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琳達?提拉多(Linda Tirado)
出版社:好優文化
當官員認為22K是一種「保障就業」的「德政」, 當無薪假被認可為企業度小月的手段, 當低薪服務業的工作佔據整個就業市場……
年輕世代走入貧窮,無法翻身,就會變成一種必然。
(以上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我一直對教育與貧窮議題很感興趣。這跟我的家庭背景有關。我家經濟收入不至於到得領補助過活,甚至在我大學就能有自己的新車、新電腦、新手機,都不是靠貸款或跟人借錢買的,但也稱不上富裕。然而,在看過一些描述貧窮的例子後我大概可以理解作者筆下的貧困生活大概是怎樣子。
這本《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是我之前為了某堂課得要寫的論文可能會用來作為相關資料而買的。當時還購入《窮人的經濟學》(這本我看完了,非常好看,值得收藏)跟其他類似的貧窮議題書籍。不過因為時間不是很充足,就沒有機會翻它。
《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是以作者她身為貧窮階級者角度,觀察這社會對像她這樣身份的人有多不友善的種種經歷撰寫。從有錢人階級到政府,很多人光是因為她「貧窮」這件事就對她先產生偏見。
她在書中提到為了多賺點收入,她得同時兼任很多份低薪工作。不過大多數老闆都希望他的員工能處在隨時隨地都可以被叫去上班的狀態,因而逼他們得簽下不合理合約,為了這份工作,得放棄兼任其他打工。有些人可能怕因此失業而順從老闆意思,但這也不見得之後他就能長久獲得工作保障。
更不能讓作者接受的是,她得在充滿壓力的高強度,無意義工作環境當中,迎合長官要求,故作開心模樣去應付客人,甚至,客人們還會認為他花錢同時也買了妳的微笑與服務。她這為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也讓她感受到內心貧乏,生理心靈都無時無刻處在疲累當中。
另外作者有提到她有嚴重的牙齒痛問題。可是因為她沒有足夠的錢,美國也沒有能夠保障民眾醫療的完善資源使用,她得忍受漏牙,食物只能靠撕成小塊吞嚥的方式進食,甚至有時還會嚴重到引起頭痛,害她不能下床工作。
很多方面窮人並不像有錢人想得:他們願意讓自己的生活品質繼續這麼糟糕下去。而是窮人沒有選擇,他們只能維持這樣的低劣品質。
過得夠糟已經讓窮人覺得厭煩,作者對於有錢人無法站在他們立場思考他們遇到這些問題的心情就算了,還會以無知去批評這些窮人的行為。例如對於有領補助金的窮人還會去買奢侈品可能就會引來社會輿論。這讓作者覺得相當不合理。為什麼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同時窮人就沒有權力去購買可以帶給他滿足感更多的東西?好像具有這筆補助就代表同時被冠上無謂的道德責任,不能去擁有他真正渴望擁有的東西。
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是「為何窮人總特別愛生孩子?」
在這本書裡作者回答的,我想並沒有真正解答上面這個問題。她認為生不生孩子單純是夫妻間的未來規劃。即使是養小孩,只要能夠給予富含同樣營養,比較低價位的食品,關於尿布也可以用不穿的舊衣服剪裁使用,養育孩子並不像社會所想的那麼昂貴(但這裡我是覺得要見仁見智,不是每對爸媽不論富裕貧賤都能像作者這樣的價值觀養育後代的)。
然而我在其他本書看到的解釋是認為對於「性」(這部分這本書作者也有提到),是窮人少數免費又能獲得愉快的休閒。因此對於窮人來說,他們的娛樂別無太多選擇,釋放性是他們最常做的活動。避孕也需要錢(起碼要買保險套吧?),所以就容易造成受孕,孩子就一胎一胎的生出來了。
因為這是以美國為背景寫的作品,相較於臺灣,不同政策對應貧窮人口獲得的權益各有所不同,但同樣對於貧窮者他們得面臨的生活挑戰是一條充滿荊棘,寸步難行的道路。看這類型的書總會對貧窮這個古老已久,還是一直存在的問題感到絕望,但它就好像會令我上癮的毒品,激發我更多熱情想多汲取類似書籍,更深入研究到底貧窮該怎麼解決。
這是一本沒提及理論,非常簡單易懂,能迅速解開貧窮者一些容易被誤會現況的作品,但必須聲明的一點是,我認為這本書作者抱怨、批判的情緒成分過多,而她自己也奉勸讀者別把在她身上發生過的遭遇概括到整個貧窮人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