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嗯,沒錯、槍與矛實際上是同一種以刺擊為主的兵器。
那為什麼在字眼上要將這種兵器分解為「槍」和「矛」兩個名字呢?
現時網上資料對兩者的分別和定義都有比較少的解釋,而且非常含糊
但其實,要將他們分類其實很易,以下就解釋一下他們的分別吧
首先要解釋的是西方的定義:A
槍矛類兵器,對西方人來說使用方式就只有刺和挑兩種
在英語角度上、西方人總共將他們分成了4種:
分別是Spear, Pike, Lance, Javelin
Spear是最基本的矛、即步兵矛,也就是指一般步兵使用的那種;尺寸約在1.8至3米之間。
Pike雖然也是供步兵使用,但它是指比Spear還要長的長矛,整體長度3米以上就算是Pike了。
左方為長矛(PIKE)、右方為矛(SPEAR)
Lance即騎兵槍,就是騎兵所使用的槍矛類兵器。其實Lance最初的定義是標槍的意思
直至17世紀才被Lance才被定格為騎兵所使用的刺擊型兵器。
不計算中世紀歐洲騎士的那一桿,騎兵槍長約在3-4米左右
騎兵槍(LANCE)
Javelin就是標槍,這個類別的兵器中是最輕短的一種,所有主要作投擲為目的的刺擊型兵器都屬此類。
當然若果不加以細分,Spear一詞可以包含所有刺擊型兵器
標槍(JAVELIN)
=========================我是分格線=========================================
中國「矛」頭的樣式
既然「槍」和「矛」這兩個字都是中國文字,所以定義都是中國人給的
以下就談談中國人給「槍」、「矛」的定義
在中國的歷史上來說,矛比槍出現得早,自人類用它來狩獵那天去,「矛」就出現了。
當然人類史上,隨刀劍外、戰埸上大部份武器都是自工具而生,矛當然也不例外
後來矛頭的形狀被一直改進、長度一直在增加,結果矛就成為了類似Pike類的兵器
除刺擊外,中國矛頭的刃還有切割的功能
在唐之前,矛一直是軍隊的主力兵器之一
再看看「槍」頭的樣式
其實在後漢時代,「槍」就被發明出來了,只是到唐代才開始取代「矛」
「槍」理論上是「矛」的改良版,不過與其是改良不如說是簡化版好了
看看兩幅圖的分別,大家就知道為什麼我說「槍」實際上是「矛」的簡化版了
後漢時的古人認為矛太長,騎兵的使用時導致刺擊角度不夠靈活
於是就將「矛」的長度縮短到使用者高度加上手臂的長度,并命名為「槍」作為區別
「槍」最初只是部份騎兵使用的兵器
所以槍都在3米以內,而最初的「槍頭」都是跟「矛頭」同一種款式
可是對士兵數目開始龐大的中國來說,矛的生產工藝比較麻煩,而且所需原材料也較多
於是就將軍隊的「矛」清一色改為「槍」的規格(長度)
而且也將「槍」頭進一步簡化為只有刺的單一功能、并刪減了滴血糟,成為現今所見到的樣式
總的來說,當「矛」、「槍」還共存在軍隊入面時,他們的定義分別是
「矛」的長度約在3米以上、頭部製作較細緻、使用者不限
「槍」的長度約在3米以下、頭部製作較簡化、只有騎兵所用 (後來才演變成所有人都用槍)
所以,「矛」「槍」的差異就落在長度和頭部樣式
而「槍」嚴格上來說也可以說是短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