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
起源於一群自稱智者,因這批人擅長言詞辯解,又被稱為詭辯學家,認為世上沒有絕對標準,引發激烈爭辯因而產生
形上論:
1.認為心靈是一種實體:實體指的是靈魂,認為靈魂是真實存在的
2.靈魂分為頭、胸、腹,分別為智慧、性情、欲念
3.教育上重形式訓練、心智操練
4.透過教育達成社會正義:社會化,選擇分流
知識論:
1.知識來自於自身:認為人本身具有先天觀念而構成一切知識的本源,所以人自身具備知識
2.觀念世界超越現象世界:觀念世界是有秩序的、永恆不變的、真實的、原本的、統一的,而現象世界是紛雜的、沒有秩序的、瞬間即變的、虛假的、腐朽的、短暫的,認為觀念形式超越現象世界而存在
3.在教育上重博雅教育與啟發式教學
4.貫通說:內在判斷和諧一致邏輯無誤
價值論:
1.價值是永恆的:真正的價值從以前就存在,至今不變,未來也不會改變
2.價值是客觀的:價值不會因不同的人就變的不一樣,也不因地區不同而改變,所以客觀非個人
教育上的啟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理性,讓人往真、善、美前進
代表人物:
1.蘇格拉底(一致、知行合一、福德一致)
a.認為人有先天抽象能力與歸類能力
b.事物具有共相與殊相
c.知識即道德
d.產婆法:內引出外,教育是引導的過程
e.反詰法
2.柏拉圖(對話錄、理想國)
a.理型:(1)有共性(單一)
(2)不變的
(3)真實的(比物真)
(4)是一切之目的
知識上:(1)可靠的(無矛盾、錯誤)
(2)真實的:永恆不變
b.靈魂的三種可能:頭、胸、腹分別代表智慧、勇氣、節制
c.洞穴寓言:在教育上的啟示是協助人類達成正確的認知
3.亞里斯多德(倫理學、政治學)
a.演繹法:承認永恆實體,但認為可由觀察得到萬物特徵,重視客觀科學方法、實物
b.四因說:理型、質料、動力、目的
c.樂是中庸、節制、平衡
(1)享樂
(2)自由負責的公民
(3)哲學家
4.笛卡兒
a.我思故我在
b.精神與物質二元分立:上帝、精神、物質都是實體,精神實體是思想,物質實體的屬性是廣延性
5.史賓諾沙
a.自然就是上帝
b.幾何倫理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驗主義
起於於古希臘伊比鳩魯學派,強調經驗感覺的重要性,從自身感覺來說明好壞與善惡
形上論:
1.心靈是空白的
2.重實質目的與新舊表象之間的類化
3.注重觀察
知識論:
1.知識源於感官經驗
2.知識來自於觀念融合
3.教學以實物為主,實物教學法
4.符應說:符合事實為判斷標準
價值論:
1.價值因時空改變而不斷變化
2.價值具有主觀性:價值因每個人所以體驗到的事實不同而有不同
史賓塞將知識分為五個層級:直接保己、間接保己、養育後嗣、公民責任、閒暇娛樂
教育上的啟示:認為價值是主觀的會因人而異,教育上注重個別差異
代表人物:
1.伊比鳩魯學派:
a.樂是善,痛苦是惡
2.培根:
a.知識就是力量:透過科學方法破除迷信,運用科學研究破除傳統冥思空想的方法
b.破除偶像:
(1)種族偶像:人類以自己天生的感覺作為尺度,理解一切,於是扭曲了事物真相
(2)洞穴偶像:人因所處的環境、教育、經歷過的事件不同,而造成對事物片面看法,因人而異
(3)市場偶像:言語阻礙理解
(4)劇場偶像:盲目崇拜權威將假象當成真相,官大學問大就是如此
c.歸納法:歸納相同,去除不同,概括成一個理論
3.洛克
a.無先天觀念人心如白板
b.物分為
(1)原始:客觀附著於物內,如尺度、密度
(2)二手:依賴經驗,如味、聲、色
c.一切知識都來自於感官
4.柏克萊
a.觀念來自於感受
5.休謨(極端的懷疑論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者差異
1.理性主義(以下簡稱前者) 是教材中心,經驗主義(以下簡稱後者)是學生中心
2.前者注重形式,後者注重實物
3.前者認為知識來自於自身,由內而外,後者認為知識來自於外在經驗,由外而內
4.前者認為價值是永恆的,後者認為價值會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