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創作內容

2 GP

【三國】論陣形之一

作者:阿啡│2010-03-22 09:38:22│巴幣:0│人氣:525
在巴哈三國版回覆網友對陣形的提問,難得有此興致,集結回文成篇,更新網誌。

> 看了那麼多古代片跟三國志打仗都要擺陣
> 為什麼要擺陣可以展現擺陣人的智慧跟能力?
> 人家擺了陣一定要去破陣麼???
> 直接衝過去打不就好了? 我會先放箭陣騎兵衝鋒步兵墊後這樣直接打不比較快?

你這樣就是布陣囉。

類似的陣法,三國志也有記載,

三國志袁紹傳裴注引英雄記
(袁)紹自往征瓚,合戰於界橋南二十里。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私註:
公孫瓚布陣是:步兵為方陣;騎兵在左右兩側,白馬義從乃「白馬數千匹,選騎射之士,號為白馬義從。」基本也是騎兵。公孫瓚是以騎兵主力,步兵為合後。

三國志袁紹傳裴注引英雄記
(袁)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彊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彊弩雷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

私註:
麴義以步兵八百在前,弓兵千人在中,袁紹將步兵數萬結陣在後。
從公孫瓚的騎兵「直接衝過去打不就好了」的戰法,可以知道光是弓兵一千就可以對一萬騎兵有如此殺傷力,直接衝過去的打法是可能全軍覆沒的。

三國志袁紹傳裴注引英雄記
(公孫)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義追至界橋;瓚殿兵還戰橋上,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餘眾皆復散走。紹在後,未到橋十數里,下馬發鞍,見瓚已破,不為設備,惟帳下彊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瓚部迸騎二千餘匹卒至,便圍紹數重,弓矢雨下。別駕從事田豐扶紹欲卻入空垣,紹以兜鍪撲地曰:「大丈夫當前鬥死,而入牆閒,豈可得活乎?」彊弩乃亂發,多所殺傷。瓚騎不知是紹,亦稍引卻;會麴義戰迎,乃散去。

布陣其實是要發揮最大作戰力,你說先放箭,那就是用遠距攻擊先減少對方兵力以及稍挫對方士氣;騎兵衝鋒,重視馬匹機動力與衝擊力以傷敵;步兵殿後,就是補刀或掃蕩。

你可能會說這只是兵種相剋而已不是嗎?

布陣的用意之一,就是善用兵種,你總不可能把弓兵、馬兵跟步兵放在一起衝鋒吧。

兵器\兵種混搭的陣法也有,有名的如戚繼光的鴛鴦陣。

鴛鴦陣
鴛鴦陣之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籐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籐牌手執輕便的籐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籐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籐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引自上貼連結)


鴛鴦陣的協進組合運用

鴛鴦陣主要是對付沿海來犯的倭寇,亦即步兵。
倭寇放箭、鳥銃,鴛鴦陣有盾牌;倭寇用長槍,長刀,鴛鴦陣有狼筅;後方還有我方長槍掩護,在後方有短刀手隨時準備近戰。

如果步兵真的直接衝過去:隊伍三三兩兩、或縱隊或橫隊,毫無紀律與陣行編排,那不是找死嗎?

> 例如: 像電影赤壁孔明擺的八卦陣一定要進去麼那不是找死帶隊的是
> 要展現自己很猛很厲害?  打勝仗比較重要吧! 打贏了面子有那麼重要?  
> 打勝仗誰會說那麼多

學理的東西是可以引經據典,但我也不是很熟,講通俗一點。


陣形可想成是隊形,精簡的說是如此。

陣:軍隊作戰時所布置的隊伍行列。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教育部國語辭典)

鴛鴦陣一隊才十一人,但也以陣為名,實則為一隊而已。 但這十一人組成的小隊,卻可以協同數個小隊而成一大陣,要大可大,要小可小。鴛鴦陣,獨力作戰他很行;協同戰鬥更威猛。

對陣形的印象,部分網友可能停留在吳宇森《赤壁》八卦陣,心想一個正常人眼見對方有一堆人排成似像非像的隊伍,我犯不著走進敵對人潮中,何不繞旁邊去偷打他兩槍就好了?正當你繞旁邊想偷打時,埋伏在你後方的諸葛亮軍剛好殺出,伺機而動的周瑜軍也從你兩側殺出,此時那堆似像非像的隊伍卻正好反過頭來打你,你才知道自己以中了四面埋伏,落入對方布下的陣形。

現代戰爭需要隊形(精簡版的陣形)、兵法嗎?

