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在獨立之後就已經對坦克有充足的興趣,1919年以來這類武器的價格可以說是高不可攀的,所以捷克只好向法國購買6輛二手的雷諾(Renault)FT-17。
另一方面,因為這些支持捷克建國的法國軍事觀察團員了解,捷克有足夠的能力生產坦克,在觀察團秘書長佩爾(Pellé)與國防部長Klofá?e(Václav Jaroslav Klofá?,時任捷克斯洛伐克國防部長,1868年9月21日至1942年7月10日)決定讓捷克生產75輛FT-17。
這75輛坦克當然不是免費的,捷克必須給法國50萬克朗(koruna)作為購買生產授權的費用,這對於1918年建國不滿一年的捷克來說,是筆會讓國庫空虛的經費。這讓捷克國防部長與財政部長吵架,因為如果支付這麼大筆的金費,捷克絕對會破產。同時也因為拖延向法國交付購買計畫,使得法國生氣的拒絕捷克所提議的"一輛一輛交付,一輛一輛給錢"。
隔年,捷克軍方私底下向法國談判,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刪減國防預算,一些"非法"的購買與談判終於在1921年完成了購買第一輛FT-17,1923年開始,捷克軍陸續接收來自法軍的機槍與坦克(當然不是免費的,戰車砲與機槍的版本都有)。
這一類的坦克被視為是過時的,FT-17被用來訓練坦克兵,以及與步兵、騎兵的協同作戰訓練,但是這樣對FT-17來說是非常嚴苛的,也因此在1927年至1928年間大修。直到1939年,連主要武裝皮托SA-18 37mmL/21戰車炮都劣化的情況下,有數輛換裝Tě?ky kulomet vz. 7/24(7.92mm)機槍的實驗車,但依然不足以維持作戰數量。
在1934年間被採用的LT vz.34逐步淘汰了這些坦克,德軍佔領時也對他們沒有興趣,據信在1950年代還存在於捷克軍中,之後就被報廢了。
剛進入捷克軍的FT-17還裝備SA-18步兵炮。
主武裝改為Tě?ky kulomet vz. 7/24的FT-17。
詐欺敵人用的偽裝坦克。
------------
另外,在這邊分享一輛有趣的火炮牽引車,他的驅動方式有兩種,輪胎或履帶,這是相當特別的,這個計畫在捷克正在因為要不要購買FT-17的爭吵時完成的,當然輪胎和履帶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下所使用的移動手段,捷克主要的想法是,減少切換不同移動環境時,所造成的零件損耗。
這種想法不是第一次出現,美國克莉絲汀(Christie)公司就開發過一系列可以將履帶卸下,直接使用著陸輪行駛的坦克。捷克陸軍則向Hanomag公司購買了WD-50拖拉機(這輛拖拉機後來允許?KD 生產),他有更複雜的系統-可以選擇將外側的輪胎放下,可是需要15分鐘的轉換。
軍方要求Ringhoffer(也就是後來的Tatra)、?koda、?KD合作研究,所生產出的兩輛原型車被稱為KH-50,這是一輛火炮牽引車。
KH-50一系列的測試相片。
這兩輛原型車在經過捷克陸軍密集的測試之後,捷克軍方認為性能不理想,便將第一輛需要維修的KH-50報廢,並將第二輛KH-50安裝了一個圓筒形的砲塔,並放上3,7cm KPúV vz. 34步兵砲。
經過一系列測試之後,軍方把步兵砲換成Tě?ky kulomet vz. 24機槍(7.92mm),很快的,這個型號被指定為KH-60,在1930年代出現的這個計畫顯得相當落伍,所以沒有量產計畫,這個車款主要被用來培訓坦克兵,在1935年就被淘汰了。
?KD曾為了這輛車設計了一個升級款-KH-70,但是這輛坦克失敗的地方在於,Tatra、?koda、?KD三間公司的履帶驅動模式不同、零件也不同,無法通用,導致使用上的困難。1932年軍方將Tatra、?koda各自發展出的重型坦克的驅動模式組合這個複合系統(履帶與輪胎複合驅動系統-Vollmer?v),結果也是失敗的。
KH-70,砲塔應該是不同型號所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