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今年已經更新過兩次主機了,不過都限於小部份的更動,
前兩次的更新可參考以下開箱 -
結果前陣子還是覺得沒在碰遊戲了,拿750Ti其實滿浪費的,就用3K多的價錢拋掉了,
導致又回歸內顯的行列.... 但是忘了很重要的一點,Z87那張的內顯似乎怪怪的,
變成又只好把主機板也一起換了,一直在猶豫H97跟Z97要怎麼選,
經過一番考慮,Z97的功能大多都用不到了,且H97的晶片組也能小超頻了 (僅CPU)
缺少的是RAM不能大超頻、CPU不能調外頻,但電壓部份跟倍頻則可以自行更動,
因此選擇了 ASUS 的 H97 PRO-GAMER
這張板子除了品牌偏好外,還有黑頻果可以玩,供電部份CPU則有8相供電,
且一樣有M.2插槽可以玩,SATA部份比較可惜,僅有6個而已。
另外也順便把之前買的T34 256G出售掉,換了M.2界面的美光MX200 250G SSD
好啦,那就來看正文吧
▼ 本次更新的內容一覽,基本上就是M.2 SSD + MB而已
▼ 本次主角 H97 PRO-GAMER
▼ 順便換的M.2界面MX200 250G,裝上後要從BIOS自己開啟M.2裝置,不會自動啟用
▼ 背面介紹了這一代的PRO-GAMER有的設計,基本上沒有特別在看的...
▼ 這一代H97晶片組多的功能,我是覺得只有M.2比較實用,音效什麼的還是無視吧
▼ 打開後很簡單的就是抗靜電包裝,跟一般的主機板沒啥不同
▼ 這一代的配色跟ROG系列類似,據說PRO-GAMER的產線算是ROG的入門款 同樣5年保
▼ 驗明正身,H97 PRO-GAMER
▼ 北橋的散熱片可以區分Z97、H97、B85的差別,這邊外型都有不同
▼ CPU供電部份,採8相供電,對於4代的處理器來說綽綽有餘了
▼ 這一代新配的M.2界面插槽,算是多了一種SSD的選擇
▼ 我的話是選擇C/P值較高的美光MX200 250G,最近的美光也相當的成熟了
▼ 同樣是這一代都有搭配的SATAE界面,可以突破SATA3的速度上限,要占用兩個插槽
▼ 幾乎是必備的原生USB 3.0插槽,不過熊的機殼是老殼了,沒有原生前置可以裝。
▼ 少見還有保留PCI插槽的現代板子,剛好熊的SATA擴充卡也可以用到,相當不錯
▼ 最近很愛強調音效的部份,不過說實在的... 有外接DAC或是小玩耳機的都可以忽略了
▼ CPU 腳座的部份,1150腳位,可通用第4代Core跟第5代Core。
▼ 盒內全部的東西僅有這些,也算是夠用了,多的也用不到
▼ 原本使用Z87的樣子,總共1臺BD機 + 3臺DVD機 + 1 SSD + 2 HDD
▼ 同為ASUS的 Z87-C,大概2013年7月使用至今
▼ 拆光光,其實這機殼雖然舊,不過被板相當厚,振華的這款其實很不錯。
▼ 最後一眼,順帶一提當初風扇裝錯方向
▼ Z87-C僅有4+1相供電,對於要超頻來說是夠,但高頻率下還是有風險
▼ 換裝上本次的主角,H97 PRO-GAMER
▼ 驗明正身,算是非常早的那批4770K,同為2013年7月購入,目前完好無缺
▼ 畢竟要超頻嘛,用貴一點點的酷媽X1散熱膏,之前原價屋的朋友送的 也不用錢
▼ 個人比較習慣中間一塊,然後直接壓上散熱器來自己填平
▼ 最後裝上散熱器,這次有裝正了,不過說真的這顆超級難裝,用了15分鐘才好
▼ 上機,還有一張SATA擴充卡沒裝上去
▼ 先不蓋側板和頂蓋,增加空氣對流,穩定後再蓋回去
開箱就簡單一些了,重點比較放在超頻的部份,
畢竟之前Z87最高紀錄僅在4.3Ghz附近而已,再往上很難過的了高壓測試,
想看看8相供電的板子對於這顆4770k能榨到多少性能出來,多少玩玩看也好
測試平臺 :
CPU : Intel Core i7 - 4770K with 酷媽 X1散熱膏
FAN : 酷媽 V6GT 手動控制轉速 600rpm~2200rpm
RAM : 創見 DDR3-1600 8G 1.5V *3條、十銓 DDR3-1600 4G 1.5V *1條
