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GP
【心得】 擁抱孤獨
作者:姜月影│2018-01-26 22:31:11│巴幣:18│人氣:297
很久之前曾說過要放上來一直忘了。
高一的作品。
要寫什麼?我坐在老舊且雜亂的桌椅前,駝著背,心中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訴說。《孤獨六講》源自於二零零二年聯合文學舉辦的活動,蔣勳受邀做了六場演講,分別對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和倫理及其孤獨加以討論。
「我可以更孤獨一點嗎?」蔣勳說。
一開始知道蔣勳是在網路上看到他在TED的演講。他花了十八分鐘給一首詩,給中秋節的滿月,給心中的圓滿。那場演講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他引述他學生的話:「那好像吐血喔!」蔣勳的學生將滿山滿谷的杜鵑,比喻為吐了整灘的血。我笑了,觀眾也笑了,但蔣勳不是在開玩笑。他接著講述了「杜鵑啼血」的典故。
第二次看到蔣勳的名字,是在會考國文科的模擬試題本上,它節錄了一段文字:「當我說,解嚴以前沒有思維可言。很多朋友會說解嚴以前至少還有秩序,我不表認同,因為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不叫秩序。秩序應該是大家各有各的意見,但彼此尊重。harmonious,和諧,是源於音樂的概念,將各種不同的聲音融合成最美的『和聲』(harmony),而不是只有一種聲音。——《孤獨六講》蔣勳」那一瞬間我被深深吸引,因此當我升高中後在校內的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時,心情是狂喜的。
《孤獨六講》這本書我看了兩遍以上。第一次讀時我感到頭痛,因為它的內容並非我十五年的生命中所建立的價值觀能接受的,於是我面對一個選擇:拒絕或者改變?拒絕是一個非常簡單且迷人的選項,摀住雙耳蒙住眼,放聲尖叫著自己的信仰,無須立起什麼,自然不用破壞自己生活的思考方式。最後我決定懷疑,懷疑《孤獨六講》以及我的價值觀,甚至到我懷疑這件事本身。我去看自己是否傷害了誰,迫害了什麼。
「我們害怕孤獨。」蔣勳說。
在班上,總會有那麼幾個沉默的人,常常會有人去鬧他,希望他多說點話。我也是其中之一。好像獨行俠在社會中是不被允許的存在,所以亂放訊息、穿鑿附會、加油添醋也只是剛好。不帶惡意的調笑,藉著傷害作為人際關係的橋支。在空洞的反覆行為中,我和沉默的人沒什麼差別。當意識到這點時,巨大的孤寂包住了我,心情卻是安穩而平靜的。像是深夜時躺在草地上仰望滿天星斗,像是清晨時走在無人的街道,像是看著字帖臨摹書法寫字。黑洞般迷人的孤獨。
「這是語言的無奈吧!好像自己變成在荒野上喃喃自語的怪物。」蔣勳說。
方才提及沉默,那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說。「說」是一件複雜的行為,從生物上是牽動多條肌肉與神經,心理上是表現欲的宣洩。人與人之間,常常會為了說話而說話,但其實說的人也沒想說什麼,聽的人也不打算聽進去。沉默似乎等同尷尬,語言只是打破孤寂,然而這件事本身才是最寂寞的。無話不談的確是非常有魅力的情境與關係,但不是唯一。人有兩個耳朵一張嘴,倘若相處時能閉上百寶箱,用雙耳去聆聽早已存在的事物,情緒才能沉澱,思考才會浮現。項羽自刎也許是整部《楚漢英雄傳》中最悲壯、最激昂,也最沉靜的一段了。「無顏見江東父老」——多少文人為了這句話爭論不休,但在我看來項羽之所以自刎的重點根本不在那。項羽自刎是因為他明白只要他活著,戰火便不會停止。孤獨被社會拒絕,語言背後所流露的孤獨被無視,人們爭論的言詞只顯得荒謬。
「我想,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我將革命者定義成為『某一種程度現實生活中的失敗者』吧。」蔣勳說。
我想當我說「項羽是英雄」時,或許大多是人會認同;可是如果我說「劉邦是英雄」,那我猜不少人會下意識反對。在長輩的言談中,我所理解的項羽是個悲劇英雄,而劉邦是個狡猾的流氓。讀一下《史記》中的刺客列傳,他們都是司馬遷筆下的悲劇英雄,並且都沒什麼好下場。試想如果蘇格拉底沒有被處以死刑,他的所作所為或許就不會被視為革命,他也許不會被視為英雄了。我們似乎將悲劇與英雄串連在一起,為什麼?先撇開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來思考革命是什麼。看看媒體報導的學運、社會運動,他們所追求的是什麼?是美,是對理想的、美好的、柏拉圖式的世界的想像。然而柏拉圖不會是亞里斯多德,就像理想不會成為現實。支持同性戀婚姻的彩虹運動與反對同性戀婚姻的護家盟都是在革命,都是自己的英雄,但社會的輿論很難說是支持誰。或許革命的美與孤獨就在於它不可能成為現實吧。
