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而且解決得很多。
但對我來說,比起讓我更有思考邏輯,我更喜歡哲學的是,它帶給我「信仰」。我讀哲學,都是為了排憂解悶,源自於生活周圍充滿太多不順的、或我無法解釋的事。
對於這一些,我後來才發現,其實哲學裡早就有很多成熟的學說已經寫好並等在那邊了,而且那些學說往往能寫得比我更深、講得比我更完整、角度比我更齊全豐富,只是我沒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已。有趣的是,通常像我這種人去讀哲學,多半都是讀叔本華、尼采等等,但其實我對他們也不熟。
目前影響我最大的,還是我前面所說的沙特的「他人即地獄」。進入2018年開始,我就一直試圖在掙脫外在的束縛,只是那時我還沒能讀到一個能夠強力支持這種想法的哲學論述。萬萬沒想到,原來其實早在之前,就有哲學家在做這件事了,而且做得更好、更完整,做的人還是赫赫有名的沙特。
後記:
寫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發出如此疑問:「我這篇文章,不也重蹈了自己所不齒的『掉書袋』的謬誤了嗎?」比如明明我說了「物自體」影響到我對人際關係的看法,但我卻沒有寫出,物自體的定義是甚麼、這個定義的哪部分給我影響的過程是如何可能的。又比如第一個問題當中,我提了四個內容,但每個內容我都沒有解釋一遍。
這原因出自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其實只是搬運我在〈哲學興趣小調查:兔操民的答覆〉一文底下的留言罷了,限於它原本的形式之故,行文隨意,多多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