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由史坦伯格(Sternberg)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他認為愛情是由三個成分所組成,分別是「親密、激情以及承諾」。
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
激情(迷戀)是愛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
承諾指的是維持關係的決定期許或擔保。
1.喜歡:只包括親密,如友誼 。
2.迷戀:只包括熱情,如初戀。
3.空洞的愛:只包括承諾。
4.浪漫的愛:由親密與熱情組合而成。
5.友誼的愛:由親密與承諾組合而成。
6.愚昧的愛:由熱情與承諾組合而成。
7.無愛:三個成分都不具有。
8.完整的愛:親密、熱情與承諾交互作用,為圓滿的愛情。
---
觀察很多文章、小說等你會發現情侶基本上分兩款:
1.從迷戀高開始發展
2.從親密高開始發展
欸,為什麼沒有從承諾高的開始發展?不要問我,怎麼看都會跳票啊。
※易產生好感的對象:
1.漂亮、優秀者(迷戀高)
2.與自己相似者(親密高、也有迷戀高)
3.經常見到的人(親密高、迷戀高較少)
緊接著你會發現大部分人追求的愛情就是迷戀高,尤其是1。
大概是基於互補概念吧,認為自己缺少的部分能在對方身上得到,但最後你會發現,能彌補你自己缺憾的,只有你自己。
↑以上這段是給談過戀愛並有慘痛體悟的人看的
對一個人迷戀高會發生什麼事?你把他當成偶像崇拜,你摘下天上所有的星星送他(然而他只喜歡月亮),你願意寸步不離的瞻仰你的男神女神保持24小時隨叩隨到standby──嗯哼,這就叫熱戀期。
然後呢?
如果有聯想到工具人,也許你發現了──「這段關係,不對等」。
常見的後續狀況就是在一起後發現相愛容易相處難,兩人觀念差異極大──可能交往前對方偽裝得還不錯,又或者是你開美膚看他的一舉一動而忽視了對方缺點,難以磨合(如果有第三者介入,你們又放棄好好溝通那散得更快);甚至更慘烈的是對方(上位者)用「操控」的手法要求得到他想要的東西(ex:物質、sex、瘦身等),得不到就以要脅分手/冷戰/打人之類的結尾。
有無數無數的人就在這邊逐漸迷失自我,產生不安、自卑情結──使自己迫切需要凌駕他人之上,男神女神很容易就會受不了;我也看過情侶兩隻互相散發負面能量,在比慘的,那狀況真的很糟糕。
大部分女生確實安全感比較不足,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常透過問「你女友跟你媽同時掉入海裡,你會先救誰」這種要嘛不孝要嘛得罪眼前人的問題。你們不要去海邊就好了啊
「愛是彼此珍惜,不是消耗耐心。」不要做你覺得重要但對方不需要的事。我很喜歡的書名是《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
──那麼其他迷戀高的人是怎麼走下去的呢?
我認為是靠「安全感」及「自信」。
★安全感是人類共通的渴望,女人要的是保護與生存所需的具體特性(ex:智慧、才能、金錢或物質等);男人要的是精神上純粹「被支持」的力量。
☆自信:對自己本身的喜歡程度。內在跟外貌的自信是不同的,假設在某領域取得一定成就或研究頗深入,通常就會伴隨著自信。
當然也要對方願意且能夠看見你的表現,給予適當的回應──寫到這邊覺得人真是自虐的生物啊喵,總之感情是互相的。
(*註:之後在〈戀愛手冊〉中也會提到一些依戀關係及人格,會影響你在愛情中的行為模式、思考等。)
──但迷戀再怎麼高,最終還是會轉成親密或承諾。
有不少人在迷戀高的愛情中跌跌撞撞,最終選擇了親密高的,這樣就不會因為對方的一舉一動而小鹿亂撞,這也是迷戀跟親密最大的差異:親密高比較難以帶來dokidoki的驚喜感(也可以說曖昧,有很多人追求這種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向朋友表白後,對方覺得你還不錯而答應,結果最後感覺不適合而分手的主因。所以適時的製造一些小驚喜給對方會比較好哦。
最後要提醒的是,談戀愛的時候可能要追求「驚喜」;
但走到婚姻要的不是驚喜,而是「穩定」。
(所以婚後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