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6356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98775
這幾天因為重聽
Into the West的關係又開始重新去找魔戒相關的討論,恰好看到不少魔戒與冰與火之歌文學地位的討論,就有點個人意見想發表。因為個人沒有知乎帳號,而且那些文章也大多有一點年頭了,也就懶得特別去回在下面了,況且我想說的也比較零碎,於是就發在個人小屋,權當個人心得看待。
其實關於《魔戒》和《冰與火之歌》文學地位誰高,我認為是無庸置疑的。就像很多魔戒粉據理力爭的,魔戒是在各方面幾乎都完勝冰與火之歌,只是魔戒粉們用的文字不是太過粉絲向就是太過學術向,導致沒有認真接觸魔戒的冰與火粉絲很難理解或認同他們的概念。
這裡開始得要提到魔戒粉絲一直在強調的「魔戒是試圖創造整個世界」、「魔戒有完整的詩歌、歷史、文化、種族、神話、語言...etc.」,這些說法對於沒接觸過魔戒又沒親身體驗過架構這些東西的難度的單純讀者而言,乍看之下不過就是胡謅幾下的事情,但實際上遠比想像中難,因為要說服讀者其設定之真實性,光靠打高空的臆想是不可能成功的,必然要從現實歷史、文化、神話等素材中大量取材,而這些項目之間又會彼此相互影響,當創作的範圍越大項目越多,其需要耗費的心力和閱讀量也是幾何增加的。
而在這方面其實魔戒粉絲也提過了一些比喻來描述雙方的差距,有誇張的有謙虛的,基本上很多魔戒粉絲都大概是這樣比喻的:
魔戒的地位就好比西遊記,冰與火的地位相比之下就相當於西遊的同人
或者:
魔戒的地位就好比聖經,冰與火的地位相比之下就相當於失樂園
這樣的比喻不是不好,但是冰與火粉絲其實一樣很難理解,更難以理解魔戒粉屢屢套用馬丁自己的謙詞:
"拿到托爾金的書時,天啊,我絕望了,我怎麼努力也達不到他的成就,甚至連接近也做不到!他是真正的大師"
為什麼馬丁會有這種"謙詞"?單純是因為他是魔戒粉絲?其實從雙方創作目的的不同就能懂,魔戒作者托爾金的目標是給沒有神話的英國寫出屬於自己的神話,而這其中的結果是融合了整個西方(作為基督教文明)的許多共同價值觀和文化,又雜揉了英國人、凱爾特人的神話體系,加上完整的歷史記載和不乏細節的個別故事,成就的完整性並非冰與火單純的所謂"貼近人性"可比。
真正適合魔戒和冰與火之間地位差距的比喻是反過來這樣說的:冰與火如果是三國演義,魔戒就是詩經、唐詩三百首(考慮其詩歌內容和文化性)和史記(考慮其編年史的完整性和對個別歷史事件的完整描述),是山海經、論語和孟子(考慮其試圖替英國製作自己神話和精神內核的行為)甚至說文解字(考慮到魔戒創造出了兩門以上完整的語言體系)這些的加總,而且這"史"的完整程度和下筆的角度,還相當於司馬遷重生來寫完24史。
我想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地位無庸置疑,但也不會有人蠢到拿三國演義去和司馬遷重生寫的24史比較,遑論他還夾雜著四書的精神地位和說文解字級別以上的研究功底....這樣比不只沒意義,而且還百分百是比不過的。
從這角度來看,就能明白馬丁為啥會說他看到魔戒之後會絕望。因為就算羅貫中寫出的三國演義再膾炙人口再是文學經典,他也不會認為自己能把24史寫全了還造出詩經級別的內容當點綴,然後又附帶上山海經的奇詭以及四書這樣的民族精神內核。
這不只是絕望,而更是望大山而興嘆,是高山仰止。
所以這根本不是什麼"文筆問題"或者"人性問題"又或者"誰更真實",而是根本雙方從完整性和嚴肅程度都不是同個級別的。這也是為什麼魔戒粉會說托爾金是先創造出整個世界背景再來給裡頭的史料添加細節;而冰與火則恰恰相反,是邊寫故事邊填充上世界背景。因為就算馬丁真的是先寫好整個冰與火的世界背景再來創造並推動劇情(這我認為他應該是有的,基本上大部頭經典奇幻都不是能夠靠拍腦袋想出的靈感去臨時創作的),相較於魔戒世界觀塑造的完整性,也會和沒先寫好背景就來創作是差不了太多的。
至於更進一步的,為什麼甚至會有魔戒粉會說冰與火沒有魔戒的"魂"?其實這點在上面就提示過了,因為托爾金要創作的是「英國人的神話」,該粉絲說的魔戒的這個"魂",其實說的就是一個民族的魂,也就是一個文明的共同記憶、理念和價值,更是信仰和信念這種一個文明最核心的玩意兒。從這點上看就知道,不會有人說三國演義比24史或四書更高竿/更重要,沒人敢的,哪怕是羅貫中本人也一樣。三國演義是中華文明中的重要記憶,但四書和詩經卻是更核心的文明理念和核心經典,而魔戒相比冰與火的廣博程度和深入程度,的確有著類似的差距。
最後還要提一下,很多冰與火粉絲批評魔戒的點在於人物塑造太過平板或理想,我認為這是他們的視角有所侷限。冰與火在人物特質的塑造上的確比魔戒成熟,但這不代表魔戒的人物塑造就能夠成為被攻擊的點。黑白分明的確不是很成熟的故事手法,但這也不代表黑白模糊就一定更成熟了,何況魔戒也並非單純的黑白分明,在各種細節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托爾金對於"邪惡種族"的同情和對於"善良種族"的反省,前者可以見於半獸人的誕生和東方人類的墮落,後者則可見於諾多精靈對同族的攻擊、努曼諾爾的自大等細節上。
何況單單從"邪惡的人也有善良面",或者"邪惡的人也有不得不然的理由"去敘事,也並非就一定比較高明。就像我們知道對於很多伊斯蘭教徒而言美國就是邪惡的帝國主義,但是當激進伊斯蘭教徒化身為自殺炸彈客對平民進行無差別攻擊,或者對少數民族進行屠殺和奴役的時候....我想不會有人想對這種人抱持類似的態度。這種地方,畢竟還是有個"抉擇"的差別存在的。
就像同樣面對一個死局,有人會慷慨赴死,有人會轉身逃避,有人會絞盡腦汁去克服,也可能有人就此墮落放縱自己;但我們並不能因為說"末日前的放縱更符合人性",就去否定那些"當末日來臨之時仍願意奮力一搏"的少數英俠,更不能否定那些"當末日來臨前仍努力作好自己的工作"的平凡人物,否則這種"人性說"就只是更狹隘的給自己找的藉口了,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努力貼近人性的寫作手法不應該被粉絲用這種方式否定掉,因為那樣的貼近人性其實應該是和魔戒作者一樣,試圖用更深入的視角來達成"悲天憫人"的效果,那是一種教育手法,而並非用來比較高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