MB : ASUS H97 PRO-GAMER
SSD : M.2 美光 MX200 250G
GPU : Intel HD4600 512MB 1.35Ghz
PSU : 酷媽 G650M 半模組化 650W 80+銅牌
測試環境 : 冷氣房 攝氏23度
▼ 先來跑一下全預設
[email protected] (自動TC至3.7Ghz)
可以注意一下溫度的部份,CPU僅30度而已,跟室溫僅差7度,非常的涼快
而多核心測試跟4790K相比有非常明顯的差距,單核心則比較接近一些。
▼ 再來直接衝上4.4Ghz看看,這時候已經超越Z87-C的極限穩定值了
這邊可以看一下,光是4.4Ghz時待機就已經讓CPU衝到40度以上,電壓約在1.26V穩定
而滿載的時候呢? 電壓會自動往上到1.27V左右,而溫度是相當驚人的80度了
同場加映,4.5Ghz時的滿載溫度,幾乎是每100Mhz就往上5度的幅度,
電壓已達1.29V、風扇幾乎衝上85~90%左右才壓的住,2100rpm
▼ 最後測試,穩定的極限在4.6Ghz,卡在溫度控制上會有問題,不敢超過95度的安全範圍
理論上等冬天的時候10度左右應該可以衝上4.8Ghz,有待測試。
有趣的在,4.4Ghz 與 4.6Ghz 的情況下,電壓不同但待機的溫度相差不大,
那麼滿載的情況呢?
室溫23度的情況下,電壓衝上1.317V先不說,光溫度已經在88~90度之間遊走,
CPU風扇大概95%的速度在轉,2200rpm真的不是普通的吵,而且還壓不太住...
最後來個簡單的表格,可以參考一下。
|
3.7Ghz |
4.4Ghz |
4.5Ghz |
4.6Ghz |
CPUmark |
638 分 |
766 分 |
781 分 |
801 分 |
CPU-Z |
1406 / 4893 |
1683 / 6170 |
1722 / 6322 |
1759 / 6495 |
R 11.5 |
7.39 pts |
9.61 pts |
9.83 pts |
10.06 pts |
R 15 |
682 cb |
882 cb |
901 cb |
922 cb |
最高溫度 |
未測 |
80 ~ 81 度 |
84 ~ 85 度 |
88 ~ 90 度 |
其實說真的有沒有超頻根本沒啥感覺,平常電腦只聽聽音樂當訊源而已,
上上網大概i3就夠用了,超頻單純只是 "爽度" 而已
從CPU-Z的測試中可以看到,在4.4Ghz時已經完全超越4790K的性能,
主要是因為4790K預設情況並不會4個核心全跑最高時脈,這時4770K就會優於他,
而目前小測的極限落在4.6Ghz附近,卡在溫度控制不住,且電壓已經偏高,
1.317V對於22nm的處理器來說似乎偏高了,且Haswell架構高於1.25V就會爆走,
導致目前不敢往上衝到1.35V左右,溫度破100度應該是預料中的情況了,
但目前也沒有換散熱器的打算,這顆酷媽的V6GT已經征戰多年,解熱能力也不差,
從X4阿速龍、X6龍王、FX8打椿機、到現在的4770K都沒有說很不好用什麼的,
而目前的穩定使用情況如下,
CPU 最低時脈 4.1Ghz 、自動超頻至 4.3Ghz 、電壓固定 1.224V
待機溫度約 38度 ~ 47度 ,高負載約在 75度 ~ 78度
GPU 最低時脈 600Mhz 、最高超頻至 1.45Ghz 、電壓固定 1.100V
最後,說真的4770K滿好用的,再戰幾年應該沒問題,
不過下個月... 應該會從日本帶一顆第5代的 Core i7-5775C 回來... 畢竟臺灣買不到
而且這顆有128MB的 eDRAM,外加地表最強內顯... 同樣不鎖倍頻,14nm架構
這次選H97晶片組也是這個關係,保留一條升級的後路也是不錯的考量
感謝各位的賞文,本次開箱測試到此結束,有問題歡迎提出。
熊 2015 / 09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