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與幻想的格林姆迦爾(以下稱本作)鋪陳節奏雖然緩慢,但劇情所傳達的情感相當動人,搭配上音樂、影像,為本作添增了不少趣味,是一部溫馨的奇幻日常作品。
實在沒有想到,製作組居然願意用八集的篇幅長度,來呈現一本輕小說的劇情。
先撇開各種宣傳、效果、經費、原作集數等等大人的因素不談,既然製作組這麼有誠意,那麼,本作我會發兩篇心得,一篇是這篇,另一篇等十二集完結。
本作的鋪陳緩慢,整體而言沒有什麼亮點,很平淡,這個應該不用多提,我想談的是,音樂之於動畫這個部分。
沒錯,我就是在說那個片尾曲(實在是太──去聽聽看就知道了,絕對不會後悔)。
像是LoveLive、偶像大師等偶像系動畫,裡頭存在大量的歌曲,不為其他,就是為了增加作品的娛樂性。
另一方面,畢竟動畫也需要作宣傳,音樂就是其中一個好手段。日本動畫產業的經營,透過與音樂產業之間的結合,這部份已經行之有年了。「音樂的力量」,就是這麼一回事。
有些東西,在小說裡是看不到的,這方面可以靠音樂補足。
不論是BGM,還是OP、ED,都是文字沒辦法表達的。
儘管小說有想像空間,但以更大的格局,給予更多想像空間的,動畫比小說更好。
因為日本動畫是世界有名的,只要有辦法在其中一部作品裡發行單曲,該樂團(歌手)就可能會大紅大紫。
擔當本作音樂的樂團,之前也沒什麼聽過,但相信有看過本作的朋友們,聽過ED之後,對這個樂團的印象加深了不少吧!
「動畫只要有趣就行了,有趣的動畫就會被製作出來。」
而有趣的定義,不只是劇情流暢、角色好笑、世界觀精緻,而在於全部綜合起來,是否會引起目標觀眾的共鳴。
說到這裡,講實話,本作還是有缺點的,像是作畫有點崩,到後面越來越明顯。
再來,這個敘事節奏在如今的速食時代中,與其他同類型作品比較,不大有利,就算可以當成賣點,也難以吸引人。
然而,這些缺點,只要故事有趣,就會被觀眾刻意忽略;只要有趣,觀眾就會深陷於精彩的劇情中。
這個時候,如果能加上一些調味料,例如音樂,將會使得他們無法自拔,投入更多。
活著,真的沒有這麼簡單。一部看似平淡的動畫作品,也是如此。
哈爾隊長,你的臉是不是腫了?
還有夢兒,我知道妳的腿很長,但也不是這樣走路的吧?
雖然還滿想要繼續挑毛病下去的(像是某暗黑騎士的頭盔),不過,基於本作前八集以及最後收尾的狀況良好,就點到為止吧。
今天想跟大家談的,是我早期寫作的心得有談過的內容。
(以下免不了劇透了,請尚未觀賞過本作的人酌情觀看。)
然而,因為角色的死亡到後面越來越多,對讀者而言震撼力就越小,因此,作者必須考慮到「要收掉的那名角色」的塑造。
圓形角色的死亡會比扁型角色的來的好;對角色的同理心要越深,之後影響才會大;該角色最好要與讀者在乎的角色關係密切。
其實首殺就算完全沒有任何角色塑造、沒有同理心、沒有經營角色的人際關係也無所謂,因為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很震撼。
只要在劇情中透露「這是個會死人的世界」,就夠了,光是這樣就足以嚇到人了。
馬納多身為這隻隊伍的前隊長,既是補師又能坦傷害(還是個帥哥),自然與每一位角色的關係都不錯,前三集還可以看得到他與魔法師的曖昧情節。
不只如此,他與哈爾隊長的的關係也很好,經常兩人在夜深人靜時促膝長談(?
這樣的悲傷情緒,直到第八集,主角們才漸漸釋懷,可見作者功力之深厚。
梅莉這個角色,有機會在其他作品遇到相似的角色的話,我可能會獨立開一篇心得專門討論她。
先讓讀者(觀眾)討厭她(因為高冷的個性,加上不合群),之後,讓主角群與她以前的伙伴們相見,知道原來梅莉會有這樣的個性,是因為以前發生了伙伴死亡的事件。
角色外在行為、個性,與她之前的經歷是有關的,而且,之前的經歷若是個令人同情的黑歷史,那麼,在讓讀者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後,這個角色在讀者的心目中,地位自然會提高不少。
阿倫森效應的先貶後褒──這個心理學技法,在故事裡也適用。
然而只有這樣還不夠,這樣只是讓梅莉的個性軟化,變得很可憐而已。
第十集的開頭,讓她回憶起以前與同伴們的相處時光,之後,隊伍推進至地下神殿,她將變成殭屍的隊友一一淨化。
雖然我們不知道(作者也沒有說清楚),梅莉的這些好伙伴,跟她的關係到底如何,但這隻放在梅莉頭上,漸漸消失掉爪牙的手,就算沒有文字輔助解釋,卻說明了一切。
身為大眾作品的本作最後,理所當然以Happy End作為收尾。
然而,第八集的後半段、中途的角色互動,以及作者收角色的處理方式,確實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