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識小魚的應該都知道:敝人熱愛中文配音,自己也會玩配音,幾年前突發奇想,為SMOSH的影片配上中文,再對一些美國文化的梗進行「本土化」的改編。以《辛普森家庭》的中華民國配音為楷模,為美國動畫重新注入靈魂,展現臺灣風味的親切感。正如為《辛普森家庭》改編及配音的「魯蛋叔叔聲創工作室」負責人曹冀魯老師所言:「我們比較像是裝潢師而非建築師,會在不改變原劇情主架構下,改編對白。」臺灣配音員如裝潢師,在不同文化無法複製的情況下難以轉換中文,讓國人看懂,怎麼辦?只能改編!在一些異國文化的臺詞裡,有些普世性的文化我們當然能保留囉!但萬一有些臺詞只有該國比較能懂笑點呢?就改編囉!不然中配怎麼辦?(敢跟我說「中配太爛,不如不要」之類言論的傢伙,我立刻刪留言)
雖然有人喜歡原汁原味,在中文配音的翻譯上又喜歡斤斤計較「正確的翻譯」,但若美國文化的一些梗讓臺灣人當下聽了不知所以然,不明白好笑在哪裡,就算事後去查,了解了,笑意也淡了。如此一來,把它改成臺灣當地或華人地區比較明白的梗,讓觀眾馬上明白、當下笑,豈不是比較適合?或是有些臺詞譯起來稍偏離原意,但卻聽起來會比原文好笑、強烈的情況下,改了又有何不可?若想學習英語、了解美國文化,自己去找原音片來看不就好了(我沒有鼓勵盜版喔,請自行以正當管道收看),又何必強求*中文配音一定要句句翻譯正確?文化差異影響下,國語化為符合當地國人的民情,便「故意」翻譯的不正確,但在國人比較能笑的前提下,難道不好嘛?
好比美劇《六人行》第一季第一集,由大衛·史威默(David Schwimmer)飾演羅斯(Ross)因為鬧離婚,意志消沉之下,由麥特·勒布郎(Matt LeBlanc)飾演的喬伊(Joey )勸他看開點的同時,卻揶揄了一句:「You got merried.You were,what,eight?」相對正確的直譯應是:「你上次結婚的時候,難道是八歲的時候嗎?」這樣有好笑,但如果我配音的話,我會改成:「你上次結婚的時候,難道是幼稚園的時候嗎?」意思沒差太多,而且聽起來是不是會更好笑些?我問我朋友小葵說:「妳覺得哪一個比較好笑?」她選我改的,然後說明:「八歲的時候誰會馬上想到是什麼時候?」也就是說臺灣人看有照相對正確的翻譯的中文字幕的原音片,就算看了一樣會笑,但難免還是會有人疑惑:「八歲大概什麼時候?」結果笑的慢了?。ㄓ^眾先思考慢、大笑遲)但如果是我改的臺詞,我相信在臺灣會馬上笑且覺得比較好笑的人會比較多。各為覺得呢?
其實《辛普森家庭》不是第一次來臺,「魯蛋叔叔聲創工作室」負責的福斯國語版不是第一個版本,有臺視、MUCH TV、東森綜合臺等版本,而臺視的首版國語應該是比較貼近正確原音的翻譯,結果播畢後臺灣人越不知辛普森的魅力。MUCH TV第二版聽說有在地化的臺詞,但臺灣觀眾事後懷念的少之又少,也許在地化的臺詞比例沒福斯重?(可能僅限於像是「金康凱」、「金燕桃」、「小丑呼嚨你」、「郝古板」等人名詞範疇的在地化)而東森綜合臺第三版亦沒啥人分享,總結來看,也只有現在的福斯第四版才讓臺灣觀眾津津樂道,相對比較成功。
最後,再學憲哥的口吻總結:「梗,就像一帖藥,這藥若是靈了,翻譯即便有偏差,電視臺趴著、求著都要買來吃;這藥若是不靈了,翻譯再正確,電視臺都不能吃。我現在以一位聲優的名義在此宣布,我日後配音的翻譯,所有臺詞都照原音一字不漏的準確直譯,美國梗也好、日本梗也好,全部都直譯。可能嗎?原因是電視臺要不要嘛?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所以聲優是一個重戲劇不重原意的工作!翻譯也是!《銀魂》中配,每一集不遵照日語原意的臺詞都特別多!是不是?但是它改的是我想看的、也是大部分臺灣人比較有感的,它就會存在!這叫作『市場機制』、『供需問題』。所以,你說中文配音的翻譯不全然正確?因為改了有收視率嘛!你以為付錢給錄音室、允許聲優改臺詞的電視臺是白癡???」
曹老師也說了:「辛普森初來臺,福斯就找他商量如何拉抬收視率。曹冀魯就建議一定要改編,因為外國人的哏臺灣人不懂,不會有共鳴。」看有中文字幕的原音片時,你計較字幕組翻譯不正確OK!但當被錄音成國語時,為改良文化差異,翻譯上難免有誤也是情有可原。原音迷有原音迷的道理,但大可拿這個理去指責中文字幕不正確的原音片,不用多怪罪於中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