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紫微信仰的起源與發展
道教的紫微信仰,最初源自中國先秦時代即已高度尊祟之北辰或北極星。這個居於天球北極中心點,為眾星所環繞,但自身又似乎恆久不動的北辰,早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即被類比為具有帝王般的地位,並在古代觀象授時、制定歷法的國傢大事當中,扮演天體中之不動圓心的樞紐角色。
及至戰國楚地,北極又與太一信仰合流,一躍而為楚人所崇拜的至上神靈。到瞭漢武帝,北極帝星終於登上國傢祭壇的頂端,成為統禦一切星辰及萬靈的最高神祇——太一神。
武帝之後,太一神的地位,雖然又漸漸被商周以降的昊天上帝或天皇大帝所取代,但周人所崇奉的昊天上帝,亦因此摻雜著北極帝星的特質及內涵,一直要到隋唐以後,兩者才真正分途。
賜福天官 清代彩繪(北京白雲觀藏)
六朝時期,源起於漢末天師道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得到更進一步的闡揚,本來即被視為天象萬星宗主的紫微大帝,自然成為眾天官之首領,常年駐居在玄都元陽紫微宮中,統領著考校天上眾真及黎民百姓生命錄籍的重大責任。於是,賜福天官亦成為紫微大帝。
另一方面,同樣在六朝時期道教上清派內部,開始興起酆都北陰大帝信仰,這一位主掌人類死後世界的陰司大神,同時亦兼具降伏妖邪鬼魅的神能。
如是的北帝信仰,在南北朝中後期,逐漸與北極紫微大帝信仰合流,最後在唐朝形成一個同時兼掌雷霆、伏魔及陰曹地府的綜合性大神。由是,紫微大帝的神格內涵,更多元及復雜,且至此亦大致底定,未再有太大的變化。
宋代以後,紫微大帝的神格又發生一些變化,一是確立瞭紫微與斗姆元君的母子關系,二是肯定瞭他主宰雷霆都司的地位,三是認同瞭他兼治酆都冥府的神權。
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十說北極大帝,「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氣,是為北極紫微大帝,治中天紫微宮。」
斗姆 清代彩繪(北京白雲觀藏)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三七則謂其為元始天尊的化身,「居紫玉寶闕華蓋之下紫微垣中,號北極大帝,龍衣玄服,垂絳大弁,左右十二元士,雷公霹靂居其傍,三十六將衛其後,五帥四德導其前,赤明開圖之初為上清神公,開皇之後為北陰大帝,平定功成位居中天紫極之庭,十方世界望之不動,謂之辰樞者是也。」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曰:「北極紫微大帝,統臨三界,掌握五雷。」
隨著斗姆信仰的形成與興盛還出現瞭紫微乃是紫光夫人及斗姆元君之子的說法,主要見於《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及《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二經。
但兩經的內容,卻略有差異,前者言紫微乃紫光夫人所生之長子,尚未見斗姆之說,後者則融合紫光夫人及斗姆元君二神為一神,並言紫微乃此神所生。
紫微大帝 江戶時代 土佐光芳(福島相馬妙見歡喜寺藏)
一說紫微乃是紫光夫人之子。《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昔龍漢,有一國王,其名周御,聖德無邊,時人稟受八萬四千大劫。王有玉妃,明哲慈慧,號曰紫光夫人,誓塵劫中,已發至願,願生聖子,輔佐乾坤,以裨造化。後三千劫,於此王出世。
因上春日,百花榮茂之時,遊戲後苑,至金蓮花溫玉池邊,脫服澡盥,忽有所感,蓮花九包,應時開發,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是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之星,或善或惡,化導群情,於玉池中,經於七日七夜,結為光明,飛居中極,去地九千萬里,化為九大寶宮,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掌握符圖,紀綱元化,為眾星之主領也。
昔大願註此剛強世界七千萬劫,方還玉清,紫光夫人亦號北斗九真聖德天后,道身玄天大聖真後,應現上天南嶽,是名慶華紫光赤帝之尊。若有信心男女,能於上春日一心齋戒,肅爾神明,設九光醮,迎請紫光聖母並七元君,虔恭奉獻,縱有多劫十惡重罪,冤傢苦報,如九日輪照於冰山,應時消釋,上至國王大臣,下及民庶,能奉之者,感獲景貺,福壽增延,無量天真俱來擁衛,見世圓滿,子孫昌盛,命終之後,超生大梵真天。」
乃是假託元始上帝之名所說,經中言及,周御國王之妃紫光夫人,早發至願,盼生聖子,以裨益乾坤造化,三千劫後,果於池中沐浴之際,忽有所感,而化生出天皇、紫微二帝及北斗七星共九子。
九皇 擎羊 陀羅 南宋 絹本設色(日本滋賀寶敦寺藏)