「性被拿出來討論的機會越來越多,可是暴力始終還沒有,因為暴力很容易被歸入不道德、野蠻,而試圖將其掩飾。」蔣勳說。
杜鵑啼血和項羽帶兵衝出十面埋伏的畫面該有多美,美得怵目驚心,充斥著畫面的是血,是暴力。什麼是暴力?我將暴力定為傷害。什麼是傷害?我把獨行俠拉出沉默傷害了他的習慣,遊行的爭辯傷害了彼此的信仰。蘇格拉底的死來自於民主、眾人的暴力,但暴力傷害不了他的信仰。信仰施予他暴力,他接受了暴力去成就他的信仰。暴力真的不好嗎?「廢死與否」是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其中有個見解非常特別:「我們是否有意識到,當我們支持死刑時,是我們用法律殺了死刑犯。」殺人是暴力,可是暴力真的不好嗎?對支持死刑的人而言,暴力完成了他的信仰;對支持廢死的人而言,輿論的力量達成的他的目的。被《孤獨六講》影響的我,是在接受作者打破我的價值觀為前提思考。暴力真的好嗎?
「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蔣勳說。
在寫這份閱讀心得前,我搞自閉搞了半小時——用作者的說法就是孤獨沉澱——我在想我該寫作品還是作業?我很清楚「作業」怎麼寫,也很清楚我想要的是「作品」。那種陷入兩難的心情就和討論廢死與同婚一樣,兩難。蘇格拉底珍愛著「民主」的同時也是個思考者,他的死留下了一個反思民主的機會,給我們一個檢視他所珍愛的事物的機會。敬愛他的柏拉圖思考後走向與民主相對的極權,而尊他們為賢者的我們走向民主。也許我們真的走在亞里斯多德預言的輪迴上,但行走時的思考路徑才是最重要的。虞姬和項羽的先後自刎,以及將這段故事寫下的史太公在想什麼,我無緣知曉。但我相信他們在做這些事情前,在心中所進行的思辨是迷人的。
「『敦』是做、完成的意思,敦倫意指『完成倫理』,也就是這個行為是為了完成倫理上的目的——生一個孩子。」蔣勳說。
人與人一起相處並訂出一個規範,在規範內的叫倫理,在規範外的叫亂倫。而倫理是可以被重新定義的,就像我們比較少再去提倡君臣的倫理;倫理也是值得珍惜的,像我們常常在歌頌的孝道。那麼倫理是否有不合理地方,或者說:它是不是傷害了誰?在連續劇中常有女性角色認為生一個孩子是自己的責任,這是倫理教導她的。然而倫理並不是絕對,如果想生生不出來呢,如果只想要孩子不想結婚呢。殺人犯就應該死嗎?「殺人者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部分宗教也有簡單而直白的概念:「不可殺人」。那以法律將殺人犯處死的我們,是否也是「殺人者」,是「在殺人」。先別急著下結論,先檢視一下我們習以為常的倫理,有了正反方再一起思辨。別匆忙地跑向兩極的規範,讓我們停下腳步思考倫理。
要寫什麼?我抬頭挺胸,一邊迷惘一邊動筆。我曾經也是獨行俠,一天到晚看小說,在追逐文字的過程中感到非常飽足的喜樂,那種心情沒辦法跟任何人分享。然而我高中後卻把身邊的沉默者拉出來,不允許他去擁抱孤獨。我活在的倫理不允許孤獨,並且我很難分辨沉默是活在自己的思維還是情慾裡,打破孤寂的語言是不是暴力,什麼時候我們才會用暴力對倫理進行革命。
孤獨是一件客觀的事實,如果你不喜歡也可以將它讀作個體。我認為人際之間的相處關係在以個體為基礎,不干涉其他個體為前提下才不會傷害到人。這便是我讀完《孤獨六講》後所重塑的價值觀。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386783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 篇留言
煙嵐:
獲益良多,謝謝分享
01-26 22:36
姜月影:
能讓你有所收穫真是太好了[e12]
多謝抽空閱讀[e34]
01-26 22:4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
登入再留言
9喜歡★joy4135442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練筆】星出日落...
後一篇:【練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