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生長習性分類
>資料參考
>中國那邊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所出版的 野生秋海棠的引種栽培與鑒賞 (丁友芳、張萬旗 主編,2017年第一版)
>ps.生長習性分類這部分似乎各方(美國、歐洲)資料都有些不相同,底下等會在補充。
這邊算是中國提出的生長習性分類。
在常見栽培秋海棠中,可根據根莖的類型,結合原產地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環境進行栽培。
根據生長習性,秋海棠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 鬚根直立莖型 semperflorens(wax or fibrous rooted)
- 球莖型 tuberous
- 根莖型 rhizomatous fibrous roots-stem
- 藤蔓型 trailing-scandent (ps.有其他資料對這英文是翻譯成 懸垂型)
>>先吐槽個...雖然分成四類,但是書本內容卻只有介紹三類型的,藤蔓型根本沒提到阿囧rz。
鬚根直立莖型 semperflorens(wax or fibrous rooted)
鬚根直立型秋海棠,又稱灌木類,包含多漿草本、亞灌木、灌木。
花期在夏秋兩季,冬季進入半休眠。
分組方面主要包含美洲的秋海棠組、竹節秋海棠組、巴西秋海棠組,亞洲直立莖類的無翅組及等翅組,以及非洲的蕨葉秋海棠組。
與其他兩類(球莖型、根莖型)相比,多數較容易栽培,可種植於較深及大型容器內。多數種類需要光線較強、溫度較高、空氣濕度50%左右的栽培環境。
原產熱帶美洲,生長強健的種類(竹節秋海棠組、秋海棠組、一年生秋海棠組、多葉秋海棠組等) 甚至可以忍帶全光及攝氏30度以上高溫條件。
原產亞洲、非洲熱帶雨林的種類(等翅組、蕨葉組)則需高溫、高濕,較為蔭蔽的環境,需中小型容器或採用玻璃缸栽培。
球莖型秋海棠,地下部具有塊莖或球莖。
溫室栽培時,常在春季植種,秋季花謝後地上部份逐漸枯死,球莖在冬季休眠。
多分布於亞洲、美洲、非洲等地,主要包括亞洲矮莖組、東亞秋海棠組、單座組的部分種,美洲玻利維亞秋海棠組、球莖秋海棠組,非洲的索柯特拉秋海棠組,開普敦秋海棠組。
由於多數種類存在休眠特性,對栽培技術及環境要求較高,多需要排水良好、中小規格的容器,種植深度不可以過深。
產自亞洲及南美洲的種類空氣濕度需要50~70%,攝氏18-25度較為涼爽的溫度以及50-60%的中等光線環境栽培。
與前者相比,原產非洲的種類則可以在空氣濕度較低,溫度較高,光線較強的環境下栽培。
根莖型 rhizomatous fibrous roots-stem
根莖型秋海棠,莖匍匐地面,粗大肉質,葉及花莖自跟莖葉腋抽出,葉柄粗壯,花期均在冬春之間,葉多數具有美麗的斑紋,種類最多,主要分布在亞洲及南美洲,少數種類分布於非洲。
根據莖的伸長程度不同,根莖型秋海棠又可以分為匍匐根莖類、短縮根莖類、具直立莖根莖類等三個類型。
包括菲律賓秋海棠組、側膜組、東亞秋海棠組、美洲三室組、刺蓮花秋海棠組、等翅組、二室組、巴西秋海棠組、非洲盾葉組、無翅組、美洲二室組等。
因其種類繁多,生長環境多樣,所需的栽培環境也都有不同。其根系多較淺或生於巖石表面,宜採用較淺盆具或托盤等基質較薄的容器種植。
除部分高海拔山地林下或洞穴內分布的種類,大多根莖型秋海棠事宜生長的溫度較高,生長季節溫度在攝氏22-28度,空氣濕度為50-70%,光照強度40-60%為宜。
少數分布於高海拔的種類(ex.二室組、東亞秋海棠組部分種類)則需要高濕低溫環境,溫度攝氏15-25度,濕度70%為宜。
END.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這篇文章提到的分類方式(ps.原文球根型的英文錯了,這邊我有改過來):
- 分為直立莖型(Erect Stemmed Begonia)、根莖型(Rhizomatous Begonia)、球根型(Tuberous Begonia)等。
其中的直立莖型還可以再分成四季開花型(semperflorens)、叢生型(shrub type)、竹莖型(cane type)、多肉莖型(thick stemmed)與懸垂型(trailing scandent)等。
- 還有一篇,春及殿 PRIMAVERA 所編寫的 偏心?秋海棠 (上),裡面提到的分類
- 美國秋海棠協會(American Begonia Society) 提出:
竹莖型 cane-stemmed
根莖型 rhizomatous
四季秋海棠類 semperflorens-cultorum
灌木型 shrub-like
觀葉型 rex-cultorum
匍匐型 trailing/scandent
粗莖型 thick-stem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