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準備讀社會所,所以得補強社會學。我的教授聽了,立刻給我了下馬威。「社會學是很難、高度抽象的學科,儘管我看了Karl.Marx、Max Weber、涂爾幹、孔德...的那些社會學家的著作,但根本看不懂。我舉個例,光是『甚麼是社會?』,我就搞不清楚了。」說罷,教授盯著我,似笑非笑:「兔子,你很行。念沒幾本書,就跟其他念了四年的社會系學生拼,我給你個大拇指。」
在這段談話之後,我內心留下了強烈的危機感。於是翻了些正經的翻譯教科書看看,發現根本看不懂他們在寫什麼,歸納原因大致如下:
前天購入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昨天也問到我的朋友對社會學的看法,以及有沒這認識這方面的同年專家。該書,是社會學大師韋伯的經典名著,而雖然有他其他書,但這本一直遲至昨日才入手。說起來很微妙,從其他學者談韋伯的著作,我總看不懂,但親自閱讀韋伯著作,卻覺得清晰明瞭。至於同年專家,他日在寫信查訪吧,畢竟我需要一些學術支援。
想起來政治系有個社會學底蘊深厚的老師,但人目前病假中,他日寫信叨擾,希望能有些收穫。
在這段談話之後,我內心留下了強烈的危機感。於是翻了些正經的翻譯教科書看看,發現根本看不懂他們在寫什麼,歸納原因大致如下:
一、不熟主題及案例:社會學由歐美發展,其產生的理論,也自然是解決當地問題的問題意識及方案。所以,若要讀懂理論,一定得知道理論是從哪些案例誕生的。但光是這樣還不夠。
二、有時你不懂某理論能從案例中導出得理所當然。這可能因為:(一)該理論的術語語系統,既產生於陌生的案例(EX:俄國共產革命),也產生於其他你所不知道的理論(EX:馬克思的資本論和經濟哲學手稿、社會資本);(二)該理論預設了與你所不熟悉的文化傳統、常識,當作者沒解釋清楚的情況下,你當然無法理解理論(EX:基督教文明對人性的預設)。
三、社會學的話語風格(幾乎是在讀散文就算了;尤其書寫語言還不是母語的時候,想哭)
前天購入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昨天也問到我的朋友對社會學的看法,以及有沒這認識這方面的同年專家。該書,是社會學大師韋伯的經典名著,而雖然有他其他書,但這本一直遲至昨日才入手。說起來很微妙,從其他學者談韋伯的著作,我總看不懂,但親自閱讀韋伯著作,卻覺得清晰明瞭。至於同年專家,他日在寫信查訪吧,畢竟我需要一些學術支援。
想起來政治系有個社會學底蘊深厚的老師,但人目前病假中,他日寫信叨擾,希望能有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