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免疫不全癥候群AIDS,又稱「二十世紀的黑死病」,為免疫力缺陷的疾病。
病理機轉: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又稱「反轉錄病毒」,其侵犯輔助T細胞,導致免疫喪失。
高危險群:
男同性戀、雙性戀男性、針頭注射毒品成癮者、多次受輸血者、進食AIDS母親母乳之嬰兒。
感染方式:
A.性行為(精液)
B.血液傳染
C.垂直傳染:母傳嬰兒
D.HIV不會由空氣傳染,因病毒不易於自然環境下存活,且某些體液病毒存在量太低也不至於造成感染,如社交親吻、閉口親吻,甚至法氏親吻等,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診斷數值:
1.輔助T/抑制T<1。
2.HIV抗體呈陽性反應。
3.腦脊髓液有高濃度HIV。
4.酵素免疫測定法。
5.西方墨點試驗:確定診斷的檢驗方式。
病情發展:
A.急性HIV感染期(數周)
部分病人會產生「淋巴腺熱病癥」,有發燒、關節痛、腹瀉、淋巴結腫大等等癥狀。
B.抗體陽性期(數月~10年)
空窗期、潛伏期,感染力最強的時間,無癥狀。
C.愛滋病相關複合癥
許多的癥狀,如:口腔絨毛樣白斑癥、口腔念珠菌感染、持續發燒等。
D.伺機性感染
當病人CD4<200易出現,以肺囊蟲肺炎致死率最高、卡波西氏肉瘤。
E.緩解期
HIV病毒侵襲腦部,引起精神方面問題。
F.臨終期
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雞尾酒療法)等
護理方式:
1.衛教病人自我保護,減少感染風險,如出入公共場所。
2.病人病歷註明「感染」等訊息。
3.照護病人時應自我保護,如戴手套等。
4.注意口腔衛生。
5.觀察病人神智變化。
6.有腹瀉癥狀時,應注意點電解質平衡。
7.鼓勵其性伴侶接受檢查。
8.當病人情緒低落時,適當陪伴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