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三采文化
本書作者「上阪徹」為日本商業書籍專業寫手,以經營、經濟、創投、就業等主題為雜誌、書籍、網站等領域執筆撰稿,採訪超過3000人。
『職場上的文章,不求文字精美、不求文彩出眾,精準、易懂、有效傳達,最重要!』
這句話使我讀起這本書,它相當符合我的觀點,我也認為文章不一定需要文彩出眾、通順與否才是重要的,整篇文章寫得文謅謅或是滿滿的學術理論,文章是看起來很厲害卻會使人覺得痛苦難以下嚥。
從「一天三百字」進化到「一小時三千字」是作者寫文的成長情況。
這也許聽起來很誇張,但仔細想想就很合理。
在我還未寫輕推薦前,五百字的作文已經寫的絞盡腦汁,習慣寫讀書心得後兩千字以內的文章已經駕輕就熟,然而這以上的文字量就不是我能駕馭的了了。
這也是我想學習的點,我希望能從這本書學習:
1.快速的寫出文章
2.如何寫出五千字~一萬字的長文章
作者將寫文章的流程分為五步驟:
1.確定目的及讀者是誰
2.蒐集素材
3.排列素材
4.一氣呵成寫完
5.重新再看過
1.確定目的及讀者是誰
要確定目的及讀者是誰必須遵守兩大原則~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你想讓讀者感受到什麼?(最近看到「想讓」這兩個字就好興奮w)
「想像讀文章的人」──根據讀者的不同選擇的素材也會不同(什麼是素材於“2.蒐集素材“會講解到)
在動筆前先想清楚「寫作的目的」以及掌握好「讀者樣貌」,寫作的方向才會正確,才不會文不對題,於第二步驟中蒐集的素材也才會是有用的。
2.蒐集素材
「只要有素材,就能寫出最強文字!」
作者認為提升寫作速度最重要的就是「素材」,在這部分也是本書花最多篇幅講解介紹的。
什麼是素材?素材也就是你想寫在文章中的「內容」,也就是你想傳達給讀者的事。
為什麼要蒐集素材?據作者長年寫作得來的經驗,「素材」佔了文章的九成以上。
一份文章的優劣從素材收集就決定了,沒有好的素材就不可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因此學習「寫什麼」比「怎麼寫」更重要。
所以寫文章要蒐集素材,不應該從「零」開始耗費時間。
從零開始寫文章就如同“從零開始的異世界”中的男主角菜月昴,就是因為從零開始所以才會與其他異世界男主不同,過得如此辛苦,總是要嘗試過後才發現不可行,並且實際去做過後才發現有許多事與想像的不同,直到把素材(情報)一一蒐集完,才能明確看出可行的方向。
寫作也是如此,沒有足夠的素材將會使你耗費大量的時間探索。
3.排列素材
將蒐集好的素材有條理的排列,只要會把素材排列好就等於學會寫作了。
寫作所做的其實就是把素材歸納說明,使讀者更加理解。
在排列素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文章的「開頭」與「結尾」。
現在網路資訊太多,如不能在開頭就吸引讀者就很難讓人讀到最後。
開頭要把會讓人「認同」、「困惑」、「質疑」、「讚嘆」的內容放在文章最前面。
而文章的結尾不需要意外性與衝擊度,只需寫出「歸納」與「結論」。
4.一氣呵成寫完
備好素材排好順序後,一氣呵成寫完的最大重點──「不要以完稿為目標」。
完美主義只會拖慢速度,有問題先註記跳過之後再寫,重要的是一氣呵成。
文章篇幅也不用在意,多寫一點之後再刪減。
初稿階段不必在意「錯別字」或「文字描述」,不用在意「起承轉合」與「正確文法」,一口氣寫完就對了,不要有剛剛寫得不好想回去改的想法。
越是想「要寫好」,就會讓你停筆。
對於作者來說寫作能力進化的契機就是從「寫文章應該得這樣那樣」、「寫作的文筆一定要好」中解開束縛。
拋開在意「好文法」、「寫作規則」等束縛,自然就會寫得更快速。
5.重新再看過
不要貿然交出初稿,再次回顧文章潤稿,以第一次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觀點,冷靜的潤稿,補充文章說明不夠充足的漏洞。
潤稿原則:一、好讀,二、淺顯易懂
文章通順好讀的七大要點:
1.精簡短句(創造閱讀的節奏)
2.找出句子的節奏
3.善用「引號」
4.不使用順接的連貫詞(所以、還有、然後)
5.轉折的連接詞呈現文章節奏(但是、只是、不過)
6.把難懂的文字變白話
7.讓讀者認同
這七大要點在書中是放在一氣呵成的章節,但我覺得放在重新來過的潤稿階段也挺合適。
講解完寫文章的五步驟,作者在書本後半用文章做示範,直接以實例演示不同文字量該如何寫作(八百字、兩千字、五千字示範與案例分析)
這是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的部分,讓我們清楚看到前面的寫作步驟是怎麼使素材變文章的。
如同文章好讀的第七點「讓讀者認同」,作者這種作法確實幫助人理解,且除這部分全書排版上也非常好讀與淺顯易懂,本書所列技巧皆可從書中見其蹤影。
(總結)
實際讀完這本書寫文有變快嗎?是有的,光是整理素材這招就讓我寫文變順利許多。
而五千字~一萬字的長文章目前沒機會寫,根據書中說法長文章與短文章的差別在於素材的數量,基本的寫法是一樣的,於案例分析部分八百字與五千字寫作流程是相同的,差別在於長文章更需要組織文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