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科儀解說
[清經]
清經是道場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科儀,就是單純的誦唸經文的意思。根據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誦念不同的經文,例如:《三官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高上玉皇心印妙經》等。道經中說,「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清經可用於超度先靈,也可為祈福所用。
[清懺]
清懺也是道場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科儀,是單純的誦念懺文的意思。清懺和清經的區別只是誦念內容的不同。清懺誦念的懺文,一般包含對神懺悔所犯錯罪的內容,因此,清懺一般使用於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場之中,常用的懺文有:《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拔罪寶懺》等。
[上表]
又稱「進表」。「表」是道士為信徒書寫的表文。上表科儀中,道士通過燒香跪奏,金鐘玉磬,敕水灑淨等儀節,奉安諸神,然後法師步罡踏鬥,以元神飛昇天庭,默念表文,稟告上蒼,行祭禮於司表仙官,遞表文於神前,達到將信徒的賜福延齡、度亡升仙的願望上達神靈的目的。
上表科儀淵源於東漢正一盟威道時期,但目前上表科儀大致從明代沿襲下來,有悠久的傳承歷史,音樂優美,步法精湛,節奏跌宕起伏,因此,公認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道教則認為,通過進表科儀,可將書寫信徒心願的表文送達天庭,祭告上蒼,眾聖光臨醮壇,可以賜福延齡,先靈受度。在上海地區,道教信徒多以進表科儀來通告上蒼,或求祖先受度,或求闔門康泰。
[發符]
「符」原指古代調動兵將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為遣神召將的信物。發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靈符召請天將、功曹、符使專遞等神,將符文通報三界帝闕的科儀。發符科儀中,道士通過發奏啟師,行法變神,化符召將,通疏送符等儀節,將信徒的賜福延齡、度亡升仙的願望上達給神靈。發符科儀起於東漢,儀式幾經演變,不斷豐富。
發符儀約形成於北宋,有悠久的傳承歷史,音樂激昂,內容變化豐富,因此,公認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燈儀]
「燈儀」是道教以燈作為法器的科儀。由於燈能「上照諸天,下照諸地,八方九夜,並見光明」,因此,道教燈儀既可以用來讚頌天神,祈求賜福延齡,也可以用來照幽破獄,祈求度亡升仙。現在上海信徒多用於黃簶度亡道場,有九幽燈儀,血湖燈儀等。
燃燈破獄燈儀起源於南北朝,形成於元明之間,有悠久的傳承歷史。燈儀中,燈火輝煌,音樂優美,元人有詩云「炬滔天無夜,薰梵樹有煙」,被公認為道教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的主要科儀。
燈儀表現了道教徒對那些失去生命,沉淪於地獄之中的幽魂的同情,特別是燈儀中的血湖燈儀,表現了對古代社會婦女的同情,希望通過燈儀可照徹幽暗,一切幽魂可離地獄之苦。
[煉度]
「煉度」之「煉」就是以水火交煉亡魂,醫治亡魂在陽世病災人禍造成的虧損。「度」就是度化亡魂,升登仙界。煉度科儀大約形成於北宋末年,自元明以來一直是度亡道場的主要科儀之一。煉度儀表現了道教徒希望通過法師以己身之元神交煉亡魂,使亡魂受度,並且上升仙界,永享逍遙。
[告斗]
「斗」指北斗星君。中國的北斗星崇拜起源於上古。北斗星君是道教尊神,主管人間的生死。告斗科儀以北斗眾星之母的「斗姆」為主神。告斗就是禱告斗姆的意思。道士通過上表奏疏,獻茶燃香,恭迎斗姆光臨下界,然後變神召將,燃燈破幽,達到解災脫難、請福消災、增福延壽的目的。
告斗科儀表現了道教徒對地獄之中亡魂的同情,希望通過告斗科儀,祈請北斗星君發放亡魂,使亡出離地獄,上升仙界。
[上供]
上供俗稱「朝飯」。中國人祭祀天神地祗和祖先亡魂歷來使用供品。道教科儀獻祭的可以有香、花、燈、水、果和茶、齋、寶、衣、錢等十種。上供時,道士要誦讀奉祀齋主的疏文,齋主及其親屬均須叩頭行禮。醮宴神祇的目的是頌其恩德,祈求福祉。饗宴亡靈的目的是謝其養育扶佐之恩,表示孝心或哀思。