另一說紫微乃是斗母元君之子,其傳說更為神奇。《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曰:「中天梵炁斗母元君……應現九皇道體。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天皇、紫微尊帝二星,居斗口娑羅上宮,真光大如車輪,得見之者,身得長生,位證真仙,永不輪轉。二星分作餘暉,為左輔、右弼,為擎羊、陀羅,神化無方,總領玄黃正炁。七元星君斡運陰陽造化,功沾三界,德潤群生,其功德力不可思議。」
這就是道教稱為九皇大帝者,後世道教科儀中的九皇會即是祀拜九皇大帝。
道教北帝派為中唐道士鄧紫陽開創。從鄧紫陽肇開北帝一派,歷經德成、延康、道牙、道苗、啟霞數代,再加眾多弟子譚仙巖、史玄洞、左通玄、鄒鬱華、何元通、王棲霞、黃洞元、瞿童、陳修一、陳守一、鄧棲一等人的推衍,
並得於歷代唐皇如玄宗、德宗、憲宗、武宗、宣宗、懿宗等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江西、江蘇、浙江、河南、陜西、四川等地區傳播,還修建瞭一批北帝、四聖專祠。
北帝派因其崇拜北帝,傳授「北帝籙」,以擅長治制「酆都」六天鬼神、辟邪禳禍之事而稱著。
但唐宋時期的北帝己非南朝道士們信仰的酆都北帝,而具備瞭一個復雜多元的神格,原本隻是酆都主宰及伏魔大神的北帝,己與紫微信仰相結合,終而成為北極紫微大帝的一個化身或部屬。這個歷史的過程完結於唐代,且一直延續至宋元時期。
紫微大帝酆都大帝 清代彩繪(李黎鶴藏)
這樣一來鬼神聚集的酆都,其主宰者成為北帝——北極紫微大帝,酆都大帝則為紫微大帝的化身,他在北極中樞為萬星之主,他在酆都冥府即為酆都大帝,兩者之間的身份是非常明確的。
這在《道法會元》卷二六五中講得十分清楚:「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起於龍漢元年,有北陰酆都六洞鬼兵,神靈魔王,遊行人世,殺害生靈,莫能制御。
玉帝召北帝,統率神將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號令符,糾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驅蕩妖氛,救護黎庶,功成行滿,升入北極中天自然總極紫微大帝之位。
故七真曰:祖師北極大帝為萬法之主也。北帝制伏群魔,行九泉號令符,糾察鬼神印,及制黑律,命禦史魏伯賢掌之,領酆都官將,北帝即紫微大帝之分化也。故上清天條玉真天壇玉格、女青鬼律、天蓬律、九天大法等文,刑律嚴重,莫如酆都黑律也。按經云:北帝勤修,經歷精勤,香燈禮拜,念誦供養三清上帝,精誠不退,魔障消滅,功勤德滿,升入帝位。
出入有華蓋相隨,星光照耀,七寶璀璨,上徹諸天,下照萬國。每月二十七日,下降塵寰,察人世罪福,孝逆善惡。如行酆都大法,當於人世身佩黑律,手握憲章,即九泉號令符。心存北帝,目想諸神。酆都將吏。飛步七星,劍橫臺鬥,又何患鬼魔不制,將帥不行乎。
按《老子猶龍經》云:紫微北極玉虛大帝,上統諸星,中禦萬法,下治酆都,乃諸天星宿之主也。北極驅邪院是其正掌也。」
筆者收藏的一幅清代道教繪畫,正是形象地反映瞭這一事實。畫面中紫微大帝坐在雲彩鳳車之上,周圍為雷部護法、風雨雷電諸神;其下方則為酆都大帝,玄服黑面,威嚴端莊。
酆都六宮(採自《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
《道法會元》卷二六八亦曰:「夫酆都之法,並屬紫微大帝、酆都大帝、天蓬大元帥之所掌。凡有行持,必須關奏。儻有失儀,報應極速,刑憲嚴重,與諸司不同。凡發奏法官,存神念道,致齊護畏,然後可免罪愆。昔宗師汪酆都治康王時,命劉府教授書奏。
時在湘潭,其教授臨書時,有一女子經過,情動於中。後奏畢,帝判康王科罪,不合奏詞,有脂粉炁。帝判絕祿,乃大魔所殺。後人發奏,切宜點對字畫,語言必須合格,庶可免冒瀆不恭之罪也……
且如紫微帝闕,是萬象星辰之主也,人間禳奏,盡屬其司,文字章奏,極為繁夥,兼主管酆都刑獄,則刑獄文字尤為浩繁。」
看來紫微大帝的責任更加重大,權勢神威普蓋三界。
天猷 真武 明代彩繪(北京白雲觀藏)
紫微大帝的著名部屬:北極四聖
紫微大帝部屬之中,最為著名的是天蓬、天猷、翊聖、真武四大元帥,合稱北極四聖。
北宋道書《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說:「北方自有天蓬、天猷、翊聖、真武,統領天兵,驅遣將吏,如有急難,可以註念,自降神威,隨念而至,靈光赫赫,殺氣巍巍,魔鬼潛形,精邪伏匿,一切災殃,盡皆消滅。」「四聖元帥,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祚,覆蔭群迷,斷絕惡根,增延祿壽。」
《道法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斗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
