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葛雷戈.桑薩姆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大得嚇人的害蟲,硬如鐵甲的背貼著床。他稍稍抬頭,就看見自己褐色的腹部高高隆起,分成許多塊弧形的硬殼,被子在上頭快蓋不住了,隨時可能滑落。和龐大的身軀相比,那許多雙腿細得可憐,無助地在他眼前舞動。」
這是卡夫卡的經典存在主義小說《Die Verwandlung》(中譯:變形記) 的開頭,故事敘述主人翁銷售員葛雷戈一早發現自己突然變成一隻怪蟲,因而無法離開房間、漸漸疏離人群與家人,甚至最終漸漸失去了身為人類的心靈。
存在主義強調個人的感官與人生經驗,並極力於群體中找出個人的定位與價值,但另一方面又悲觀地看待群體與個體的對立。而存在主義的思潮興起也與工業革命有關,自18世紀工業革命興起後,人們成為機械化過程中的一個部件,每日重複著同樣而無趣的工作,使得人在社會中的定位與存在價值日趨模糊......
1978年 Caroline Leaf 所執導的動畫
現今的臺灣社會,依然不強調個體特質、用通才教育施以下一代,企圖使每個人「平等」,但這也扼殺了個人發展的機會,而且排斥特立獨行者,從小就灌輸著我們「不要和別人不同」的思想。個人之於社會的定位也日趨模糊,人們徬徨著自己的存在價值,更甚者可能因為處於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而不曾思考過這些問題......
雖然我一直認為人沒有一項客觀的存在價值,但是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主觀存在意義,才能支持著自身活在這世界上。如果我們逐漸抹去彼此的分別與差異,是否等同於抹去個人存在的跡象與價值了呢......?
其他閱讀心得Blogger連結: