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GP
要怎麼「識別」? part.1
作者:死亡多時│2017-02-28 11:11:27│巴幣:6│人氣:359
※因為我知道自己寫的文章發生了超長現象,所以避免閱讀上的困難,本人把文章分成三個部份來貼。造成不便請見諒。
我先問個問題,cosplay在社會上有普遍的認知嗎? 呃,這沒有任何攻擊意味,我是說,我們怎麼讓社會上了解到cosplay在做什麼? 我指的識別是看到某件事,能夠知道這件事的意義,或甚至看到它背後的意義。 如果沒有普遍的識別,那為什麼會有「中華文化創意發展協會」在Facebook上發文說「恭喜XXX獲得『IAS國際動漫Cosplay』乙級和甲級合格證書 」?[1] 這又延伸出來幾個問題,要怎麼樣讓人們能夠理解cosplay的意涵和精神,或甚至是目的或追求的理念?有沒有一個方法能讓大家能夠快速理解到其中的核心精神? 我個人會比較想要問個更基礎的問題......
什麼是識別?
雖然我在標題上提問,但老實說要找到這個名詞本身就是個歷程,我一開始看到這個名詞,它並不是叫做識別,它長期以來是被視為「識字率」,或者類似的統計研究說就學率之類的。經過時間與社會需求的演變,英文上該名詞已經有了全新的意義。 Literacy在英文維基上的頁面[2]一開頭,是這樣寫的:Literacy的傳統認知於閱讀、寫作、或是使用算術。在現代術語上(該用詞)意義延伸以包括使用語言、數字、圖像、電腦與其他基礎意義於理解、溝通、獲得有用的知識和使用重要符號系統的文化。 線上劍橋英語詞典對於Literacy則是有兩個解釋:一,對於讀或寫的技能。二,知識對於特定議題,或特定類別的知識。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稱它為「識別」(除非有人比我更聰明,找到一個更好、更廣為人所接受並使用的名詞)。識別不是二進制的0或1,無論是基礎還是進階,兩者皆存在於某種程度上的規模或比例。 這絕對不是說人們看一眼cosplay,就會完全能夠理解到cosplay的真正意涵是什麼。不過我還是得說人們對於識別仍然會有共通的知識,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中華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會在Facebook上說「cosplay有辦八家將,這是臺灣的文化」[1],沒有接觸過cosplay人可能就會認同這樣的發言,但樣的狀況不會發生在對cosplay有基礎識別的人身上。為什麼? 人們之所以會將其識別為「詐騙」或「偽造文書」,因為這些活動或認證並未廣為人們所意識到(內政部也沒有給他們頒證書的許可),也跟cosplay的識別上有決定性的不同。 人們對於cosplay的識別,我可以講出一個大概:「人們想要扮演出在某作品之中,但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角色,藉以用來喚起人們對於該作品之中的人物與其故事之記憶,或是滿足自己想要追求自己變成該角色的行為」。在這時就可以與八家將劃分開來,因為cosplay沒有提供這樣的性能:「扮演神的角色,來演出八家將的神威帶給人們信仰上的撫慰」。 識別並不會讓人對特定議題能夠一步登天,舉個實際的例子:自己的父母坐在你的電腦前面,試圖想要學會使用電腦,當你決定說要教他的時候,對方卻連什麼時候要按下按鍵,或甚至是讓自己的手指頭離開按鍵都沒有任何頭緒。再看看今天他們拿著智慧型手機,或許他們已經懂得使用攜帶型、特殊規格與特殊輸入輸出配置的電腦裝置,卻未必能夠理解到為什麼,或者只會打電話和打緊急電話而已。 但當他們有機會大量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父母就很容易發現到其附加的功能並非沒有意義,搞不好是他們在人生當中一直想要找到的樂趣。但問題是,父母仍然很有可能會看到你在對螢幕傻笑,就碎念說你在玩電玩,卻沒想到自己才剛對著小螢幕傻笑。
什麼時候需要識別?
