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網路小說的想法很早就有了,寫作門檻低的網路小說不是沒有好作品,而是被大量起步中的作品練筆之作掩蓋,以娛樂為目的的讀者們自然會傾向經過篩選的商業出版小說。我要買商業出版小說前也是會上網搜尋讀者心得的,假使網路小說或同人出版的小說也有可供參考的心得,應該可以鼓勵更多害怕踩雷的讀者跳坑吧?
最開始的時候,我是以完結的長篇小說為目標撰寫感想,但一來本身課業和工作越來越忙,寫小說感想的時間大幅減少,二來發現網路小說作者們最需要支持的時機就是連載中,所以只寫了兩篇就無以為繼。
這次把舊概念發出來新運用,應該是要感謝這個討論串吧?在巴哈討論的比較長,我看到樓主也有在創革發,樓主夜飄雨先生提到國內的創作缺乏接觸讀者的機會,他認為主要是缺乏適當平臺,以致被大量國外創作所掩蓋,因此他後來向巴哈姆特官方做了一個提議,有興趣可以直接連到他的文章去看。
我現在講的不是這個,而是後面的回文,好幾篇回文都提到回歸創作的實力,覺得提升創作本身的品質才是正道,甚至隱隱有質疑這個議題是「不會駛船嫌溪窄」。
我的領域只在小說,所以只提小說。小說受歡迎的先決條件是本身的實力,我想這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要求家境富裕、教育機會充足的孩子與家境貧苦、受經濟壓力侷限的孩子公平競爭,這是一種變相的不平等,我們不是對著貧苦的孩子說:「妳要有實力,抱怨表示妳不想努力。」而是要在制度上提升貧苦孩子的機會到跟富裕孩子接近的水準,再來談競爭。
回到小說,在目前臺灣的市場上,翻譯作品是經過國外市場淘汰脫穎而出的佳作,對於出版社來說比較有回本的保障,而國內作品即使是相同程度的佳作,卻因為尚未經過市場考驗,還無法給出版社信心;且國外作品聯合動畫、漫畫、遊戲、電影……等資源也比國內作品豐富,這不是因為它們比較優秀才容易被改編,而是它們的影視產業比較龐大,能夠改編比較多的作品,面對這些占了先天優勢的翻譯作品,難道我們要無視差異,只相信成為千里馬就會遇上伯樂嗎?
下醫醫人而上醫醫國,說的就是結構層面的改變遠比個人層面的改變有力,這是個顯而易見甚至理所當然的道理,但卻被我們「清高」的迷思蒙蔽,妳是要為了害怕被當作草莓而繼續在自虐的環境掙扎,還是一起改變這個虐人的世界?
是的,世界可以改變!從2008年的《海角七號》後,我就開始相信,但改變需要的是所有身在其中的人一點一滴累積,我希望自己做的一點點事情能為國內的小說創作墊上一塊磚,讓這些作品更靠近公平競爭的立足點一些,這不只是創作者的夢想,也是讀者的幸福。
常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因而放棄了一些行動,然而這次看見真有人勇敢踏出了我所懼怕的那一步,那我就不得不去支持他的勇氣了!
希望這滴露水,能引發出陣陣漣漪的迴響,讓它形成海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