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08 月 13 日找了個空閒時間,趕在展覽結束之前去看了
「秦.俑 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那天起了個大早,驅車前往故宮,旅程途中遇到了一家來自助旅行的中國人,他們看起來很困擾,不確定到底要去故宮還是要去 101 他們的時間有限,可是好像想去很多地方,又沒有包計程車,只能搭大眾運輸工具,讓他們在要不要去故宮的考量中猶豫不決,但當公車來的時候,他們還是跟我上車了。
這趟路程還滿遠的,公車會繞路,我只好邊抓神奇寶貝邊等到站,搭了大概一小時左右的車子之後,終於抵達。
在筆記本上蓋上了紀念章之後,我生平第一次租借了語音導覽,一臺 120 元臺幣,不貴,但很可惜的是我最後沒時間聽完。
會花上五、六個小時來逛這個展,而且還逛不完的原因,是因為整個展場都禁止拍照攝影,我想多做一些紀錄,想要更了解秦文化,想把這個觀展的旅程當成一個取材的機會,所以我只好取出鉛筆和鋼筆,一筆一劃的在筆記本上抄寫和繪製各式各樣的圖案和資料。
因為趕時間的緣故,我也不去注重文字上有沒有錯字或是字寫的漂不漂亮,然而還是來不及把整個展覽給看完,有點可惜,如果我金錢自由的話,可能會多去看一次,光是入口的這一臺裝載兵器的兵車就花了將近半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的時間,我盡可能的看仔細,然後粗略的繪圖。
期間有不少人看我在筆記本上塗塗抹抹,我也聽見不少人說「欸,你看那個人在畫耶。」、「會畫畫真好啊。」、「哇,他竟然畫下來了。」、「你看那個哥哥在畫耶。」之類的話,讓我想到我小時候去看達文西還是什麼的展覽,我媽也看到有個哥哥還是姊姊在畫裡面的展覽品,當時我媽媽也跟我說:「你看那個人好厲害好認真喔,還這樣做筆記呢。」
當時我不以為然,殊不知多年之後我也成為了這一類的人,不過我其實並不會畫畫,甚至好久沒動畫筆了,比例上我抓不準,只是粗略的畫一畫,讓自己未來有些紀錄,回憶當時的感動和心得。
沿路觀賞,本以為「秦.俑 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只是單純的介紹兵馬俑和大秦文化,沒想到是整個歷史,從秦始皇之前的秦國開始介紹,裡面展出的文物也從最早期的秦文物展覽起,展場前段幾乎看不到與秦始皇相關的東西,卻也讓人能更了解「秦」的歷史。
前段的介紹與我所知想像的歷史竟然也有點關聯性,當年在構思大禹治水的奇幻(還是玄幻故事),我找了不少的夏文化資料,當時就看到與大禹一同治水的人之中,有一個人姓嬴,當時我的目標挺大的,我想把我腦子裡所認知(幻想)的歷史都寫出來,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發揮的點,因為當時我也知道秦始皇姓嬴,所以我將治水的那位「嬴姓」之人描繪成筆下的一個角色,不過最後我並沒有把這故事寫完,哈哈哈。
而這場展覽中,我聽到了有趣的導覽「秦在夏朝與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賜嬴姓,夏末年幫商建國,商滅不歸順,周勝,視嬴為戰犯,將此部族趕至西方甘肅。」
換句話說,秦基本上算是很會審時度勢的一個族群,他們總是能站對邊,成為歷史上的要角,然而到了周朝,卻站錯了邊,而從山東(遽聞秦初期的大本營是山東)被趕到甘肅當砲灰,征討西戎。
然而,即便周不再善待秦,秦的實力也足夠再次影起周的注意,他們善養馬,於是為周王養馬,並且一邊替周王養馬,一邊在西邊拓展領土,征服西戎。
除了文字上和語音的解說,總是會有些很特別的文物,透過物品,搭配上解說,更輕易的讓人能了解,當時的秦國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可惜無法每個文物都記錄下來,後面更是沒有時間把所有的東西都畫下來,又或者是我功力不夠,畫不出感覺,所以只好放棄繪圖,單純地用眼睛觀賞,用腦子紀錄。
不過在這場「秦.俑 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的展覽裡,我的確是看到了更多我想了解的東西,也加深了我對秦文化的了解,更欣賞到了許多漂亮的文物。
想當年的科技不發達,但是那些文物的卻是非常精緻漂亮,不得不佩服那些古人,竟有這般功夫,將這些器物做得如此美麗。
「秦.俑 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在 2016 年 08 月 31 日結束展覽,我覺得沒能去把展場後半段補齊有點可惜,不過未來應該還有機會看更多不一樣的展覽,這次的收穫也算是很多了。
不過,在展場裡我聽到不少媽媽跟孩子們說「這就是羋月傳的......」什麼什麼的(我沒仔細聽),讓我有點好奇那個是什麼東西啊?
有機會我好像應該也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