[朝儀]
「朝」就是朝拜天神。道教科儀按照信徒的要求朝拜不同的天神,因此「朝」可分為「大司朝」、「瘟司朝」、「八仙朝」等。在度亡法事中,一般採用「九幽朝」。
在朝儀中,道士通過祝將跪奏,捲簾燒香,通疏進詞,代齋主懺悔過失,步虛禮方,將齋主朝拜的目的,或祈求賜福延齡,或祈求消災息禍,或祈求度化亡魂,上達天神。朝儀起於東漢,形成於北宋,已有悠久的歷史,音樂優美,內容豐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施食]
施食就是「焰口」。道士通過宣說靈章,唸咒化符,將壇桌上的米粒食品變化為亡魂的法食,並且讓「三途五苦、十類四生」之遊魂也得到沾濡和飽滿,達到亡魂超陰、共涉仙鄉的目的。施食科儀起於唐代,形成於宋末,有悠久的傳承歷史,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一。
[通疏]
「疏」是疏文,即書寫齋主祈願的文書。通疏就是在神前念誦疏文。一般只有一個道士行儀。道士按照信眾的不同要求,奉請不同的尊神,將齋主的願望送達仙界,達到祈求賜福延齡、消災免禍或度化亡魂的目的。
[亡斗]
又稱「拔亡」。「亡」是亡魂,「斗」指北斗星君。北斗星君是道教尊神,主管人之生死。亡斗科儀以北斗眾星之母「斗姆」神為主神。道士通過上表奏疏,獻茶燒香,燃點斗燈,恭迎斗姆神蒞臨醮壇,達到接引亡魂、升登福地的目的。
[淨壇]
「淨」是灑淨,「壇」是醮壇。在淨壇科儀中,道士通過灑法水,滌塵埃,三上香,奉請諸神降赴壇庭,達到信眾消災降福、度化升仙的目的。淨壇科儀形成於北宋末年,音樂優美,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淨壇科儀一般不單獨舉行,通常是作為其他法事中的一個環節,清靜壇宇,以奉請諸神蒞壇場。
[齋天]
「齋」是祭祀,齋天就是以香、花、果、寶、燈等供品祭祀諸天尊神的意思。道士通過誦念諸天尊神名號,志心奏請三清之境、妙有真境、紫金金闕、萬雷帝主和四方聖境眾神光臨道場,十獻宣疏,代齋主懺悔過錯,散花步虛,達到齋誠上達、恩貺下施、賜福延齡或度脫七祖之目的。
[開光]
開光就是為神像(或畫軸、或雕像)請光分靈的科儀。信眾將本地或家庭奉祀的神像送來本廟進行開光。在開光科儀中,道士通過上香請神,十獻散花,通疏焚化,請光分靈,硃筆點竅,明鏡開光,達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萬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經過開光的神像,按例須留廟經宿,次日才可以請回本地或家中奉祀。開光科儀表現了道教信徒對神靈的崇敬,並且希望經過法師開光點竅後的神靈供奉於家中,能夠心想事成,幸福康泰。
[度橋]
「橋」是迎仙橋,「度」是度化亡魂。
[放赦]
「赦」是赦免,放赦是由東極青玄帝君發佈開赦地獄亡魂之令。在放赦科儀中,道士通過上香灑淨,通疏恭請頒赦天將頒讀赦書,以符咒法術調遣天將引領亡魂離苦登真,達到開通地獄、開赦亡魂的目的。
[祝願]
「祝」是讚頌尊神,「願」是表達祈願。祝願科儀,通過道士上香叩禮,朝禮天尊,通疏默禱,達到將信眾的祈願上達天庭,祈求消災免禍、賜福延齡的目的。
[順星]
「星」指星命。古代術數稱人之命運和人降生的年月日的八字有關。隨著年壽增長,人的年命會有吉兇順逆的變化。順星科儀就是為信眾解除星命兇殺的科儀。城隍廟於每年春節以後初八日至十四日,於大殿內舉行「順星」儀式,為信徒通疏太歲神,經資隨緣,祈求信徒年年平安。
[還受生]
還受生指的是由道士誦念《受生經》還庫錢的科儀。
[三皈、五戒、十願]
三皈五戒十願,一般是科儀當中的項目。道教徒舉行祈恩、懺罪、請福、消災和度亡等法事時,以表示自己信仰堅貞、持戒守律,以及愛國愛教的崇高願望,因此,每種科儀的結尾處,大多有三皈、五戒和十願的內容。
三皈,就是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
五戒,就是一戒違真、二戒殺生、三戒偷盜、四戒邪淫、五戒妄語。
十願,就是:一願大道流行普天懷德、二願一切有生鹹皆悟道、三願九夜幽魂一時解脫、四願孤爽無依鹹得受生、五願天下太平五穀豐熟、六願臣忠子孝君仁父慈、七願四海會同冤親和釋、八願潛胞處卵鹹得生成、九願積疾新疴旋即痊癒、十願孤露眾生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