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結束營運,不過這次卻算是以中止收場...
說真的,在商言商,用個比較直接的方式思考,應該是臺版發展讓Neople(Nexon)無法接受,故而他們可能下了一個結束的動作,這方面對於Garena來說也不得不從。可是說真的,重新再來的任何一款遊戲,只要是一個公司的招牌,通常都會很敏感。而商業對手是Nexon,則更不能輕忽。
臺版結束一事,其實不需要檢討,在行為上其實就一拍兩散。受害者早已注定好,玩家、團隊都要受害,無從辨解與替誰解釋。
環境問題也好,控制問題也罷。說著一間公司無能或玩家問題等等,我的選擇是第三個選項,理解與體諒可能在中間當夾心餅乾的DNF團隊。原因跟一些前線的基層服務業相同,只要任何一項策略失敗,被砍打的永遠都是前線人員。
而以在商言商的方式而論,只要得不到人好,可能就搞出一種冷宮式處理或做一個陣前換將的介入手段,或者是在問題成功處理之後,以各種方式對一個團隊系統正常運作發展設限,或者沒有全力支持團隊面對問題的後盾策略與協助,在沒有上下一條心的核心價值存在的當下,將會窒礙難行。當然,這樣的思考是否用於團隊上,見仁見智。外部人看來,都會直接說管理與策略有問題,以及核心價值本身沒有被推展或存在之故。
我看到有人提到Team跟Team之間會互相報不屈與體諒,甚至怒及遊戲者並認為他們有問題的批評言論。呃,我想這問題跟大體環境的結果關係比較直接,對上層、原廠的後援,玩家具體的反應來講都有。可是就服務業行為來看的話,前線人員如果不互相理解與體諒、甚至報不屈的話,這環境絕對會更差的。服務業的前線人員都要設法去理解顧客了,那誰要來理解服務業的前線人員?我想大半也是前線人員了。如果連這樣的動作也不予,我會覺得那太不近人情了。
當然,或許也有理解前線人員的顧客,但也不能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只能默默的支持他們可以等到有改變的機會。改變什麼?離職或離開,或者申訴,或者針對上層、原廠或是使用者環境,要這樣大的POWER我想…這至少得踏入權力核心之中吧。至少得常常踏入溝通協調與負責作業的前線中活動,並設法給與強大的後援,我並不曉得一個PM權力有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程度,就我現今想法來說他們也該算前線人員,而且是責任清算是被多方毒打的第一位。
DNF的結束就我想法看來,前線人員與團隊的背後心酸,終該要有人去體諒與理解,甚至期盼真的能帶來改變的人物出現,因為產品的推動終究還是人來執行。結束一事,應該剝奪掉與流失很多屬於前線人員與團隊的具體核心了。
從遊戲者的想法上切入,遊戲結束就是團隊的錯,就是公司的錯。這點並不會有任何錯誤,因為結果就是如此,砸了大把錢卻沒有相應結果,一拍兩散換到數度空虛難過與難耐,一定要有人出來扛則與承擔,因為我們也面臨一種損失與期望落空。情緒起伏可是非常直接的。「WTF,我的投入心血就這樣沒了,這一定是你們的錯;你們為什麼不積極溝通,不積極處理事情。為什麼對問題置之不理。」不了解程序的當下,一定會主觀認定。如果善後處理沒弄好,火就會點更大,因為都結束了,自己的情緒絕對都大於任何事。這是再正常不過了,因為本身就不是什麼絕對性的對與錯,能做的只有當下評論價值的選擇。
若說顧客就是市場,市場就是顧客本身,這個環境本身就會存在一個非常主觀的客群因素,不論再好的包裝、品牌以及質感,進入市場中就會開始進行異化,如果沒有配合顧客喜好進行,就得訴求真正的核心探討,自行去創造新的環境,市場的再造。
確實,有一些選擇權握於公司手中,有一些選擇權握於顧客手上。如果雙方進行交火的時候,其實該想想這樣的選擇權會帶來什麼後果與可能性;放出來讓顧客選擇或將選擇收回,又會有什麼樣的失真或一致性,都是雙方在選擇時進行下意識作答的課題。這個方法很多是投票,很多是問卷進行,可是在這樣的一問一答當中,會需要後續條件的進行。
比如曾經問過的DNF PROTECT和未來發展性兩者,前者如果選擇放棄TP(騰訊家的防護)時,那後續的H廠牌跟A廠牌可能就需要強大的人力以及判斷力,可能會需要付出更高的人事費與擴充人員、硬體,假設是需要防的很徹底的場合,我想可能會遇上撇去「匿名」這樣的關係,但這塊的權力我想會使財務支出大增,而且那也需要更大的管理人後盾(第三方的?)。未來發展性的部分,說真的SAO那個我會覺得意外,但也就賠錢吧…這塊雖然也是顧客反應上的內容,實際上若作為一個活動而言應能賺到不少錢,這也後話了。這兩者雖然都是一問一答,也有許多的理性與感性想法。在事後結束回過頭來看這些時,我有點認為當時沒有孤注一擲的決斷,都是雙方所失去的機會吧,並不能怪誰對錯。
最後,事實上就是這樣,遊戲結束就結束了,結果也曬出來是不堪負荷的收場。要怪罪誰,說Nexon不想做、Garena無能,團隊不行,遊戲者素質差,遊戲品質差或環境有問題…等,這些都像是秋後算帳的事情,有些問題回過頭來看或者有介入時,慢慢思考與品味,並將其經驗認識作為一個後續要接觸的遊戲,甚至要進行連署時該考慮的優先後續問題,會比較有幫助。說損失,大家都同樣有損失,而必須要考慮的是,有沒有從當中得到什麼可以思考的。
不過啦,即使遊戲結束的當下。我腦子還是有想過什麼資料移轉的可能性或營運移轉(外版)的可能性,不過仲介者模式臺灣這邊要有,我想很難吧。應該會碰上政府那關,以及客服等問題存在之類的。還有就是移轉後還會有那種語文問題...雖然覺得可行性低,但總覺得有時市場不見得一定要作代理進來的事情。
(嗯?對吧?雖然看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但市場本來就是有眾多口味的,如果環境不行就設法建立管道的話,應該也是可以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