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速覽
驚人科學新發現:二次大戰削弱地球大氣層
在保護地球大氣層成為全球共識後,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做出驚人的發現:二戰中同盟國的炸彈的衝擊波竟然衝破地球大氣層到達太空。數據表明,當時盟軍的炸彈爆炸衝擊波可以在英國上空1000公里的空間感受到。
習近平考察東北的意義
塑造民粹主義形象,反擊川普。
習近平為期三天的東北之行,其意義遠大於考察。他營造出一種家長式的掌權者形象,並重申中國在中美貿易爭端面前,要減少依賴,變得更加「自力更生」。
中梵協議:政治算盤和宗教信仰間的博弈
中梵兩國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梵蒂岡隨即宣布教宗方濟各已經承認中國自行祝聖的七位主教。羅馬教宗期望有關決定可以開啟新的歷程,並克服過去的創傷,實現所有中國教徒完全共融。
中梵就主教任命簽約後,中國國內打壓地下教會的狀況如何?北京方面是否會相對寬容地下教會信眾,還是會在合法名義之下繼續打壓,都值得進一步觀察。
戲劇性的卡瓦諾聽證會與一個分裂的美國
在國會一間人滿為患的房間裡,人們在觀看克莉絲汀·布萊西·福特有關布萊特·M·卡瓦諾性侵的指控作證。
在關於大法官性侵指控的聽證會上,戲劇性的場面震驚全美。美國社會的分化愈發嚴重,圍繞卡瓦諾最高法院提名的分歧交匯著性、政治、權力和法律。
歡迎來上大學,你的家長就住在隔壁的帳篷裡
在孩子適應新生活時,大一學生的父母在天津大學露營。
天津大學多年來一直為送新生入學的家長提供「愛心帳篷」,幫助無力承擔住宿費用的家長照顧孩子。這一現象現在已傳到中國多所大學,引發了關於獨生子女獨立性的爭論。
德國怎過「國慶日」?從分裂記憶到統一煙火
28年前的今天——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西德)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東德)在二戰後超過40年的分裂下,終於正式統一,從此10月3日也被視為德國國慶日。而今年主辦官方紀念活動的首都柏林,也如常不以「國旗滿地揚」、強調國族概念的方式,而是以「記憶文化」(Erinnerungskultur)的反思,紀念東西德從分裂到統一的傷痛。
由於二戰與納粹歷史的陰霾,德國過去長年來對於國旗、國歌、國慶等具有國族主義色彩的符碼相當敏感,即使近年來有鬆綁跡象(例如在世界盃賽事上揮舞的國旗等),但相較於大部分國家在國慶日閱兵點將、普天同慶的氣氛,仍算平實低調。
事實上,光是連統一後的國慶日要在訂哪一天,都曾掀起激烈討論——東德政府自1949年成立到解體為止,都以10月7日的東德成立日為國慶日(Tag der Republik);西德則是在1953年6月17日,東德工人大規模罷工抗議被鎮壓的「617事件」後,將該日視為國慶日(也是柏林6月17日大街的命名由來)。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開啟兩德統一之路後,一度也有以11月9日作為國慶日的提議。
======《分隔線》======
出處:紐約時報、法廣、BBC、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