我現在是獨立創作的作家,但這樣講無法讓觀眾知道我與其他人的差異,也許我可以多寫一些文章,以試圖告訴大家說「我在做什麼」,或者我可以依靠在募資平臺上介紹自己以前、現在在做什麼,然後以後的目標是什麼。無論我有或沒有成功,這麼做都在讓我跟其他寫作者分的一清二楚。 同樣地,cosplay是扮演特定的角色,讓人們想起故事當中的角色在當時遇到了什麼狀況,無論是紙箱D.VA,還是用壓克力做出《魔物娘的日常生活》阿剌克涅的蜘蛛身體部位,它在看到照片或親眼見證的人心中,或是在製作這些道具或cosplayer的人心裡都有著某種共識,人們心裡面會想起這些角色的故事,而不是向cosplayer祈求升官發財。而且求神和迷信對人類不太有幫助。 這不代表說我們要把文盲驅逐,或是排擠那些沒辦法看懂某件事情的人(但我仍然不鼓勵偽造文書[1])。之所以人們需要識別,是想要分清楚哪些是比較深的議題,以及有哪些面向或知識,是能夠快速地教導人們怎麼去理解某個議題。 而理解的部份越清楚,或者討論出來的共識越多,就越容易充實特定議題的內涵,讓它看起來變的更有趣,或找出對該特定議題更多的可能性。識別可以超越「你,屋頂,輸贏」、「賺不賺錢」的詭辯、和「什麼事都差不多」的毛病。 識別往往不是開發、行銷部門或學術單位的特權。那是一般人可以有機會參與討論的知識或學問,或甚至只是在餐廳裡聊天的話題。 電玩總是有這樣的機會教導你怎麼識別。有個常見的案例:人們會抱怨說電玩的廣告做的很爛,但倒不一定是他們口中的那個意思。很有可能是廣告詞不達意,或甚至內容根本與電玩無關。而這樣的抱怨就算是在比較知名的電玩上也會發生,《鬥陣特攻》的公車廣告上展示了D.VA和她的Meka,語句卻是說「用大絕決定勝負」或類似的語句...... 玩過那遊戲120多個小時,我覺得那樣的敘述很不精準,玩家的大絕往往都不是決勝關鍵。在遊戲中的勝利或失敗多半是來自即時反應與決策。 而那也是我當時決定寫心得評論的原因,並不是針對遊戲中的各種表面要素評分之後,丟下幾句感想而已。我寫心得評論是為了給予較深刻的觀察,從體會到檢視遊戲,心得評論並不會減少遊戲樂趣,而是就算是在遊戲過程中的一般狀況下,希望能夠被觀眾認為說該敘述符合現況,或值得閱讀與討論。 觀眾本身也得願意去檢視其媒介,無論是識別於任何一個議題上。無論是電玩或是其他娛樂,或甚至根本不是娛樂是其他特定議題,花費在時間上去鑽研或檢視某個細節,並不是所謂的「浪費時間」或「讀太多書了」,因為這些本身就是個浪費時間的抱怨,對於不同的遊戲和不同的客群又怎麼會是浪費時間或精神呢?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必須對於每個人的意見有禮貌,人們都應該對講出自己的正面點子或的推論感到安心,而不是提心吊膽地提出說「嘿,夥伴們,我有個意見」,然後話還沒說完就被罵到臭頭。 就算對方講的意見或點子怪怪的,我們還是得用文明的方式,在議題上回覆你的不同意,而不是彼此吼來吼去說「你錯的」、「你才是錯的」、「你變了」。那只是在消滅彼此的智商而已。
(未完待續)
註解
[1] 「中華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是以社會法人基金會的形式下與內政部申請cosplay為他們的課程,卻在發證書給自己人,並在Facebook上發文說「恭喜XXX獲得『IAS國際動漫Cosplay』乙級和甲級合格證書 」。 然後網路上有一大堆人開始到處傳這貼文,最後整件事上了新聞,也因為證書上頭有「內政(動漫)證字第xxxxxxxxxx號」,而內政部並沒有給予他們發放證書的權利,所以是違法的。新聞連結: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970282 雖然該臉書專業把留言的文章刪除了,不過我有保存最近發言的照片:
八家將咧......
[2]Literacy的英文維基介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teracy ※本文章已經有完整版,我會分成好幾個部份上傳至巴哈的小屋?;螯c以下超連結,前往我的部落格看本篇完整文章,如果你想一口氣看完九千多字的話:
點這前往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349553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