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列強風雲 : A國國王是我表弟,B國女皇是我外祖母,C國王后又是我的表妹,我們根本都是一家人
想說自從小說探討與ACG--外語的停下來之後,就沒怎麼再來一本正經的寫過東西了
前陣子看了外國學者弗格森(Niall Ferguson)寫的書"世界大戰:20世紀的衝突與西方的沒落"之後,決定來將該書探討一下(順便加入一些我手邊的史料與我自己對歷史的詮釋)
因此20世紀初列強風雲此一系列的文,不僅僅包含弗格森寫的東西,也包含我和同學之間各種不同的詮釋方式
如果有看官大大對近代歷史有興趣的話,或者是有發現我寫錯的地方的話,也歡迎能夠來分享或是指正
<親戚團召喚術 : 一個國王的喪禮,可以一口氣召喚九個國王>
雖然我只是個喜歡耍冷的宅宅,不過我其實也是個喜歡研究外國歷史的宅宅,而如今帶來的主要都是在講20世紀初的列強
那麼在我們開始這個主題之前,先在此帶來一張照片: 試問,請問下方的照片中,有幾個人互相是親戚?
好吧,其實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研究夠深的話,可能當下會憑直覺反應 : “那些長著八字鬍的,其實都是親戚吧?”
基本上,這樣的回答只答對了一半 : 因為這張照片中的九個人,在各種意義上(是的,不管是姻親的意義上還是血親的意義上)其實都是親戚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人其實都是國王 : 吾人不會吹牛,要是拿這張圖去餵狗的話,你就會發現這些人真的都是國王
這張照片其實是攝於1910年,當英皇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逝世的時候,包含英皇喬治五世(George V,愛德華七世之後的英國國王)在內九位親友於溫莎堡參與喪禮的照片
後方的六位國王由左到右分別是
-挪威 : 哈康七世(Haakon VII)
-保加利亞 :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葡萄牙 : 曼努埃爾二世(Manuel II)
-德國 : 威廉二世(Wilhelm II)
-希臘 : 喬治一世(George I)
-比利時 : 阿爾貝特一世(Albert I)
而前方的三位國王由左到右則分別是
-西班牙 : 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
-英國 : 喬治五世(George V)
-丹麥 : 斐特列八世(Fredrick VIII)
這張照片的意義,其實是非常重大的 : 整個歐洲所存在的皇室,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曾經一度幾乎都互相是姻親或血親
[薩克森-科堡王朝]
薩克森-科堡王朝(House of Sachse-Coburg)最初是德法邊境一帶,在拿破崙敗亡後崛起的一個小宗貴族
在拿破崙被英國打敗之後,英國取代法國成為主宰歐洲的國家,並且也正式的朝世界帝國強權邁進
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英國為了在歐陸扶植一個盟友(因為在拿破崙戰爭將英國捲入之前,英國只是偶爾會“關切”歐陸事務),於是扶植比利時建國
而在比利時建國為立憲君主國的時候,出身自薩克森-科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於是成為了比利時的開國君主(而薩克森-科堡-哥達[Sachse-Coburg und Gotha]至今也一直都是比利時王室的姓氏)
(圖中人物:比利時開國君主.利奧波德一世)
由於利奧波德一世為了確保能與英國長久同盟,因此利奧波德一世其實就數次的以比利時皇室成員為標的,與英國的皇室進行通婚
利奧波德一世本身就迎娶英皇喬治四世(George IV)的女兒夏洛特公主為妻(雖然該公主後來生病過世),並且他也將自己的姊姊嫁給喬治四世的弟弟愛德華王子(這個通婚的結果,生下了後來的維多利亞女皇[Queen Victoria])
後來利奧波德甚至還在喬治四世逝世之後,與繼任的英皇威廉四世(William IV,喬治四世之弟)商量讓自己的姪子亞伯特(Albert,也就是後來與維多利亞女皇結婚的亞伯特親王)與威廉四世的姪女維多利亞(後來的維多利亞女皇)通婚
目前我們可以發現,利奧波德一世其實就是維多利亞女皇的舅舅,而亞伯特與維多利亞其實是表姊弟(他們來自相同的祖父,也就是利奧波德一世的父親.法蘭西斯)
於是在威廉四世逝世,而維多利亞的父親也因病無法繼位的情況下,維多利亞以只有18歲的年紀登基成為大英帝國的新女皇(威廉四世並沒有留下子嗣,而繼承順位則是威廉四世>維多利亞爸>維多利亞),並且之後也與亞伯特通婚
然而,這個通婚系統的概念,才正要從這個地方展開序幕—因為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恐怕是連利奧波德一世都從未料想到的
