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也覺得有點腐,不過札哈是女生啊......(知道X的用法的人都去面壁思過喔)
禮拜一跑去臺北,和一個在美國的日本同學見了面之後跟其他兩個朋友去把買來積了很多灰塵的雙展套票用掉了。這兩個展覽都可以在不開閃光燈的狀況下拍照,不過老實好像沒什麼好拍的(?)。
雖然我宣傳圖放的是高第,不過我要先說札哈,因為我先去的札哈展,而且真的要比起來的話我會選這位建築師的作品來住。
Zaha Hadid,史上第一位得到普立茲獎的女建築師,大概也是目前我唯一有印象的女建築師吧,前幾年在上建築概論的時候他還活著,不過在去年的三月我們不幸的失去的這位強大的藝術家。幸好她的風格被有系統的記錄下來,由她的工作室繼續把這個精神傳承下去。
斐諾自然科學中心。這個建築好像沒有被放在展覽裡面所以我就去把它找出來了。札哈早期的作品很直接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像宇宙戰艦之類的東西。
維特拉消防局。這個你可以在展覽裡面看到,圖片ㄏㄏ。這也是他比較早期一點的時候做出來的像是戰艦的建築物。
不過在後期札哈作品裡面加上了比較多的曲線,導致整體看起來沒有以往硬派,稍微有一點點可惜?,F在工作室在各國都有作品,臺北八里那個一直流標的淡江大橋也是出自札哈工作室的手筆。
展覽廳不算大,一間大概是比一個全場籃球場稍微大一點的圖片/圖冊/模型展區,另外一間教室大小的空間有模型/圖片/影片的展出。大展室裡面還設有HTC VIVE可以體驗大概三五分鐘的淡江大橋視覺效果,我的第一次VR就放在這裡了。
這個展覽我覺得就是給大眾科普一下這位建築師到底在幹嘛的這樣。展館裡面其實放了很多建築設計圖冊,真的要認真看的話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不過就我覺得臺灣人民對於建築設計這部分還是太遙遠,十分可惜。如果你之前已經對於這個建築師有點研究了,那這個展覽可能不是你所需要的。
阿如果你對建築沒有甚麼研究又懶得上網查資料研究,那就去看看吧。札哈雖然後期比較沒有那種戰艦的型態,但是在整個「地勢尺度」上的運用依舊令人驚豔,會有種「原來整個畫面可以變成這樣」的感覺。而後繼的工作室成員也在札哈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數學以及結構上的嘗試,絕對是當今可以一追的建築風格。
補充一下原本臺中古根漢美術館也是該工作室的作品,但是因為每年臺中要負債三億多還是怎樣的就被喊卡了。(回頭看向新竹花了四億買的世博館臺灣館......)
接下來說高第。
最有名的估計是聖家堂和米拉之家。而前者到現在還沒蓋完的事情應該是眾所周知吧。
高第乃是西班牙建築師,在建築技法的創新上有著傑出貢獻。喔對了高第展在華山文創園區,所以我們早上跑去松菸之後又要跑到華山Zzzzz
高第展有個很棒的東西,我放在下面了。
這個東西就搭在展場裡面。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到底有多少是高第的原創或者是後來人搞的結構(找不到解說啊啊啊),但是在每個關節還有受力的點位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設計。就像是上面的切面會剛好抵住下面從垂直方向過來的另外一根柱子然後把力往下導這樣。
不過如果你不是很在乎這些建築結構的話,其實也不用特別去看啦。因為,就算你是做工地的,也沒太多機會搞這些木架結構??赡芤裎疫@種比較閒然後考慮幾十年之後來蓋自己的房子的人才會去在意吧。
高第展裡面的東西相較之下感覺比較多。就算對於建築沒有太大興趣也可以在裡面感受到一些樂趣。嗯,在這裡放的東西比較「搞剛」互動性也比較多。札哈展的多半是從工作室裡面的資料庫搬出來放的(雖然版權可能超級貴吧)。唉我好像市儈了。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高第幾個比較重要的建築,還有許多細緻的模型(一個大概有半臺車那麼大的金屬聖家堂、許多木造模型等),同時也可以從比較理論的方面去理解高第的建築技術。不過有一點很可惜的是關於米拉之家沒有提到它和仿生建築的關係。
我是推薦大家都可以去高第展玩一玩,雖然裡面提供的知識不算太多,不過是個好玩的地方(你這什麼廢心得)。
寫到這裡也感覺到我在建築描述上的詞彙匱乏......有時候會覺得看建築跟聽音響很像呢,什麼聲音通透如水、低音深邃。哪款音響/建築比較好根本就是在比較到底誰比較會形容。不過還好,建築大家都可以看到。
希望臺灣能有越來越多的好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