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在六鎮之亂後,不久分裂成東西魏,隨即東西魏又被權臣相繼竄國,高氏所建的北齊是個很有趣的國家,高家是個胡漢混雜的家族,胡人在北齊政權中地位很高,然而漢人勢力,很快便在北齊政府中嶄露頭角。
一言以蔽之,「比考試和鑽漏洞」全世界最佳者當屬漢族,當然這裡不再細究漢族的問題,它是一個很多元,很值得探討的課題,但是這裡只是小伽羅自己寫著樂的巴哈姆特而已。
在北齊的漢人,如楊愔、馮敬德、馮元熙等,都是一時名儒,在第二代權臣高澄主政時,北齊任官開始重視漢人,不再單純以年資入仕,因此許多青年才子紛紛加入北齊政府,使得北齊勢力很快地超越了北周。
在北齊的那一段歷史中,高長恭是最為人熟悉的名字,拜前幾年偶像劇之賜,他成了家喻戶曉的偶像人物,當然更多人知道的,是他另一個稱號 ─ 蘭陵王。
歷史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封號裏頭有「陵」這個字的,通常下場都不太好,例如海陵王完顏亮,高長恭的確命運乖舛,但他卻能名垂青史,甚至還有首主打歌 ─ 入陣曲,這實在羨煞了歷朝歷代的名將,所以某方面而言,他是幸運的,是被歷史所垂愛的。
洛陽之戰是他一戰成名的地方,當年隨他衝鋒陷陣的斜律光等人,在這一戰中表現精彩,卻鮮少被人提及,各位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他們沒有戴面具阿!
一個人想出名不外乎三種方法:第一噱頭十足、第二蠢到有剩、第三創造奇蹟。
洛陽之戰,高長恭一個人就包辦了全部,他帶著面具衝鋒陷陣,十足震撼的視覺效果,大家都傳著有個神經病戴著面罩,逢人便砍,這下子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以為北齊那出了個秘密武器,畢竟那時通訊不發達,前鋒來訊說「有個戴面具的傢伙衝進來了」,傳到中軍大帳時可能變成「有群戴面具的傢伙,從天上下來了。」
除了高調,高長恭為了救援金庸城(洛陽一帶),只帶著上百騎兵便衝了進去,當年騎兵可是號稱人間兇器,但區區數百人就去破陣,除了膽量還有一點蠢,歷史中有個定律,帶騎兵的出名機會最高,在戰場橫衝直撞當自家後院的,那肯定能名滿天下,所以自古以來,前鋒便是搶手職業,那裏陣亡率最高,但也最容易闖出名堂。
高長恭那區區數百人,就這樣一路橫衝直撞的殺到友軍城下,接著很戲劇化的讓大家看到我高家第一美男子的戰場氣概,就這樣換來了一首名垂千古的入陣曲。
入陣曲在前幾年,被一個知名搖滾團體拿來重新創作,新的元素和搖滾曲風,讓這首歌傳唱大街小巷,那慷慨激昂的節奏和歌詞,甚至被許多人視為心靈寄託,在那個衝撞體制的年代,入陣曲唱出了許多人的心聲,當然後來那個團體的事就不多說了,講到這就好。
真正的入陣曲,其實很緩慢、很沉悶的,有一種濃烈的肅穆的氣氛,即將上戰場,在那廝殺的地方,生與死道別之地,它其實更像一首輓歌,弔念那些生離死別的弟兄,所以它並不澎湃激昂,它的節奏很緩慢,不清楚這一段的人,肯定會聽到睡著,像是孔廟的佾舞,對這沒興趣的人,肯定會看到不耐煩,但喜歡的人,就會沐浴在那氛圍中,細細品味箇中美妙之處,每個人最樂曲的喜好不同,搖滾樂和清平調一樣都需要受尊重,因為熱愛音樂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孔廟的佾舞充滿歷史的價值,西門町的學生搖滾樂,帶來青春的熱力,所以那些老學究們,走下神壇看看世界吧,這世界沒有你想像的差勁。
在軍隊的編制中,一般而言,分成先鋒、中軍、後軍、糧草補給,另外還有負責掩護側翼的小股部隊存在,先鋒主要職責並非像高長恭那樣逢人便打,它主要是偵查,所以先鋒會不斷派出斥候進行回報,當然越來越多的先鋒們,幹起了單幹事業,大明開國雙壁之一的常遇春,他就是出了名的急先鋒,機會一來他就衝出去了,朱元璋的遠房親戚,李文忠也是急性子的傢伙,仗著打不贏還能騎馬落跑,他總是先打再說。
戰場千變萬化,真要照規矩來,那可能等到花兒都謝了,所以一般而言除非是主帥特別下令,否則先鋒官都被默許有自主作戰的權力,在一款我很喜歡玩的遊戲Total War中,我就很喜歡讓將軍自己衝鋒,但在真實戰場,主帥很少離開中軍的,因為主帥萬一躺了,那這仗就甭打了,同樣的,在作戰時只要擊敗敵軍的主帥中軍,那管他幾十路大軍來,通常都能獲勝。
徐達在對陣王保保時,不管損失多大,他就是死咬著對手中軍不放。同理土木堡之役,明軍尚有幾十萬大軍,但皇帝所在的中軍被衝破了,無人發號司令了,整個軍隊就只等著被宰了。
歷史總是造化弄人,除了高長恭有內建高敏捷屬性,可以讓他在槍林彈雨中穿梭自如外,幾十年後也出了秦王李世民,秦王是出了名愛出風頭,他手下大將個個都是使馬高手,例如秦瓊、程知節、尉遲敬德,簡而言之,他的天策府根本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先鋒集中營,有些人就是天生先鋒的料子,反而不適合當大將,例如程知節是絕佳的先鋒官,但若當了大將總是戰敗。
鐵鉆戰術是騎兵慣用的戰法,也是秦王最出名的戰鬥方式,他往往會派若干軍隊纏著對方,然後繞道給對方致命一擊,衝鋒時最拉風的肯定是他,但這種戰鬥風險很高,沒準一發冷箭就沒了,連玄武門也不必爭了,他的愛馬颯露紫就曾經有身中數箭的紀錄,怪的是秦王無論怎麼衝,總是傷不了他,要說是天命還真有那麼一回事,所以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大將,總是受人敬佩,因為他們是與死神打過交道的人。
秦王佩服蘭陵王的英雄事蹟,但是沒人替他作曲,所以他乾脆命人幫他寫了一段,就叫秦王破陣樂,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跟入陣曲類似,那年頭若有著作權法,這首肯定被禁播,有趣的是秦王的樂名叫「破陣」,而非「入陣」,這入和破之間是有差別的,秦王的破明顯帶有積極性,充滿張力和魄力,和入陣的感覺差距甚遠,然而秦王的破陣儘管名聲響亮,但曲調仍是緩慢、被一種情緒所渲染,不像他的「破」字如此昂揚。
戰場儘管是製造英雄的地方,但從這兩篇樂曲中,或許更能看出一種對人性的反思,還未到反戰的情緒,但卻充滿對同胞的思念,戰爭永遠不偉大,儘管英雄如高長恭、李世民,都只是時代的過客,他們甚至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