[薩克森-科堡王朝 : 從姓氏到聯姻系統]
(圖中人物:維多利亞女皇與亞伯特親王全家福)
一位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主題寫書的外國學者,曾經針對薩克森-科堡王朝提出一個自己的詮釋 : 薩克森-科堡王朝不只是一個姓氏,而是一個通婚系統
事實上,這位學者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 因為這個最初用來維持比利時-英國同盟的通婚系統,其實被維多利亞女皇發揚光大,因而導致即使到了現在,歐洲各國有君主的國家,其皇室幾乎都與英國皇室有親戚關係的結果
對於19世紀的歐洲國家而言,皇室之間的通婚不只代表著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皇室成為親戚,更是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被綁在一起 : 畢竟如果大家都是一家人的話,戰爭就能夠被避免了吧?
然而對於當時歐洲的這些國家而言,國家之間的通婚也是有潛規則的,因為只有兩種國家是最適合被做為通婚對象的 : 一種是強大的國家(越強大越好),另外一種則是非強權的國家
以當時英國主宰歐洲的情況(作為最先工業革命,而且也打垮了橫掃歐洲的拿破崙的國家)來看,英國絕對是個很好的選擇 : 當然啦,也要看人家是否願意與你的國家通婚就是了
不過呢,在19世紀中後的時候,與英國通婚的國家其實多的很 : 普魯士(後來的德國第一帝國),丹麥,西班牙,挪威,瑞典…等等
然而,那也只是直接通婚的,因為與英國皇室為姻親的,甚至還包含了沙俄與荷蘭之類的國家
最後,如果針對同樣來自薩克森-科堡的血統來看的話,我們甚至還能直接把英國皇室的親戚擴增到比利時,保加利亞和葡萄牙呢(雖然後兩者的王室早就已經被推翻了)
首先,維多利亞女皇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其實就迎娶丹麥的亞麗珊德拉公主當太子妃,而且女皇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Princess Victoria,本系列的文中以小維多利亞稱之)也被嫁給普魯士後來的斐特列三世(Friedrich III)當太子妃
接下來,女皇的孫兒之中也包含了挪威未來的國王與女王(哈康七世與其妻.莫德[Maud]),德國未來的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也還包含了未來分別會嫁給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以及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Gustaf VI Adolf)的尤金.維多利亞(Eugene Victoria)的瑪格麗特(Margaret)
不僅如此,假如針對現在還存在的人物或國家來看,我們也會發現英國國內就存在兩位這個通婚系統下誕生的人物—伊莉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與她的丈夫菲力普親王(Prince Philip)
除此之外,由於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II)在血統上,可以被追溯至沙皇保羅一世(Paul I)與普魯士王斐特列.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的血統,因此尼古拉二世與德皇威廉二世其實也是表兄弟
再加上尼古拉二世的母親與喬治五世的母親都是丹麥王室的公主,因此就連沙俄皇室也成為了英國皇室的姻親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其實英國皇室的親戚,已經可以說是幾乎跑遍了整個歐洲
當時歐洲所有的王室,幾乎都已經是一家人了,但是這樣的情況也讓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 : 為何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爆發了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地將歐洲分成了兩個陣營 : 帶著比利時與希臘參戰的英國,法國和沙俄 ; 以及帶著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參戰的德國
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維持了半個19世紀歐洲和平的聯姻系統,在20世紀開始後的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就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