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諸多手機品牌和資本血洗過後的創業公司也隨之快速調轉創業方向,從所謂的智慧手環和手錶跳脫到 VR 的浪潮之中,於是我們看到了和當初手環、手錶上似曾相識的場景——全世界都在做 VR 頭戴裝置。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可選範圍增加反倒刺激著一部分人的選擇障礙癥復發。而其實在如此多的 VR 頭戴裝置中,也的確能分出個三六九等。
入門版的 VR——Google Cardboard
Cardboard 是 Google 為了普及虛擬實境推出的一款紙板製作的 VR 頭戴裝置,在 2014 年 Google I/O 大會上做為禮物贈送給與會的開發者。整個 Cardboard 以硬紙板為材料,另有雙凸透鏡、磁石、魔力貼、橡皮筋等零件,可以輕鬆組裝完成,成本低廉。2015 年的 Google I/O 上,Cardboard 也獲得了更新,Google 同期公布了
第二代 Cardboard 的詳細參數細節和製作技巧,所以你自己動手就可以製作出一臺這樣的 VR 裝置。
對應著硬體產品,Google 推出了 Cardboard、Cardboard Camera。前者更像是一個 VR 應用商店,內含已安裝的 VR App 以及應用推薦,後者則是一個在手機端拍攝虛擬實境內容的相機 App,和 Google 原生相機應用自帶的球形照片 Photo Sphere 有些類似。打開相應 App,插入手機就能體驗到入門版的 VR。目前在 Google Play 商店已經有多款遊戲可選,比如 Titans of Space、Deep Space Battle,最簡單的應用便是觀看全景照片、影片。
這幾乎是最入門的 VR 體驗了,成本擺在這裡,你也不能夠奢望太多。但是已經足夠你去了解 VR 基本的工作原理,無論是遊戲還是影片,手機端被分成左右兩個多邊形畸變的畫面,透過 Cardboard 的透鏡把畸變畫面還原成正常比例的影像。類似的裝置在 Google 官網和萬能的某寶上都有售,價格在人民幣幾十到上百元不等。
溫飽水準——Gear VR
這一類是產品比較集中的區間。其中體驗最好的莫過於三星的 Gear VR,基本原理與簡陋的 Cardboard 類似,但內部集成了額外的感測器,比如距離感測器檢測用戶的佩戴姿勢,可調節屈光度,另外在頭戴裝置一側加入觸控區域方便在頭戴模式下的操作,整體的佩戴舒適度也要明顯優於 Cardboard。
它與 Oculus 的合作也給產品的品質提供了某種形式的背書,三星負責硬體的製造,被社交巨頭 Facebook 收購的 Oculus 負責軟體和內容部分,配合著三星 Galaxy S6 和 Note 系列手機的 2K 螢幕,在畫面精細度和延遲上都有不錯的效果。
在三星之後,陸續有其他手機品牌推出相近的產品。上月舉辦的 MWC 2016 上,LG 成了最新一個加入的品牌,推出 360 VR 頭顯裝置,其構造和工作原理與三星的 Gear VR 並無多大差異,同樣需要配合最新的 LG G5 來使用。對於人類的下一個計算平臺,中國品牌也沒有缺席,比如擅長造勢的樂視,以及設計、體驗見長的錘子科技。VR 的局面也許會比當初的可穿戴裝置更熱鬧,但其技術投入、內容建設的難度也更大。
這類設備的價格在千元人民幣左右,以現在銷量最高的 Gear VR 為例,中國售價在 1,500 元左右,而在國外的一些推廣中,預定 Galaxy S7 / S7 edge 新品便可獲贈一臺 Gear VR。
想以這種方式體驗 VR 的成本則是一支高階 Android 旗艦機外加一臺 VR 頭戴裝置的價格,在付出的成本和獲得的體驗上都能取得折衷的效果,前提是你選對了產品。
金字塔頂端——HTC Vive、Oculus Rift 和 PS VR
上面這個順序並不是隨便編排的。綜合我個人以及國內外媒體同行的體驗,HTC Vive 有足夠的理由排在首位,它擁有更大的活動範圍,不必把玩家禁錮在椅子上,肢體動作的捕捉、低延遲、高清晰度,這些都是它超越另外兩款的原因,也能帶來更真實的沉浸感,
而 Oculus Rift 失分的地方主要是不具備可移動性,其他性能指標與 HTC Vive 相差無幾:
OLED 螢幕,單眼 1,080×1,200 解析度,符合人體工學的 Touch 控制器。
▲ PS VR 以 PlayStation 4 做為主機。(Source:Gizmag)與前兩款裝置相比,PS VR 在體驗上略輸一籌,單眼解析度 960×1,080,畫面清晰度不夠。當然,如果你之前沒有試玩過 HTC Vive 或是 Oculus Rift,可能會驚呼這就是 VR 的未來。其實這種情況也無可厚非,這跟高冷的 Hi-Fi 是一個道理,創新 Aurvana Air、森海塞爾 IE80、AKG K3003,這是一個進階的過程。用一句很俗的話來講,一旦你體驗過了更優秀的產品,之前的都會成為將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對於 LG 360 VR 和三星 Gear VR 提不起興趣,因為他們早就體驗了更好的 HTC Vive、Oculus Rift 等。進階之路不可逆,你無法指責他們的不屑一顧。
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都將在 4 月前後正式發貨,而 PS VR 的售價和上市資訊則會在即將召開的 GDC(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公布。
三者中體驗稍遜色一些的 PS VR 成本優勢明顯,其搭配的主機是 350 美元的 PS4,VR 頭戴裝置本身的售價即便達到 800 美元,也在價格上有很大的優勢。
而如果你希望一步到位,直接用上 HTC Vive,你所需要的就不僅僅是一臺 PC 了。夠大的空房間(4.5 公尺×4.5 公尺,或稍小一些)才能讓你更酣暢地沉浸在虛擬實境之中,雖然 Vive 也可以坐姿操控和體驗。
近在眼前的未來
社群媒體的慫恿和追捧之下,VR 正在成為下一個風口上的豬。任何產業發展初期的限制它也無可倖免,比如內容稀缺、生態單薄,FaceBook 創始人、CEO 祖克伯在 MWC 2016 上給三星站臺時透露的資料顯示,現在 Oculus 商店中應用程式數量超過了 200 款,而得益於 Facebook 這張全球最大的社群網路,它在全景(360 度)影片內容要豐富很多。
從另一方面來講,搖籃中的 VR 需要的可能不是萬千充數的平庸之作,而是製作精良、交互順暢的遊戲、影視大作,也就是常說的殺手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