天蓬元帥位居四聖之首,乃為「北帝上將,制服一切鬼神。」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三曰:「天蓬金頭大聖,四面,八手,身長五十丈,著金甲,手執劍、戟、帝鐘、神印,兵三十萬騎,雷師電師,仙童玉女,羽仗赫然,各持金劍,從空降臨。」這是在降魔驅邪活動中法師存想的天蓬元帥。
《道法會元》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髮,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鐘;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
《道法會元》卷一五六說:「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鬥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儼然成為雷部的第一威神。
天蓬元帥(李黎鶴仿臨)
北極四聖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帥。
《太上九天延祥條厄四聖妙經》說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領天罡之次帥,列下土之諸侯。」「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隨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雄風靉靉,猛霧颼颼,真氣宛轉,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嶽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謳,名列金闕,位鎮豐幽,蒼禽獅子,巨海蛟虯,三十萬兵,從我周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無休,降臨福氣,滌蕩無憂。」
《道法會元》卷一七四謂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領玄都蛟龍金龍驛吏萬千,執印施符,救助萬民,「氣濁者以印上之,靈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鎮山川大澤魔鬼群集之所。」
四聖的第三位是翊聖元帥,亦名黑殺元帥。
《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妙經》說北極翊聖黑殺大元帥,「天庭位列,總三洞五雷之號令,掌八天九地之權衡,憫造化之樞機,僚真仙之將吏,無邪不斷,何鬼敢當。攝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華日月,威震乾坤。」
《道法會元》卷一七五謂翊聖元師主治元照靈虛府,有元照靈虛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傳世。
翊聖元帥(李黎鶴仿臨)
《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殺神符,並曰:「若黑殺真君聞龍蜃觸符,即親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紙書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鎮宅,除災驅怪。」這位翊聖元帥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為護佑宋室的大神。
據王欽若《翊聖保德傳》記載,建隆初年(960)太宗命於終南山中築上清太平宮,每逢三元、諸聖誕節,致醮祀神。於是翊聖真君經常降臨,為人祛殄驅怪,靈驗不可勝紀。北極四聖的最後一位即真武元帥。
《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謂他乃「虛危分宿,壬癸孕靈,化身自金闕之尊,居位極玉虛之奧。玄妙極至,奚止於輔正除邪;正一所生,豈但於消魔護國。保劫終而制劫始,護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備德。」
其《真武咒》曰:「乾元有將,頂戴三臺,披發圓象,真武威靈,助吾大道,龜蛇合影,身如山嶽,四氣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劍樹,手執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見吾為血,化為紫塵,魁罡正氣,是吾本身,天符通現,大保乾坤。」
隨著民間對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與高漲,真武元帥後來又升格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成為與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