《孫子兵法?始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只要是作戰,你不想死就是讓對方死,要讓對方死且自己全身而退,就很難規規矩矩的來。人生不是武俠小說,隨便可吃大還丹、隨地可撿《易筋經》、隨時可遇風清揚、無名老僧。岔題一下,就連武俠小說也搞陣形,《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幫助蒙古西征即善用陣形、《神雕俠侶》中全真教的北斗七星劍陣。

中國有句老話叫先禮後兵,就算雙方交戰,也要先搞好禮貌做好禮數,最常見的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我們用現代觀點很難理解美國獨立戰爭時兩軍對陣,一方列好隊伍等對方先開槍後再開槍的行為,貌似很愚蠢,但卻很符合先禮後兵,這在西方叫騎士精神。參看梅爾?吉伯遜《決戰時刻》。
 

快轉至7:00以後

《決戰時刻》也有單兵(實際是三兵)作戰的精彩畫面。梅爾及其二幼子在樹林埋伏二十餘人的英軍隊伍,善用地形與隊伍位置變換,成功格殺二十餘人,雖然電影情節誇張,但仍足以表達隊形(陣形)之重要性。

中國自《孫子兵法》出現,就很少搞排排站好等你開槍我才開槍這套。
《孫子兵法》約成書於春秋末年(一說西元前515至前512)。在此前還有人搞這套,但在當時即被譏笑,後世笑更大,毛澤東評價宋襄公(西元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在泓水之戰(西元前638年)中的表現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指宋襄公)未知戰.勍(通彊)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

孟子曾言:「春秋無義戰。」此處我不想過度延伸及岔題探討春秋有無義戰。

後世搞禮戰這套遊戲的人多被記載於史書,如三國的羊祜與陸抗。

《三國志?陸遜傳》裴注引《晉陽秋》,(陸)抗與羊祜推僑、札之好。抗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有疾,祜饋之藥,抗亦推心服之。于時以為華元、子反復見於今。《漢晉春秋》曰:羊祜既歸,增脩德信,以懷吳人。陸抗每告其邊戍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無求細益而已。」於是吳、晉之閒,餘糧棲畝而不犯,牛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沔上獵,吳獲晉人先傷者,皆送而相還。抗嘗疾,求藥於祜,祜以成合與之,曰:「此上藥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

送敵人好酒、好藥這種事情,只要在其中下毒就可幹掉對方統帥,為何不做?正因不做才傳為美談;就算做了也可能載於青史,只是不會變成美談而已。

現代戰爭中不善應用隊形、兵法會被譏笑。引用電影《冷血悍將(Ronin)》,


影片描述殺手要埋伏一隊車隊,軍事傻冒表示在道路兩側埋伏狙擊手(影片0:20~30),卻不知道這樣可能射傷彼此(影片1:00);糾正軍事傻冒的狄尼洛更用一杯咖啡埋伏(影片0:35與1:23)他,讓人拍案叫絕。

陣形(隊形)、兵法,只要動武就是必備。

若以個人為主體,人世為客體,要在客體的人世生存,主體的個人時時必須戰鬥,當然也要用到兵法即待人接物處世之道,但這偏向形而上,不贅言。

拳擊是一種格鬥技運動,只能用拳頭應敵。但就算拳擊運動的攻擊精簡到只能用一雙拳頭,連出左拳或右拳都是一種詭計,佯出左拳實出右拳就可以KO對方;再加上腳法變換位置調整敵我距離、體力不支擒抱對方的時機,都是高深的兵法。

拳擊運動精簡至此,尚且講求戰術論兵法,何況那些荷槍實彈、枕戈待敵耗費大量時間訓練殺敵技巧的軍事專業人員、業餘軍事人員,以及專業殺手,怎可能不談不用兵法、隊形。

拳擊運動可參看《第一神拳》。我引用拳擊運動並非貶低,而是類比,請勿做過度聯想,重點不在這。

阿啡…于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26790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