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實習後半年工作改為轉向架維修,轉向架就是車體下的一種框架,其組成有輪子、馬達、煞車增壓釭等等,轉向架我們都叫bogie,轉向架相關維修作業就稱為BI,概略講解的話就是拆開並分別將組件清洗檢查驗證再組裝,也會因為零件週期的關係或是零件不堪使用來更換新的零件,這邊的工作大致上與機械比較相關,和我本身的科系不太符合,不過在同仁指導下也逐漸熟悉這邊的工作模式,也很新奇,雖然說實習生能做的工作還是不太多,但能親自參與時速高達300的列車還是挺珍貴的。
----------------------------------------------------------------------------------------------------------------------------
1.輪拆:
顧名思義,這是轉向架維修的第一步拆解,將陣線上跑過60萬KM的列車所有的轉向架(共12臺)進行拆解並分送到各個組件部門進行該處的維修作業,不過輪拆組除了拆解轉向架之外,還包括維修及檢查車軸和齒輪箱以及車銷輪子,車軸部分會進行磁粉探傷檢查,若是損傷太為嚴重及更換,若輕微傷痕則磨掉,齒輪箱部分我沒有參與全部,只知道拆解後清洗組裝再驗證,輪子的部分,為了能在軌道上安穩的移動,高鐵對於輪子的厚度寬度都有規範,會將每個輪子車銷到符合可以下次回來維修的程度,若不行就更換為新輪子,我與這邊的督導交流幾次,他很鼓勵我在這邊多學習,因為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在這個單位工作,要好好把握,這番話也讓我對實習的態度有了轉變,變得比較主動去問問題。
2.輪組:
將輪拆部門拆下來的並車銷過的輪子再次組裝到車軸上,組裝是先利用油壓將輪子中央的洞撐大,再裝進車軸兩邊,隨著時間過去輪子中央的洞會恢復原本大小而卡在車軸上,其中有所謂的專有名詞「緊配值」,不過我無法對緊配值的大小有感覺,這感覺就像是同事們電壓只差0.1的伏特上有什麼差別一樣,再組裝輪子時,除了考慮緊配值還會檢查動平衡,使列車在行駛上比較平穩,不過由於這組的組裝上比較依賴機器,使得我能做的工作也不太多,對於組裝這邊也只懂得一邊毛邊而已。
3.馬達:
將輪拆組拆下的馬達、煞車增壓釭與煞車卡鉗等等進行清洗組裝與驗證,我在這邊的工作只有清洗增壓釭與油漆馬達而已,對於這組的工作真的是不太了解,不過我在這組最大的收穫就是與同事的聊天,高鐵對於國產化下了很大的時間與金錢,但國產化零件有時候就是有點奇怪的問題,例如國產化出產的防油O型圈,看起來品質甚至高於日本製的,機械驗證也通過但組裝回車上就是會漏油很奇怪,而漏油的原因很多種,要如何找出原來原因是O型圈是需要經驗與時間的,這邊也有同事以前是做儲蓄險業務的,因為我也有考慮之後兼差業務,所以也向他請教一些經驗,他建議我要自己使用過才能分享且堅持三年不行再放棄,也給我一些他的服務例子,這些經驗都是很難得聽到的。
4.懸吊:
這裡零件很多,但我整個月都在軸箱實習,所以對這邊的零件與情況也不熟悉,我負責幫忙外包商進行除油和清洗軸箱的工作,清洗完的軸箱在進行研磨將生鏽的地方除掉,最後上漆交給最後的框架組裝組進行轉向架組裝,這裡比較要注意的是油漆,有些部分需要上三道漆,這些漆對肺部其實都不太好,因此口罩需要戴好一點的,高鐵對於工作傷害很注重,口罩手套耳罩只要有需求都會供應,需要防毒面具也可以,不過還是要人員願意使用才可以,自己的安全自己要顧才是。
5.框架組裝組:
這邊分成「框架」和「轉向架組裝」,兩邊我都有實習過,因為這組待的時間比較長,框架就是未安裝上零件的轉向架,主要檢查四個角的接線盒、煞車卡鉗安裝是否正常、空氣彈簧,接線盒裏頭的線通常不會有問題,但是盒子就可能會生鏽,盒子是鋁製的,生鏽後會一層白白的且脆化,嚴重需要更換新盒子,少許得話清除並塗上防水膠即可,而空氣彈簧是讓列車轉彎時平衡高低,使得轉彎時也感覺像是直線行車一樣,,而空氣彈簧裏頭所承受的氣壓非常的大,機器驗證時需要注意漏氣以防受傷,轉向架組裝組則是把各處所驗證完的零件組裝到框架上,使成為一個完整的轉向架,組裝好之後再透過機器去驗證其承載力,這邊比較可以提到的是保線,我們在零件或是框架上,甚至到車體上,相鄰的螺絲上都會穿上一條鐵絲做成8字型的固定,稱為保線,不過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固定,而是方便日後檢查,一但該處的保線斷裂,代表這兩顆螺絲有被外力轉動過,需要重新上扭力並打保線,我對此感到相當敬佩,很實用的一種手法。
對於車輛和機械,我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我不討厭這邊的區塊,甚至有點興趣,然而這次是以實習生的身分來觀摩,若日後想正式進來高鐵工作,是需要花時間了解一下有關機械方面的知識的,也期許自己能為軌道業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