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文主義是19世紀末發明的產物,19世紀以前,可以說人並不存在」-傅柯於1966年的訪談
影片來源為BiliBili「福柯親自講解人之死」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法國哲學家,他自稱本身是潛在的馬克思主義者跟虛無主義者。而我認識的傅柯,是將權力與知識相互連結,並多次投身現實中社會運動的學者
傅柯對權力與知識的看法,必須從精神病院及監獄說起,這兩個地方都是傅柯研究的對象。他認為在古典時代初期有所謂的「大監禁」,把對社會有麻煩的個體(窮人、流浪漢、罪犯跟瘋子)都關進去監獄。而在後來醫療知識慢慢建立之後,有要求將瘋子跟其他囚犯分開的聲音出現,才開始將瘋子關進了精神病院。瘋子被視為病人,接受了專業的治療,但這只是一種透過醫療知識所形成的假象。醫生透過「權力」對病人進行控制,促使他們不得不服從社會規範,為了回歸社會
從上述例子可知,傅柯認為權力與知識不可分割,無法分開討論,即「知識即權力」,而權力是分布在社會上的各種場合當中,並非特定人士或團體所擁有
這也和他所設想的「環形監獄」有關,這是他從傑瑞米·邊沁(1748-1832,英國哲學家)的「全景敝視建築」那裡參考而來的。在環形監獄中,每個牢房都是可以相互看見的,而在中間有個塔可以環視,這即是一種知識與權力的產物
(環形監獄)
如果把這思想用到現實上,我們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社會是個大監獄,因為我們都被國家所限制,只是我們還擁有民主自由。而在像是中國這樣的國家,則幾乎完全符合傅柯的思想(新疆集中營、網路監控、人治司法)。如果傅柯還活著,肯定也會感同身受吧
(維尼版本,出自《蘋果新聞》)
參考書目:《古典時代瘋狂史》(又名《瘋癲與文明》)、《臨床醫學的誕生》、《知識的考掘》 以上三本都是傅柯的著作
本文是根據《特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第十一章所寫
我從去年四月開始接觸傅柯,一開始是看導讀的相關書籍,後來開始讀他的作品,去慢慢了解他。傅柯即使去世30多年,到今天他的影響力也依舊強大。今年臺大法律系的李茂生教授要退休,而在他的退休研討會上,就有以李茂生教授是如何受到傅柯思想所影響作為演講主題。
傅柯是近代哲學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也讓全世界許多哲學學者不停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