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主題為「學習」,進入正文前先定義兩個角色的意涵:
★ 學生:學習者或受訓練者
★ 老師:教育者或訓練者
有些人認為「學習」本身會跟一個人本身的「興趣」有關,但這邊萊德要澄清一下這樣的觀念並不是很正確。
所謂「學習」,只和「學習對象」,「學習工具」以及「學習方法」正確與否有關,其餘是沒有關係的。
★ 學習對象:
好比看書,就是跟書中的作者學習,聽演講就是跟演講者學習。
★ 學習工具:
好比學騎腳踏車,就需要有腳踏車,學寫程式就需要電腦或相關軟體。
★ 學習方法:
學習日程規劃,或參與演講活動等等。
★ 撇開沒興趣不談,一個人學一件事情或技能會學不好,只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 學習對象有問題,導致誤入歧途
2. 學習方法規劃不善,或是根本沒有擬定學習計畫
3. 每日學習時間過短,成效不彰
4. 學習時不專心,一心二用
5. 沒讓學習這件事養成日常習慣,一日討海,三日曝網
★ 觀念澄清:
任何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過程中「並不需要思考其他事物」,好比學游泳是模仿教練的動作,然後持續不斷的「反覆練習」才能學會,與「有沒有興趣」完全無關,只有自己「願不願意一直反覆再反覆的操練」以及「要不要學會」而已。
★ 學習 V.S. 訓練:
萊德到這邊所講的「學習」,是一個人「自動自發」的想去學會做某樣事情或技能,那「訓練」是什麼呢?
所謂「訓練」,跟「學習」一樣,本身早已除去「興趣」的概念,不同在於學生和老師是「經過篩選」的。
理想狀況中,老師「訓練」學生學會做一件事或技能,其過程中的「學習對象」,「學習工具」以及「學習方法」都是經過一系列的最佳化,甚至可以稱之為「系統化教學」。
比如說,游泳教練上課,一定是根據一套教學步驟,「循序漸進」並且「反覆進行」的「訓練」學生,必要時還會給予適當的「輔助工具」,例如浮板等等。
「系統化教學」有很多例子,像臺灣的「駕訓班」或是國外的「駕駛學校」這類型的機構就是一個典範,還有剛剛提到的游泳教練,或是選手參加運動賽事,以及大眾健身房的各類型體育教練,也都是所謂的「系統化教學」。
使用「系統化教學」來訓練技能最大的好處在於:學生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並減少過程中需要「試錯」的機率。(因為需要試錯的地方老師都先經歷過了XD)
★ 觀念澄清:
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是最輕鬆的。
學生不需要自己去挑選學習對象,有專人幫你服務,篩選優質老師,甚至會提供學習工具。
學生也不需要自己擬定學習計畫,有專業的老師幫你規劃課程,並安排學習時段。
換句話說,在「訓練」過程中,老師通常要比學生還競競業業。
★ 以學生角度來比較兩者:
學習
金錢成本低,時間成本高,難度高
訓練
金錢成本高,時間成本低,難度低
★ 結論:
綜觀來看,以學生的角度是受訓練會比較輕鬆,因為通常只要付了學費,就能享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師資。
相對的,自主學習反而有難度,而且缺乏督促,很容易就放棄或因為各種因素中斷原先的學習計畫。
但這邊還是提醒大家,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一個有自學能力以及習慣的人,可以自己當自己的老師,每天隨時督促自己學習新東西,獲取新知,提升技能,未來不管求職或是交際,都能無往不利,一路順遂喔!
此外,這邊再分享一個重要觀念給巴友們,許多行為心理學專家都指出要養成一個習慣,必須至少要 21 天重複去做那件事,而且不能中斷,如果你想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請試著在一天之中規劃一時段,最好是一個小時以上,專心去學一件事物,前期或許會覺得很怪,但久而久之,學習就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囉!
最後,敬祝大家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很愉快並且順利:D
by La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