的憐惜,使她移情到妹妹的孩子身上,沒有辦法去恨、去捨棄觀鈴。
長廊構圖常用以象徵劇中人物的困境,但這個美麗的長廊構圖透過繽紛色彩帶來一種特別的期待感,暗示兩人正嘗試走出困境:後方的籬笆代表出口是在靠近兩人的前方,透過上位者的晴子主動替下位者的觀鈴服務,顯示兩人已幾乎打破藩籬,但仍距離出口(家門口)最後一哩路。
但同時,她也沒辦法真心接納觀鈴,因為這個不知哪一天會被親身父親帶離開她家、甚至不知哪天會離開人世的得了怪病的可憐孩子,卻彷彿「外來的異物」一樣毀了晴子擁有美好人生的最後一點機會,讓她不知該愛還是該恨,不知道該接納還是該排斥,只能因為觀鈴的怪病,而「順理成章」與她保持距離,蹉跎彼此的人生。
巧妙的房間構圖part2,但這次兩人終於身處在窗戶的同一格,代表兩人關係的融冰。
「家庭」究竟是不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是key社的主筆麻枝一直想要探討的主題。而本作則是前作「KANON」栞篇的更進一步闡述,究竟親人有沒有可能因為即將失去彼此,而故意無視彼此,以避免失去時的傷痛?麻枝雖然提出這個有創意的荒謬想法,卻更堅定的用「家庭有其形而上的存在意義」來駁斥「既然總會分開,不如不要相愛。」的謬論,因為即使無視彼此、即使只相處短暫時間,也無法改變曾經是一家人的事實,或許這樣的家人沒有實際上的意義,但硬要抗拒卻是違反人性的。
劇中最經典的場景之一,破浪前進的兩人以堅定意志克服象徵不安的海浪而相擁,完美顯示出親情的偉大。也與Alfonso Cuarón的「羅馬」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透過小空視點,觀眾看到晴子在無數次的內省與後悔後,才終於醒悟不只是自己的人生,連觀鈴的人生也一併被她不負責任的逃避浪費掉了。而觀鈴也在一度心智退化的過程後,反而才能返璞歸真、解開心結重新瞭解「母親」的意涵。
不協和的攝影角度及毒辣陽光照耀下完全被陰影籠罩的正面,給人非常不安的感覺。
在最後兩人在這段相互摸索、重新開始的旅程中,從一開始晴子的笨拙、觀鈴的抗拒;到大雨摧毀祭典,卻又雨過天晴地在神社讓兩人找到「奇蹟」;再到面對觀鈴生父的挑戰時,觀鈴在海邊呼喚媽媽的真情流露,終於讓晴子了解,原來親情就是一種不應太過深究、瞻前顧後的「本能」。這一段高潮迭起,又不會讓人覺得過於黏膩狗血的情節,可說是全劇的精華。
石原巧妙搭配黑白畫面與後方大片落地窗帶來的反差效果,營造出悲傷的肅穆感,卻使觀眾對於之後的高潮更為驚嘆。
兩人最後決心要把之前多年空白的母女關係填補回來,儘管已時不我與,只能徒然留下一個短暫卻大徹大悟,令人遺憾卻也萬分寬心的結局,但在觀鈴經典的「到達終點」遺言中,也激勵觀眾一定要敢於活在當下、實現自我,與最親愛的人開誠佈公,勿待樹欲靜而風不止之時。
正譜出生命中最後樂章的兩人卻被擠在畫面的一角,顯示人類的無常與渺小。佔去絕大多數畫面的葉子雖然樹欲靜,但風卻無止意,讓整個畫面充滿了落英繽紛,完美顯示出無奈與扼腕感。
利用解構時間與意識創造虛幻之美
「AIR」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它是一部解構與描寫「時間」與「意識」的作品,整部故事先從千年後開始,走到故事的一半後,突然拉回一千年前命中註定那一個夏天,然後令人意外的又回到故事的開頭,最後才邁向結局。利用前世今生的穿插,卻又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千年前的翼人傳說,與晴子觀鈴的結局並無有直接關連之證據。),來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感。
這個構圖充分顯現本作透由虛幻帶來的羅曼蒂克,跪姿的觀鈴彷彿祈禱的少女般漂浮在不可思議的氛圍中,而犧牲自己從而接納一切的往人,就彷彿是拯救少女的聖靈。
同時敘事者的意識,或者說靈魂,也隨著時間的跳動而改變,最令人吃驚的當然就是故事後半同一個靈魂(往人與小空),居然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中,這個情節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利用類似老莊玄學的有無之辯,彷彿小空與往人是同一又非同一,亦非前世亦非今生的方法,更強化了虛幻之美。同時以小空做為第三者的觀點重新審視整個故事,看到原本從往人的角度看不到的盲點,這種有趣又不帶說教意味的自我內省式的手法,強化了本作反思親情意涵的主旨。
具有後設趣味的構圖,透過特別的光影呈現方式,讓小空彷彿不是劇中人物,而像是站在電影大螢幕前好奇的觀眾小朋友一樣,盯著這齣戲的發展。
而這種打散時空的手法,亦可配合本作創作者在開頭及片尾所呈現的宏旨:「人類是如此渺小,也總有一天會消亡,但有些事物仍然值得刻骨銘心。」編導刻意用不連貫的時間序及虛幻的場景,突顯在時間的洪流中,觀眾跟隨透過往人-柳也-小空的意識流轉,看盡了悲歡離合及人類在面對命運下的渺小,卻也看到人性光輝的偉大之處,看到儘管無法阻擋悲劇的命運,神奈的母親、往人等仍然義無反顧的犧牲自己,雖然無法改變結局,卻絕非是毫無意義的。
大遠景的神秘草原可謂石原最愛使用的場景之一,在KANON及CLANNAD等作都可以看到類似畫面,營造出美不勝收的虛幻之感。
結語- 人性在抵抗命運下所散發的光輝
對我而言,其實本作最大的醍醐味,反而是在於劇中人物面對造化弄人拼命努力,靠著些許的「奇蹟」而幾乎就要得到幸福,卻還是功虧一簣而無法避免悲劇收場:美凪雖然解開了與母親的心結讓小滿與她的「生母」見面,卻無法阻止與小滿命中注定的別離;柳也身負重傷仍成功讓神奈母女相會,卻加速了兩人的悲劇下場;往人犧牲自己的肉體,讓靈魂被桎梏在不起眼的禽鳥體內,卻也僅換得觀鈴多幾日的陽壽;晴子與觀鈴在神社幸運的撿回象徵幸福的小恐龍,卻換不回兩人應得的天倫之樂。
象徵未來的小女孩與小男孩,雖然未來人們仍然會不斷重複堆著沙上碉堡這種就結局而言無意義的行為,但關鍵是我們必須永遠向海平面的另一端眺望。
看到這裡,或許許多人會心想,這樣徒勞無功的掙扎真的有意義嗎?其實這也是編導留給觀眾的最大難題,也許這個問題並沒有正確答案,但正因為人類總有一天會滅亡,才顯示出「過程」的寶貴,從觀鈴與晴子最後的小幸福中,其實我們不過是再一次體會這個老生常談的道理:既然人終將難免一死,那麼現在的每個瞬間,都是我們手中的瑰寶,絕不是可以因為沒有好結果,就輕言放下之物。雖然看似輕如鴻毛,實則重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