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Euro)的問世,為國際貨幣制度自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以來,所面臨的最大變革。歐元為歐洲貨幣聯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EMU )自1990年1月1日起,通行於歐元區之單一貨幣。 EMU的11個會員國,包括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保、荷蘭、奧地利、葡萄牙及芬蘭,皆為歐元的創始會員;希臘則於2001年1月加入,之後,斯洛維尼亞、賽普路斯、馬爾他、斯洛伐克及愛沙尼亞亦相繼加入,截至2012 年底歐元區共有17個成員。
歐元的名稱,係由歐元區各會員國領袖於1995年12月的歐盟高峰會上所共同決定。歐元的符號為€,類似於英文字母 E之大寫,其上2條平行線意謂歐洲(Europe)之第1個字母及歐元的穩定性 · 而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正式交易名稱為 EUR。雖然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即已誕生,但一開始僅止於扮演記帳通貨而已;實體的鈔券及硬幣,則遲至2002年1月1日才正式上路;迨至2002年3月1日起,歐元始成為歐元區的唯一法償貨幣,至於其他各會員國的本國通貨則喪失法償資格。然而,自歐元區成立以來,ECB(歐洲中央銀行)不涉及任何鈔券業務,因此實際上,目前只有歐元區會員國央行負責流通、收回、處理及庫存紙鈔的業務。
不論歐元紙鈔實際上在哪個國家流通,流通的紙鈔係計入ECB資產負債表內,並根據某個固定的比率(Fixed Key)分配到歐元區會員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事實上,一國流通的紙鈔數量不再是確定的,因為有無紀錄的歐元區跨境現金流動,例如旅遊業。
至於歐元區的硬幣發行,係由歐元區會員國負責,並由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來協調。雖然歐元區國家為歐元硬幣的合法發行人,且負責硬幣的設計、技術特色與鑄造。然而,ECB負責每年批準歐元硬幣的發行量,它也獨立鑑定鑄造硬幣的品質。
接下來我們又提到歐債危機(希臘債務危機)的起源。
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發生後,雖然ECB也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但以德國央行為範本成立的以穩定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的ECB在降息上表現得遲緩消極,在制定刺激政策「退出策略」時卻積極主動,在形勢略有緩和之際連續加息,這些都是基於「穩定物價」的考量。
這種相對保守的貨幣政策對因經濟結構而遭受次貸危機嚴重衝擊的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是相當不利的,必然造成這些國家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導致其財政赤字不斷加大,主權債務(sovereign debt)風險不斷累積,絕大多數歐元區政府預算遠遠超過了3%的標準。當主權債務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因為一些特定條件引發主權債務危機。
※根據信用違約交換(CDS)合約價的數據製成的世界各國主權債務風險排名圖。
歐債危機是從希臘開始的。加人歐元區以後,在歐元不斷升值的背景下,導致希臘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弱化,因此,為加快經濟發展,希臘對旅遊業、房地產業、航運業等服務業加大了投資力度,其投資規模超過了自身能力,導致負債提高。2010年服務業在GDP中佔比達到52.57%,其中旅遊業約佔20%,而工業佔GDP的比重僅有14.62%,農業佔GDP的比重更少,為3.27%。
次貸危機爆發後,國際航運業和旅遊業進入周期低谷,景氣度不斷下滑。而希臘的債務負擔卻不斷增加,截至2010年希臘政府的債務總量達到3286億歐元,佔GDP的142.8%,導致希臘償債能力大為下降。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穩定暨成長公約(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s)』規定的3%和60%的上限。
鑒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惠譽國際(Fitch Rating)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歐債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希臘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2009年後希臘的債務比重每年都以15~20%的速度在增加。
此後,希臘債務危機迅速蔓延到其他歐元區國家。危機的蔓延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包括貿易聯繫、跨境金融風險敞口(Risk Exposure),也包括降價出售、安全投資轉移、緊急改革引發的政治不穩定和預期反應。
先是愛爾蘭(2010 年11月21日),之後是葡萄牙(2011年5月17日)都申請緊急貸款,IMF、EU和ECB共同達成了金融援助方案。2011年下半年,歐洲主權債務風險逐漸蔓延至義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國等歐元區核心國家。
※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截至2011年第3季,希臘債務總額3,293億歐元、葡萄牙為1,612億歐元、義大利為1兆8,428億歐元、愛爾蘭1,479億歐元、西班牙西班牙則為6,418億歐元,光是這5個國家,債務總金額就高達3.12兆歐元。
與此同時,從主權信用危機又衍生出銀行危機。由於歐洲銀行業持有大量歐洲國家(PIIGS)國債,隨著危機深化蔓延,歐洲銀行業面臨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2011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末,歐洲商業銀行間市場不能正常運作,同業拆借利率上行;歐元區內中小企業融資壞境惡化,各項信貸增速放緩。
經初步計算,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法國和奧地利共19家大銀行在2012年擁有到期債各約3250億歐元,光是減記(債務在規定期限內無法償還.並且確定無能力償還時。將債務作為不良債務進行核銷)50%的希臘國債這一項,將使歐洲銀行業面臨1000億歐元的損失。
※希臘政府債務高達2330億歐元,佔GDP的175%,大約有2000億歐元是向歐元區國家、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借來的,這些國家、組織借錢給希臘是為了避免希臘拖垮歐盟經濟,其中最大債權國是德國。
到2012年,危機進一步蔓延,並且從主權信用危機、銀行危機又進一步衍生出貨幣危機,希臘退出歐元和歐元崩潰的風險加大。希臘由於在2012年大選中支持撙節政策的政黨都受到選民唾棄,而宣稱「要在希臘邊境布滿地雷」的金色黎明黨(Λα?κ?? Σ?νδεσμο? – Χρυσ? Αυγ?)進入議會,從而可能使得之前與歐盟達成的財政緊縮計劃面臨執行不暢的風險。
2012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希臘需要償還的債務本金為122億和79億歐元,如果希臘無法執行原有的救援計劃和緊縮措施,則超這20%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使得希臘根本無法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希臘最後的歸途就是主權違約,同時也可能被歐元區拋棄,被迫退出歐元區。
※2015年希臘國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票數當選總理的激進左翼聯盟領袖「阿列克西斯·齊普拉斯(Αλ?ξη? Τσ?πρα?)」。
◎參考資料:「用地圖看懂全球經濟趨勢」「國際金融小辭典」「後危機時代國際貨幣政策協調研究:基於金融穩定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