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夢幻組合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與影后梅莉史翠普合作真實件改編,
一部關於「五角大廈文件」,
引發政府保密、媒體報導衝突價值的電影。
(劇情簡介引自開眼電影網)
這部片拍攝、上映的背景在於反對現今美國總統川普對於新聞態度上的抗議與諷刺,歷史巧妙的輪迴,讓白宮與媒體之間緊張的關係再度上演,使得史蒂芬·史匹柏能藉由五角大廈文件事件來借古諷今,但我想諷的已不僅是川普一個人,整個新聞業更是該因此顏面無光。
五角大廈文件為美國國防部針對越戰的軍事狀況評估,並將其作為未來研究越南戰爭的史料檔案。當中已經幾乎確定這場戰爭的失敗,但明瞭實際情形的歷任美國總統卻對著人民說謊,並持續的加派駐兵力,表面扛著美國不能戰敗的大旗,事實上是圖謀個人歷史定位的私慾,不能成為「戰敗的總統」。最後這份文件被洩,由紐約時報率先公開,即稱五角大廈文件事件。
此事件貫穿整部《郵報:密戰》,但其實著重的焦點是在紐約時報公開之後華盛頓郵報,他們與「紐時」面對的難題不同,一是取得文件過程的刺激與艱辛,一則是如何扛下名為命令的國家屠刀。此時的「華郵」方與尼克森交惡,財務又不甚理想,眼前紐時已被判下禁止令,如果他們跟上,這把刀一定會伸向自己,若報社毀在此,該如何對投資人交代,又該如何對自己交代。
這便是《郵報:密戰》振奮人心的點。
總編輯班·布萊德利認為,這是一場新聞自由的戰爭。若眼睜睜看著紐約時報受制於國家,那麼未來是否整個新聞業都會被國家給干涉?「他們不是一個人」,這是驅使班·布萊德利一心刊登真相的動力,華盛頓郵報要當個領頭羊,帶著其他小報復仇,站在紐約時報的身邊。即使最後仍敗倒於國家命令,但大家也已不枉身為一個監督政府的媒體人。
大家在爭取人民知的權利,保密文件固然重要,但今天保密的東西是欺騙人民的真相,那麼媒體就得突破國家的掩護將其攤開在陽光下,而且是攤出的是事實,而非再解讀過後的假相。為何他們敢這麼做?彼時的新聞業仍抱持著一股追求事實的熱忱,即便離截稿只有幾小時的壓力,依舊靠著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他們用的是真相來吸引人,並非虛大浮誇的譁眾取寵。
最大快人心的是,五角大廈文件事件是來自媒體對於政府的反撲,記者、人民一直被官員的花言巧語所欺騙,才有越戰遲遲無法結束的局面,他們混淆視聽、營造假象,有心地洩漏消息使群眾信以為真。只是媒體終於得到了一份「真正」的文件,拆穿白宮所有的假面具。
發行人凱瑟琳·葛蘭姆與班·布萊德利,兩者就代表著媒體業的現實與理想,一個求的是報紙長遠的未來,一個求的是貫徹身為媒體的第四權角色。不過看似站在天秤對立面的兩個角色,卻未必完全的只站在自己的角度。
凱瑟琳·葛蘭姆是個有高度的人,對於郵報的營收認為是來自於優秀的品質﹝記者﹞,也因此她能在這個刊登事件中思考的是若屈就於國家,會有多少記者離去,這是一個足以影響最後決定的觀念,以及她意識到這個被動得到的發行人身分,因為班·布萊德利對於整個事件的堅持,她想順勢脫離花瓶形象,正式掌握住她本就該掌握的一切,或許身處在這個新聞產業,不會因為居於高位而失去一個第四權的使命,成為唯利是圖的財閥商賈,最後權衡身邊的一切,想起被矇在政府官員花言巧語下的受害者們,瀟灑擺脫董監事、法務、投資人等等的各方壓力,同意刊印、轉身離去。不只是像政府宣戰,更是給看著她豪氣背影的那些男人們一個不留情的下馬威。
片中重現那個報業興盛的年代,新聞人是如何與對手密探交鋒,彼此競爭、挖掘真相,會有誤以為是什麼諜報情節,可能有殺身之禍等等,但謹慎面對正是他們的一身風骨,這是當今可能不復見的。如今記者已被戲稱亂源,斷章取義、以訛傳訛,若是相同的事件搬到現在發生,我們能在新聞上所見到的解密究竟是真是假?「媒體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為統治者服務(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統治者是黨、是政府、是軍人,更是掌握非常人權力的人,聯邦法官的一席話,應作為貫徹新聞媒體所有精神的標語。
除了諷刺美國政治人物以外,猶能引起對於現狀的反思,《郵報:密戰》的可看點太多,是值得一看的劇情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