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誰不剝削誰?你不剝削他,他馬上就會來剝削你。」
這是電影《我的兒子是天才》裡的一段對白,自一個在劇中被設定成唯利是圖的女記者口中說出。
自然而然,許多人都會先入為主地將這段話當成歪理,因為它是由一個負面角色說出。在我小時候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也是這麼認為。然而現在我卻越來越覺得這句話有道理。
與其說是「剝削」,不如說是互相「掠奪」更為貼切。時間、金錢、正面情緒、優越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無形中的掠奪。
這個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而奪取別人的時間、以及別人用時間創造出來的產物,是一種簡單而快速讓自己富有(無論物質或心靈上)的方法,自古以來掠奪無論在戰爭或是政治上,都有這種利益獲取的體現。
從有形的事物來說,薪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老闆願意付錢給你作一份工作,而你也同意得到薪水合理時,這樣看似公平的交換,實質上卻是不對等。因為你工作所創造的產值,必定要大於老闆所給予的薪水,這份看似公平的交易才能成立,否則對於公司來說就會虧損。也就是說,你所販賣的勞力、時間與精力,事實上是以較低的價格被買下。
透過批評、評論、說教、貶低等各種方式,從他人身上獲取優越感、感覺自身價值較他人更高。謾罵、侮辱、戲謔他人,除了優越感,從中所獲得的快感能讓自己獲得正面情緒,與此同時使對方增加負面情緒。
當社會瘋狂地譴責加害人、拼命大喊「死刑」,甚至訴諸私刑以為正義,其實這早已分不清是在追求公理,還是透過消費當事人來享受著憤怒與腎上腺素所帶來的快感。
人們甚至可以在受害者身上掠奪,透過悲劇本身借題發揮,無論是跟風向、講得一口頭頭是道的順風幹話,還是藉此為自己所在乎的議題發聲,只要能讓自己(或關乎己身的議題)獲得價值,怎麼樣都行。然而當遇到非典型受害者,說出或做出與社會輿論相反的決定,例如家人被殺卻表示死刑不一定有用,就會看到大批投機主義者或想要從受害者身上剝削正義感的人集體崩潰。
即便無法獲得實質利益,許多人還是會不自知地情緒剝削。例如媒體只要一抓出關鍵字眼,許多人開始就把政府罵到臭頭,事件始末、真相、澄清都可以無視,因為這些都不是他們在乎的,不過是為了尋求一個情緒的出口。
同理,許多社會事件也一樣,優越感、正義感或者其他情緒,不管怎麼抽換,其實都只是在將自身的負面情緒轉嫁到他人身上,將對方原本的正面情緒給掠奪走。
這讓我忽然想起自己從前曾說過,
世界是顆巨大的果實,我們只是不斷侵蝕這份有限的資源,有的人努力親手獲取,有的人則靠著從他人手相巧取豪奪。
事實上,我並不是在批判這種現象,只是想描述出這種現象,畢竟掠奪、掠食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生態法則,透過社會昇華成另一種境界罷了。
至於我自己呢?難道我不也是在剝削人嗎?是的,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人也都被我剝削了時間,換成賺不了錢的點閱率與微薄的成就感了。
我的部落格FB粉絲專頁
除了發佈新文章外,平時會有觀影短評、音樂分享或時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