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鞍背鴉 (Philesturnus carunculatus carunculatus)
South Island Saddleback
此翻譯參考資料
*Philesturnus 鞍背鴉屬
Philesturnus carunculatus (Gmelin, 1789) 有兩個亞種
-Philesturnus carunculatus carunculatus (Gmelin, 1789) 南島鞍背鴉
tīeke
tieke
jackbird
目前為 近危物種 NT(Near Threatened)
曾經廣泛分布在整個紐西蘭南島,以及 斯圖爾特群島(Stewart Islands) 上。
由於傾向在地上或地下築巢與覓食,因此當原始棲地被人類無意中引入大鼠的時候造成嚴重的生態威脅。 (包含大鼠屬的 Rattus rattus、R. norvegicus、R. exulans)
在 1900 年左右,南島及斯圖爾特島上的族群都滅絕,剩下 南開普群島(the South Cape Islands,包含 Big South Cape, Solomon 及 Pukeweka Islands,這三個島) 上的族群。
當 1960 年代,大鼠也入侵這三個島時,野生動物管理局就在 1964 年將 36 隻鳥從有大鼠出沒的 Big South Cape Island (Stewart Island附近) 這島嶼移動到附近的 Big and Kaimohu Islands 進行保護復育,之後又將這些被人類遷移的後代引入到其他近海島嶼 (第一個參考網址有詳細列出哪些島)。
而原先遷移源頭的三個島嶼族群都已滅絕,在 Big South Cape Island 上的大鼠都移除之後,又再次將南島鞍背鴉引入。
備註 :
2003年評估族群量為1,265隻,在2013被認為有超過2000隻。大陸以及島嶼上的掠食者與雜草的控制與移除被認為是幫助復育族群的重要措施。
由於目前受到密切的保育管理,所以數量有增加的趨勢。但分布只有在少數地點,人類以及隨機事件 (火災、禽流感、鴿痘等等) 容易影響族群的數量。
生態影片、照片、叫聲紀錄
南島鞍背鴉為紐西蘭的特有鳥類。屬於中型鳴禽,身長 25 公分,體重 70-80g。有紀錄最長壽命 10 年。
成鳥全身黑,背為亮栗色,像隻黑鳥背上背放了栗子色的馬鞍一樣,因此中文名稱稱為 鞍背鴉。嘴喙尖長,黑色帶有光澤。嘴喙基部左、右各有一個橘色肉垂。腳黑灰色。
幼雛胎毛黑色,亞成鳥第一年會全身為棕咖啡色,剛離巢可看到嘴基部還有黃色的幼鳥特徵(類似俗稱黃口小兒的麻雀幼鳥嘴巴基部還有點帶黃),看不太出嘴喙基部的肉垂,隨著時間橘色肉垂會逐漸長出明顯。
測量上大多雄鳥肉垂較大、翅長較長、體重比雌鳥重,但是目測上沒有明顯的兩性外觀差異,只能夠過雄鳥求偶、餵食雌性伴侶,或是雌鳥孵蛋來分辨性別。
棲息地以沿海森林、再生原始森林中較常見,反而成熟的原始森林中只有低密度。雖然也有出現在重新種植的森林中,但研究認為這種棲息地死亡率較高。
飛行能力差,大多是是在樹木分枝之間或沿著地面飛行,不太進行長途飛行。
會在落葉堆翻落葉、撥樹皮、拆枯木覓食無脊椎動物,也吃果實與花蜜。
在高密度族群中,年輕,尚未有領土的個體會傾向形成 2-4 個小團體一起覓食,在非繁殖季也經常跟其他物種,特別是 Mohoua ochrocephala (yellowhead)、當地的小鸚鵡 (parakeet)、Mohoua novaeseelandiae(brown creeper)、扇尾鶲(fantail) 形成混群。一整年可以常常看到扇尾鶲(fantail) 在南島鞍背鴉旁邊覓食,捕捉被鞍背鴉大力覓食行為擾亂而跑出來的無脊椎動物。
雖然南島鞍背鴉出生第一年就能繁殖,但通常只發生在低密度的族群中。
南島鞍背鴉會形成長期固定的配偶及領土。配對行為有 ‘bow-fan-warble’(鞠躬、搧翅、顫音),‘archangel’ wing displays(天使翅膀),以及 求偶餵食(courtship feeding)。
叫聲能用來宣示領土,通常是
cheeet ta-chet ta-chet ta-chet
或是
cheee cheee cheee
通常可以看到成對覓食以及一起呼叫。
繁殖季 9 月至隔年3 月,通常是 10 月至隔年 1 月期間(南半球),於靠近地面的樹洞、樹根、巖縫、樹蕨、密集的附生植物和灌木叢、堤岸下的洞築杯狀的巢。
蛋淺褐色具有不規則斑點,長 31.9mm、寬 22.3mm。蛋一天產 1 顆,一窩平均只有 2 顆蛋,在資源較多的地區曾有 4 顆的紀錄。一窩成功育雛最多是 2 隻。雌鳥負責孵育,平均 20 天孵化,巢內育幼 25-27 天,26-30 天獨立,離巢後仍會繼續餵幼鳥。第一次繁殖通常是 2 歲,最早有 1 歲就開始繁殖的紀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