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含閒聊與亂七八糟的繪圖,慎入
最近因為出版的事情和從事相關行業的朋友閒聊時剛好聊到書封,朋友提起之前挺熱門的新書《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
我滿喜歡這本書,除了內容嚴謹外,負責全書插圖與封面的張季雅也是我很喜歡的繪師,她的歷史漫畫《異人茶跡》非常值得一讀。
不過朋友的看法也讓我深深思考了一陣。她認為就是因為《妖怪臺灣》的內容嚴謹,搭配漫畫式的插圖很容易讓讀者,尤其是習慣閱讀嚴肅/學術性書籍的讀者會有「這本書只是繪本or輕小說」的錯覺,因而錯過閱讀這本好書的機會。
我們沒有貶低以上兩種書籍的意思,但對於出版市場甚至許多讀者來說,這當然有著顯著差異甚至能夠決定閱讀慾望。輕小說發展至今已產生此文類中的主流形式與封面設計,這是無可否認並獨具一格的特質,然而偏見永遠不會消失,這很殘酷但仍是事實,相關討論參見作家楊照對於輕小說的華麗誤解。
我想任何有過輕小說閱讀經驗的人都能輕易反駁他的說法,然而若不讓更廣大的讀者以及掌握詮釋大權的學者認識輕小說到底為何物,誤解與限制作者創意的框架就會一直存在,無論我們喜不喜歡輕小說這個新興文類。
回到封面這個主題,無論是封面設計(或是專業一點的用詞「裝幀」)決定書籍的銷售命運,或是書籍內容仍然能夠突破媒介限制而達到其應有的影響力,人們一直都在進行著這個同時牽動視覺與觸覺甚至嗅覺的感官實驗。
以小說《暮光之城》為例,各位可能聽聞或實際摸過舊版中譯本封面,如果出版社繼續以此版本的封面出版這套小說,也許中文版的木瓜汁城會有截然不同的銷售情況吧?不過目前查到的數字是直接套用英文版封面的銷售量更高,但也可能跟電影上映有關。
另一個例子是另一位朋友提起的,也就是島田莊司這幾年的作品封面似乎也是走輕小說路線,我想出版社當然是有考慮到消費者的喜好,但對長期閱讀島田莊司作品的讀者來說可能會非常不習慣(像我就是QQ,但我倒很好奇如果《黑暗坡的食人樹》要換成輕小說版封面的話會變成什麼樣子?),但這個改變卻有潛力吸引新讀者成為書迷。
島田莊司《聖尼可拉斯的鑽石靴》...老實說我第一眼根本認不出這是他的作品XD
也許小說封面的設計演變正展示著輕小說形式的作品已對更廣大的出版市場產生影響,這個現象值得繼續觀察下去。
回到與友人們的閒聊,回家後出於無聊實驗一下,也就是拿自己的小說開刀,就用照理說還算嚴肅(?)的短篇〈戰爭與和平與骷顱頭〉好了,假設我要為這篇設計封面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但我總覺得是我故意畫得圖文不符...
這...這是什麼碗糕?
我到底在幹嘛=_=
對不起我錯了,不該把封面畫成奇怪的本本
請不用擔心,這張圖不會出現在實體書裡,雖然加藤桑笑得很開心但還是不會出現的...
(有關我的第一本實體書請見這篇,搞得像工商服務時間一樣orz→連結)
以上是鋪梗鋪很久才冒出來嚇人的圖,希望不會太傷各位的眼睛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