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想寫這個,是因為看見臺客劇場的這部影片,還有一些我個人讀書的心得
導演親身去實踐所謂的低糖生酮飲食,並幫助他父親改善目前的糖尿病癥狀
其實我之前在書店上班時,有大略看過幾本臺客導演推薦的書籍,內容大概是說
1.脂肪酸對人類是非常有益的
2.除了高糖分飲食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是人類面臨高糖高肥胖的主因
糖,其實才是人類面對老化疾病的關鍵
過去二十年來,我們所知的營養相關知識可能都是錯的,這些西方來的論文很多都有食品公司的贊助和支持,在這些文章裡,會有一部分的見解是對的,但另一部分?可能輕描淡寫
就像我們過去一直認為,糖分會造成過多的卡路里,這些無法被消耗的熱量會變成肥胖,但最新的研究是,我們人體的設計一直都是低糖攝取,數萬年來都是如此,過多的糖分造成肝臟負擔產生脂肪肝,進而演化出各式各樣的慢性疾病
我們一直都以為高油飲食產生脂肪肝,但現實情況是,你可能也攝取同樣過多的糖分或碳水化合物,而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只看見高油,沒有看見高糖
以健身的飲食習慣舉例好了,健身要求的,是高蛋白、低鹽低糖、少量碳水化合物、大量蔬果,甚至有人是無糖無鹽,這是人們為了讓身體變得更好而研究出來的準則
但我們不曾聽過健身會導致尿蛋白或脂肪肝,或是血糖過低導致走路暈倒,沒有
很有可能,全世界的人類都被食品公司噱了一波
他們過度誇大我們每個人所需要的糖份,他們讓國家機構採信這些報告,他們營造錯誤的健康調查,或引用錯誤的來源去佐證一份健康報告
如果我們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智人出現在距今兩百五十萬年,而農業社會出現在一萬年前,智人從一萬年前開始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但在這之前,我們的身體透過採集,攝取各式各樣的飲食長達兩百萬年,繁衍率低但沒有飲食上的相關疾病
原始人的平均壽命低主要是因為嬰兒夭折率高,但倖存者活超過五十歲並不困難,而且他們並不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身體仍然能運作長達兩百萬年
這其實證明了,人類的身體從來就不是以澱粉類為主食,這是最近一萬年才出現的生活型態,甚至人類為了在艱困的環境中生存,我們對糖鹽的基本需求可能比你的認知還低非常多
這個世界離真相都他媽的太遙遠了,有多少謊言都是前人虛構的,而且還持續殘害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多少糖尿病患者就這樣走了?
就如同影片裡所說的,我們每天攝取糖分,然後打胰島素降血糖,然後繼續吃糖?這樣怎麼能稱作治療?藥越吃越重,終於身體承受不住,然後怪到其他的器官上
不只是糖尿病,有很多慢性病都用錯了治療方法,包括大家最熟悉的癌癥
癌癥不是從天而降,而是你長期的不良習慣而導致的結果,當癌細胞出現後,你選擇吃藥、打雷射、化學治療,癌細胞消失了,但你的五臟六腑卻變得更脆弱
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只是一種暫時的手段,但這個醫療過程應該要使你警覺,改變生活習慣,戒掉不好的東西,才有可能真正擺脫癌癥,而不是躺在醫院等待醫師的幫助
以中期、末期的癌癥而言,有多少病人實際上並不是被癌癥帶走,而是被治療過程帶走,大家有想過嗎?現行治療癌癥的方法根本是拿命換病
不要過度神化人類現有的醫療水準,我們並不是處在人類知識的巔峰,我的感覺比較像是,人類找到一些強而有力的玩具胡亂施打,然後寫寫紀錄,實際上只是聽天由命
追根究柢,整個醫療體系與經濟依然脫不了關係,就如同全世界的商品一樣,有瑕疵、有庫存、有潮流性產品、有錯誤的使用說明書,差別在於你可以退商品,但命不能退
推薦臺客導演其中一部來源影片,有幾個重點我整理了一下
1.果糖對人體的危害跟熱量或卡路里無關,糖分子結構和生化反應才是問題
2.肝臟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質製造葡萄糖,一個人可以零糖攝取並且健康存活
3.人體只能代謝少量果糖,過度攝取就會產生慢性疾病,與酒精的道理相同
4.現行的醫療認知過度強調卡路里和運動,忽視特定食物在體內的生化反應
5.糖類食品工業嚴重影響相關科學研究和營養學知識,並且汙名化飽和脂肪
6.政府研究經費的刪減導致科學家仰賴民間企業的贊助,立場自然受到影響
7.所有的社會基金都是龐式騙局,遲早會入不敷出。國民年金我就是在說你
8.慢性疾病導致社會的運作成本非常高,不管你有沒有生病,你都身受其害
9.糖已經是明顯的成癮問題,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改變它,但需要第一步行動
如果我們真的想遠離不可靠的營養醫療制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吸收這些目前正確的知識,身體力行,降低你跑醫院的機率
飲食方面,外食不可能避免糖分,飲料只佔不到40%,糖果零食也不到20%,更多潛在的糖分其實隱藏在肉類、湯品、澱粉類食品等等,而且重點不在於運動或卡路里的消耗,重點在於果糖本身對人體就是有害物質,除非你能控制在低攝取量
如果你還想做更多,就幫忙推廣這些影片,讓更多人了解現行的營養手冊是有問題的,人類對糖的理解是錯誤的,就如同人類禁止大麻而放縱菸草一樣,你不完全相信人類在這方面的判斷,有時候,這個世界的制度是非常離譜的,我們都活在該被改革的原始社會
雖然我們都還年輕,但時光短暫,一轉眼醫院就跟便利商店一樣,有些人四五十歲就天天往醫院跑,有些人一生只去一次,在沉靜中聽醫生宣布死亡
我們在知識的幫助下可以活得更好,也幫助我們的下一代走向更健康的道路,而這些改變都持續在發生,只要越來越多人加入就會改變得更快
謝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